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金纳行为主义科学哲学中的操作主义观点.doc
8页斯金纳行为主义科学哲学中的操作主义观点骆大森斯金纳是当代西方行为主义学派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一方面由于主张彻底的行为主义而引起东西方思想界的注目,另一面又因为在心理学研究中作出了独特的成就而享有盛名他的行为主义思想和他的行为分析的科学研究,是两个不能等同的方面,但是,正如斯金纳本人所指出的那样,行为主义“是一种有关心理学的内容和方法的科学哲学”[1]行为主义的科学哲学是斯金纳行为分析研究中的指导原则,他 不但坚持用这种科学哲学指导自己的心理学研究,而且还把这种科学哲学的原则深入到社会学、语言学、伦理学等广泛的领域中去,力图使行为主义成为一种更一般的社会科学的科学哲学斯金纳所主张的这种行为主义科学哲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像西方一般的科学哲学那样,包含三个组成部分,即认识论、方法论科学语言学本文拟就其中的科学语言学部分,作一粗略的介绍,指出它怎样师承了操作主义的科学语言学,并如何把那种科学语言学移植到心理学的领域中操作主义(Operationism)是在本世纪 20 年代由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P .W.Bridgeman) 所首倡的它主要是实证主义哲学和本世纪初物理学中最新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哲学实证主义思潮自 19 世纪后期开始流行,此后,实证主义观点一直对西方科学界有很大的魔力实证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对经验事实或现象的忠实描述,布里奇曼的操作主义,就是在这种哲学背景上建立起来的操作主义产生的另一背景,是科学的背景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相继提出,使物理学中许多传统观念顿时失去了立足之地相对论使时间、空间等概念从思辨的虚空中下落到实验操作的土地上人们认识到:由于测量操作的方式角度的不同,对诸如时间、空间这类概念的测量操作结果,原来永远只有相对的意义于是,在提到时、空这一类概念时,同一个概念就并不总是具有同一的意义同时,量子理论的发展又告诉人们:如果脱离一系列测量、观察、记录、运算的操作,人类就不可能认识物质结构的性质,这些操作是人的认识的基础,但是,正像量子理论的“测不准定律”表明的那样,这些操作又必然地要限制人们的认识上述情况导致布里奇曼作出结论,认为人类通过科学所能得到的知识,仅仅是人们所进行的种种测量观察以及记录、运算的操作的结果,于是他提出了操作主义的原则操作主义原则可以看作是一种科学语言学的规则,在西方科学哲学中,科学语言学又称体系学或“超理论”(meta-theory),它可以从三个维度上来加以考察,即(1)语义学、(2) 句法学、(3) 语用学 (Pragmatics)。
操作主义常被人看作是语义学的一个分支语义学研究语词符号的意义或“指谓”(referent)一个语词符号如果没有明确的“指谓” ,它就是意义不明的对于如何确定语词和概念的“ 指谓”,语义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而按照操作主义者的观点,语词和概念如果要有明确的意义,它的“指谓”就必须是一组操作任何术语,如果不对应于一组相应的操作,它在科学上是没有意义的布里奇曼以长度这个概念为例,说道:“我们说到一个物体的长度时,所意味的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能够说出任意的,每一个物体的长度如何,无疑我们就知道我们所说的长度意味着什么,而对于物理学家来说,这就足够了要发现一个物体的长度,我们必得进行一定的物理操作,因而,当测量长度的操作固定之后,长度的概念也就固定下来了也就是说,长度的概念所包含的,不多不少,恰恰是一组操作;概念和相对应的一组操作是同的[2]本着上述的这种原则,操作主义者认为像意识、心灵这样的概念是没有意义的,对意识或心灵既不能观察、测量,也不能记录、运算根据同样的原则,布里奇曼把不依人的操作而存在的客体的概念,也排除出科学知识的总体,归人不可知的领域中去除了规定科学概念的语义学原则之外,操作主义者还提倡一种描述性的句法学。
