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那些社会经济改革.docx
11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那些社会经济改革 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那些社会经济改革篇一 20世纪中国的会计改革 20世纪是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与转折的世纪一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工商业的产生与初步进展;二是20世纪初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相继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自此深入人心;三是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此后终止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进展道路20世纪中国的会计改革便是伴随着上述变化而逐步开展的依此,其进展大体上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会计革新与改革的起步阶段、会计革新与改革的初步进展阶段及中国会计改革的全面进展阶段 一、会计革新与改革的起步阶段 1840年鸦片战役后,通过不对等条约,帝国主义列强逐步操纵了中国的金融、海关、邮政、矿业、贸易及交通,我国经济完全流失了独立性,并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这对此后中国民族工商业的进展产生了极大的压制作用,这是问题的一方面。
而另一方面,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根基,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人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那么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进展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进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事实诚然如此,其后,中国自办机器工业的产生,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形成,促使封建经济体系日趋瓦解,进而使中国的经济布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此处境下,“中式簿记”也渐自暴露了它与机器工业生产及近代商业经济进展不相适应的种种弊病,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有关“革新中式簿记”的问题开头在一些开明人士的头脑中活动起来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围绕如何举行会计革新与改革问题,产生了两大对以后中国会计改革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 件,一是《连环账谱》一书的出版,二是大清银行在实行“革新中式簿记”方面的初步尝试 (一)引人借贷复式簿记的开创之作——《连环账谱》 借贷记账法最初通过帝国主义强行在中国开办的工厂、商行及银行进人我国,随后也用于受帝国主义操纵的我国海关、铁路与邮政等行业,只是当时在社会上尚鲜为人知。
《连环账谱》一书的蔡锡勇曾留学日本,其后又曾出访美国、秘鲁、日本三国在此期间,他对意大利之簿记法已有了解,尤其在他后来游历西欧之时,目睹借贷复式记账法之效用,其法既制国用,而又理家计,凡大小公司账目计算,得失勾考,皆井井有条,毫无混乱之弊蔡氏归国赴湖北人张之洞幕,此后,他持续博览海外书刊,琢磨西式账法妙处蔡氏认为,中国产业落后于西方国家,而欲办产业便非得革新会计不成革新簿记之精神在于,取借贷簿记之精华,弥补中式簿记之缺乏,既有承前之志,又行引进之举正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蔡锡勇历经数载创作,写成《连环账谱》一书1896年,蔡氏辞世,由其子蔡湾承担校订工作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冬,《连环账谱》由湖北官书局出版面世,成为中国第一部较为系统阐述借贷复式簿记的专著尽管这部书所述内容还有确定的局限性,出版后也未曾在实业界产生影响,然而,《连环账谱》的出版在中国近代会计进展史上的意义却极其重要,它不仅在引进西式簿记方面具有先导性作用,而且书中设例所述中西账法相结合的根本原理,对其后革新中式簿记学派根本观点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故可以讲,《连环账谱》是革新中式簿记的先声 (二)对革新与改革中式簿记具有实际指导作用的著作——《银行簿记学》 《银行簿记学》一书为我国留日学者谢霖与孟森合作编纂,于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在日本东京出版,在中、日两国发行。
