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短文两篇》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5页15、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了解驳论的论证方式,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2、认识读书的益处;掌握读书的常用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3、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重点】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学习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学习过程】第一课时环节预设:导入5分钟、朗读8分钟、独学12分钟、展示15分钟模块一:预习反馈一、走近作者、作品1、了解培根、马南邨的经历及其创作(1)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官僚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培根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代表作是《随笔》、《新工具》《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共58篇,开创了英国随笔这种特有体裁 (2)马南邨(1912—1966),笔名邓拓,福建闽侯人当代作家、杂文家、历史学家、著名新闻工作者,福建闽侯人1966年在文革中迫害致死主要著作有:文论集《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杂文集《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以及《邓拓散文》、《邓拓诗选》等。
本文选自《燕山夜话》1961年作者《北京晚报》要求,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利用工作之余为《燕山夜话》撰写的152篇专稿,主要是知识性的杂文,内容丰富,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旗帜鲜明,议论风生,也能切中时弊;短小精炼,语言流畅是利用杂文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有益尝试,颇受人民的欢迎喜爱2、文体常识驳论文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驳论点,即先举出对方的荒谬的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荒谬与真理之间的矛盾二是通过批驳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不成立了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述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就站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点与论据之间列内在的逻辑联系,即所持论据不能证明论战,其论点不能由论据推出二、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诘难( ) 滞碍( ) 狡黠( ) 咀嚼( ) 死抠 ( ) 豁然( ) 迂腐( ) 吹毛求疵( ) 味同嚼蜡( )1、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
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寻章摘句: 不求甚解:咬文嚼字: 豁然贯通:开卷有益:怡情: 诘难: 藻饰: 学究:3、读课文,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1)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 , 2)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 ,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 之人3)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 了可见这 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 ,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4、阅读《谈读书》,按要求找出句子 ①找出读书目的的句子:②找出读书方法的句子:③找出读书作用的句子:5、“不求甚解”是何意?作者是如何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的? 第二课时模块二:合作探究环节预设:导入4分钟、朗读6分钟、独学15分钟、展示15分钟美文品析(一)《谈 读 书》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2、分析文章所用的论证方法二)《不求甚解》1、这是一篇驳论文,作者批驳了什么观点?(树靶子)2、围绕如何读书,作者主要谈了哪些观点?(确立自己的观点)3、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在文中勾划并标注 我的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