一般在科学语言学中,有两条句法原则是得到公认的:(1)逻辑上不自相矛盾;(2) 遵从“经济律”(1aw of economy),即对于说明同一现象,较简洁的陈述优于较繁琐的陈述,用较低层次上的更“本原”的事实来作说明,优于用较高层次上的更复杂的事实所作的说明但操作主义者却不甚理会这两条原则,他们认为科学体系一旦确定了概念间的操作式定义以后,继之就必须描述这些概念所代表的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些函数关系就是科学语言的句法形式换句话说,一个科学体系所提出的诸种命题,实际上应该只是陈述科学家在实验和运算过程中的行为及其结果正如布里奇曼自己所说:“(操作主义) 仅是这样一种信念:与其分析客体和实体,不如分析行为和遭遇为好[3] 在一个体系确定了一组概念并具备了一套句法规则之后,体系的实际效用便成了验定体系真假的试金石科学体系的这个维度,被人称之为“语用学” 布里奇曼既然把人的行动( 操作)和人的认识视为同一,否认有脱离操作的客观真理,他自然地就认为一个体系的真假,完全地取决于按照体系的假设行动而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这不啻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观点美国心理学界得以了解操作主义,部分依靠了维也纳的逻辑实证主义者。
当时维也纳的逻辑实证主义者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石里克(Moritz Schrick)等人,主张哲学应该考究科学语言中词的意义(语义学 ),考究词和词之间的逻辑关系 (句法学)他们之中有人认为任何科学分支中的语言,都必须可以被转译成相应的物理学语言,都必须能够转译成对物理事件的描述,他们的这种观点,被称为哲学的物理主义,和操作主义原则有某种相似 1930 年,赞成物理主义的逻辑实证主义者费格尔(Herbert Feigl)从维也纳迁往美国哈佛对哈佛的美国心理学家们介绍了布里奇曼的操作主义和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引起美国心理学界对操作主义的广泛兴趣操作主义的原则,恰和美国心理学界中的一股客观主义思潮暗合在布里奇曼提出操作主义之前八年,华生出版了一本著作,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宣言书”( 《行为主义的心理学》1919) ,华生呼吁把心理学的研究完全建立在客观的观察测量之上,并力图在心理学体系中摈弃一切不能客观地测量的东西,包括意识、心灵等等华生的有些思想,合乎最严格的操作主义的原则,例如他把“智力”定义为只是智力测验的测量结果,“感觉” 只是 “辨别反应”等等操作主义和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这种 “神似”并不是偶然的,斯金纳说明这两者间的关系:“科学哲学中广阔的经验主义的运动(斯蒂文斯已经说明它是操作主义的背景),自应在心理学领域中有一个有力的早期代表—— 它就是行为主义。
[4] 心理学的为主义和物理学的操作主义同植根于一种经验实证的科学哲学的土嚷之中,同时物理学严密、客观的特点,历来又为不少美国心理学家所称赏,因此当布里奇曼这样一位深孚众望的物理学家,提出一种以科学体系的严密精确为宗旨的操作主义原则之后,不少的美国心理学家便自然要为此而鼓掌喝彩了操作主义原则介绍到美国心理学界后,不少著名心理学家都受其影响,其中包括斯蒂文斯、斯金纳、托尔曼、赫尔等人他们之间虽然对操作主义并没有完全一致的看法,但是他们都共同认为操作主义的原则有助于清除心灵主义的概念在心理学中所引起的混乱,有助于把心理学的科学体系建立在客观的实验操作的基础之上 在斯金纳的科学语言学主张上,可以极清晰地看到操作主义打下的印记斯金纳早期就读过布里奇曼的著作在心理学观点上,他早期曾是一个反射论者正如后来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他的学位论文“是对反射的一种操作主义分析”,他当时“ 坚持认为这个词(反射)应当简单定义为刺激与反应的一种所观察到的相互关系”,[5]并反对用任何不可观察的原因来解释这种关系 (诸如用突触联系之类的解释),随着后来对操作性反应的深入研究,他本人逐渐放弃了早先简单的“反射论”观点,他对操作主义的认识也有所改变,但是排斥一切不可见原因的操作主义精神,却仍然贯彻在他的体系之中。