它是继《连环账谱》之后,由我国学者所撰的其次部簿记专著该书理论片面系以日本学者森川监太郎所著《银行簿记学》的根本内容为根基,而在银行账簿设置方面又借鉴了早稻田大学的研究成果同时,在对一些根本问题的阐述方面,又参考了日本学者米田喜的《簿记学讲义》,放这部书兼容了西欧及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它较之《连环账谱》要更进一步中国最早所见新式银行账簿组织及专用“传票”、借贷记账符号与账项处理方法、西式会计报表以及融合中西式簿记为一体,且具有日本银行簿记特色 的“现金式借贷分录法”,均由此书介绍而来书中举例结合中国实际,且理论与实际结合,读后使人既能通晓其理,而又易于动手举行操作自然,这较之蔡氏之作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事实上,这部书对于清末民初中国自办银行举行会计革新与改革有着直接影响,其中尤其是对大清银行的会计方法革新与改革起着指导性作用{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那些社会经济改革}. (三)对我国早期会计革新与改革具有启蒙作用的理财类著作 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出版了留学生孙德全的《理财考镜》一书,孙氏从理财启程,对西方国家的会计、审计之制、之法阐述详明,其中既论及会计的地位及作用,表明会计预决算之重要,而又兼顾论及审计建制的必要性,并最终把解决企业理财问题与解决企业会计、审计问题结合在一起。
同年,孙氏又出版了他的《银行释义初稿》,其中对银行所用借贷复式簿记体系也有细致表述作用在论及如何引进国外先进簿记方法为我国所用时,亦提倡先结合中国实际,产生一种革新簿记,以此作为改善中国会计状况的过渡阶段 (四)大清银行的会计革新尝试 大清银行的前身是户部银行,它创办于1904年,1908年改户部为度支部,遂更名为大清银行在该行创办期间,清政府曾一方面派遣留学生赴日学习商科,另一方面又派员赴日考察租税与会计制度,这些对该行举行会计革新工作都产生了确定影响 以创办新式企业为目标,大清银行所推行的革新工作是全面开展的,从会计革新方面讲,集中表达在三个方面:(1)在该银行的“九科”组织建制中,专设出纳、核算、稽查三科,并在分工的根基上形成牵制关系;(2)确立了账务制度与统账制度,以及会计稽核、检查制度,把银行的核算工作与管理工作统一起来;(3)对会计方法的革新也较为全面,如在账簿设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凭证应用、现金式借贷分录法采用、结算方法应用、盈亏计算方法采用,以及在会计报告方式方法方面都表达了革新的精神,根本上打破了中式簿记的格局,初步形成了革新银行会计的方法体系。
{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那些社会经济改革}. 为维护革新成果,大清银行一度创办了银行学堂,并特意开办了簿记讲习会,这又直接推动了该行所举行的革新会计工作大清银行的会计革新成效不仅对当时我国最早开办的储蓄银行——信诚银行的会计革新产生了影响,而且也对20世纪30年头兴起的革新中式簿记产生了确定影响{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那些社会经济改革}. 上述可见,中国早期展现的革新会计思想及对革新与改革会计的尝试,初以引进为开端,后以新式银行为测验场所,其中爱国学者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革新、改革的起步阶段,涉及到组织制度与会计方法两个根本方面,通过革新、改革在这两方面已初见成效,其对后世的会计革新与改革具有先导性影响作用 二、会计革新与改革的初步进展阶段 民国初年,在爱国学者的主持下,推行新式簿记的工作在银行中持续举行,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由谢霖主持举行的交通银行会计革新与改革及诸如兴业银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等所举行的会计革新与改革,最终都根本上以新式簿记取代了中式簿记。
尤其是1924年全国银行工会联合会对银行所用会计科目作出统一规定,使银行的会计革新与改革展现了新的进展同时,民国初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初步进展,在一些爱国学者的推动之下,公共会计师事业开头在中国兴起,我国早期的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也在京津地区及上海开办,谢霖、秦开、杨曾询、徐永祥等学者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公共会计师,1925年还在上海建立了我国的第一个会计师公会以上举动为三四十年头中国进人到会计革新与改革初步进展阶段创造了根本条件 (一)政府会计的变革 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民政府为维护其统治曾采纳一些学者的建议,参照欧美做法对政府会计举行了变革当时,变革集中表达在以下两个方面: (1)政府财计组织变革。
1931年,国民政府根据美国甘默尔财政参谋团的建议自上而下设 立了“主计处”,自此实行所谓“超然主计制度”主计处下设岁计、会计、统计三局,分掌预决算编制、全国会计工作与统计工作,各级主计长官职权独立,对各级财政长官及行政长官具有牵制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