
另类网络娱乐文化作业.doc
4页网络恶搞之成因初探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以亿计的网民在网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我,也使另类网络娱乐文化成为网络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类网络娱乐文化可以分为网络恶搞、网络红人、网络客群、网骂和山寨文化等本文将对另类网络娱乐文化中的网络恶搞的成因做初步探究一、主观原因1、抒发情感对制作者和传播者来说,制作和传播网络恶搞大概都是宣泄某种感情的过程,尽管情感的种类可能不尽相同例如,制作一幅海报来表达对“7·23动车事件”(“我们离天堂有多远,一张动车票的距离,中国铁道部诚邀您乘坐天堂直通车”)或一副漫画来表达对“躲猫猫”事件发生的愤怒;如为了自娱自乐,用语文课本中杜甫的半身像绘制出杜甫从事各种职业的画面;或者为了表示无奈,用各种各样的狗的表情图来形容各种新闻的从业人员的特质;也有人专门为了达到炒作的目的而恶搞,比如凤姐和芙蓉姐姐2、人物或事件被关注度较高,容易“被恶搞”事件的重大和显著程度和网友对它的关注程度呈正相关的关系,所以当原事件影响较大时,容易形成对其的网络恶搞如,名人效应——舒淇因卷入赵文卓和甄子丹的骂战而关闭微博,高晓松随后发表的微博字里行间浸透着娱乐行业光鲜亮丽背后的辛酸苦楚,似为舒淇的委屈鸣不平。
微博发表后,短短10个小时内被转发高达4万余次,评论1.4万余条,该微博引发许多网友围观而且大量网友仿造其句式进行进一步传播又因事件本身的具有显著性而容易“被恶搞”例如“7·23动车事件”后的发言人王勇平对官方语焉不详的事故解释没能做到进一步的解释或安抚民意,而面对记者提问时却说出“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的出人意料话语,于是短时间内和其相关的恶搞图片、视频、flash和T恤等都在网络上风靡起来又如,本就备受瞩目的“方韩大战”,因为凤姐的“爱情告白”(“用我的后半身[应为‘生’]来守住他[方舟子]”)而更加轰动3、为促进与他人的人际交流部分网络恶搞的制作者和传播者下时的表现可能是木讷的、拘谨的,但是网络的匿名性使他们在网上“畅所欲言”,抒发自己的感情的同时,更促进了与他人的交流其次,有吸引力的恶搞微博或文章容易吸引他人的转载和评论再次,网上的新鲜娱乐话题也容易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是促进交流的一种方式这三方面的主观原因让网络恶搞的制作者和传播者有了制作和传播的动机,会使各种网络恶搞在网上很快的流行开来二、客观原因1、网络技术的发展,网民数的快速增加技术发展使得微博、空间等自媒体的更新能在第一时间内推送到它们的收听者处,让随这种推送一起扩散的网络恶搞为更广大的网友所知。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2年初统计,中国的网民数达到了5.13亿,而据美国知名市场研究公司IDC在2011年的估计,2012年全球的网民数将达到19亿,约占全球人数的三分之一,如此大的网民基数使信息的传播如核裂变又如滚雪球2、娱乐化从美国媒体的“娱乐至死”开始,全球的传媒文化都有向娱乐化倾斜的倾向娱乐节目收视率的高居不下,连最一本正经的政要们也走平民路线时不时娱乐下大众例如中国网民中的“什锦饭”、“八宝饭”和“什锦八宝饭”等,再如前几天开始流行的“希拉里发短信”,网友恶搞美国现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给影星瑞恩·高斯林发短信,甚至将希拉里和其丈夫克林顿·希拉里的性丑闻对象也调侃一番最后这样的调侃还得到了希拉里的鼓励,当然这也是为美国接下来将进行的总统大选而造势这些世界的头头要要都被娱乐化所浸染,更何况网络上众多网民的奇思妙想呢,所以娱乐化也是造成网络恶搞形成并壮大的原因之一3、社会压力大,需要解压以中国来看,房价很高,很多网民买不起,于是网上很多关于房地产的恶搞;中国的媒体从业人员有些“苦逼”,所以弄些可爱的狗来代表自己聊以自慰;食品安全事件等问题让网民们高呼“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吃了”,所以有了“掷出窗外”的“易粪而食”……这些各式各样的网络恶搞是娱乐大众,同时也是疏导大众情绪的一种方式。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微博中关注度最高的除了姚晨等一干名人外,就是“冷笑话精选”(粉丝9872957人,截止5月17日20时)和“微博搞笑排行榜”(粉丝8358813人,截止时间同上)了网民“鸭梨山大”,需要解压以上即为对网络恶搞成因的初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