斯金纳和操作主义的关系,仍然可以从语义学、句法学和语用学这三个维度上来了解在一次讨论操作主义的座谈会上,斯金纳发表了题为“心理学术语的操作主义分析”的讲话,讲话中他特别从语义学的角度,谈操作主义和心理学术语的关系总的来说,斯金纳欢迎把操作主义原则应用于心理学,“尽管有一些缺点,操作主义的态度在任何科学中都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在心理学中,因为那里存在大量古老和来源不科学的词汇” [6]斯金纳深感操作主义原则和行为主义原则是合拍的,“行为主义(至少大多数行为主义者) 恰恰是一种对传统心灵主义概念的彻底的操作主义分析……由行为主义所提出的问题在精神上是严格操作主义的”[6]但是,斯金纳认为,操作主义提出以后,始终只是着力于廓清由生造的术语概念所引起的混乱,缺少积极的建树他说:“操作主义可说是专门讲究(1)实验者的观察, (2)观察中操弄的和计算的手续,(3)介于初次和后来表述之间逻辑的数学的步骤,(4)别无其它而迄今为止,主要的贡献仅得自第(4) 项,因而这些贡献都是否定性的[6]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看,斯金纳觉得操作主义虽然把概念和构造物(他统称为术语)的指谓定义为对应的一组操作,却并没有把这种对应的关系阐述清楚。
根据斯金纳的观点,处理这个问题极有利的方式,是干脆把术语、概念、构造物等等统统当作言语的反应,只要探明言语反应的发生过程,便可解决言语反应的指谓问题斯金纳指出,言语反应是一种特别的操作性反应,它只能在言语社会中发生言语社会通过各种形式的强化造成个体的言语反应,被言语社会的强化所造成的言语反应的总和,构成了言语反应的总体当然,言语社会是否强化某个言语反应,要根据这个言语反应是否和发生这个反应的场合或情景相适合,用斯金纳的话来说,言语社会的强化必须依随着一定的情景和一定的言语反应,才能造成言语行为例如,个体只有在针对红色刺激而说“红色” 一词时,才能得到言语社会的强化( 赞许、肯定、适宜的行动等等);婴儿发出的“mama”音节,只有母亲确实在场时,才会受到强化正是这种强化的依随确定了每个言语反应的语义,即言语反应所针对的环境刺激斯金纳进一步探讨心理学中“主观主义” 或内省术语的指谓问题主观主义”或内省术语的指谓,是皮肤之内的刺激但是由于内部的刺激是“私有” 的事件,无法公开,言语社会就不能像教孩子喊“ 妈妈”那样教人们学会“主观主义”的术语,由于言语社会对“私有”的刺激捉摸不住,它发出的强化就难以准确地依随着特定的“私有” 刺激,例如言语社会就很难精通地判断一个人在说“ 羞怯”、“窘迫”这些词时,根据的是什么内部刺激。
主观主义” 术语产生之际,言语社会随之而给的强化无法避免模棱两可的性质因此,“主观主义 ”或内省的术语大半都缺乏明确的指谓和语义斯金纳在自己的行为分析体系中,尽力回避一切有主观色彩的术语,他所运用的术语,使任何操作主义者无懈可击,凡涉及到有机体内部不可见的状态时,他所用的术语如“剥夺”、 “厌足”、“焦虑”等,都有明确的操作主义定义他总是坚持以外在的情况来说明有机体的状态斯金纳本人虽曾主张有一种“第三变量 ”,但他不把这种变量安放到有机体之内,而把它们看作是有机体外部的可观察的操作,就像他在 R=f(S 、A)公式中所表达的那样(R=反应,S=刺激,A=有机体外部改变刺激和反应间关系的条件) 斯金纳体系的句法形式也是严格操作主义化的斯金纳同样地不甚理会“逻辑圆满”和“ 经济律”这两条一般原则他的行为分析体系是一种描述性体系,它没有深奥精巧的理论柜架,不包含演绎的层次,它只平铺直叙地描述和归纳实验的事实斯金纳认为心理学还是一门年轻科学,亟需的是积累大量可幕的实验事实他反对在事实尚不充足的现在,急于制造出这样一种理论,即“对于观察到的事实,求助于那些别处发生的,属于其它观察水平上的,用不同术语来描述的,和在不同维度上测量到的(假如测量到什么的话)的事件来作的任何解释”[7]。
他说:“我对心理学的理论,对合理的数学方程式,对因子分析,对数学模式、对假设的演绎系统或其它种种其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