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一课时教案苏教版.doc
2页1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缅怀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教育学生懂得革命胜利果实来之不易,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先辈光荣的革命传统2、学习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来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重点:1、学习说明文中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如何完美结合在一起说明事物的方法2、体会本文在语言中渗透的对革命先烈的赞颂之情,理解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1、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提示:文章的正标题点明文章主题,副标题说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全文的主要内容)2、划分课文段落第一段(1节):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印象第二段(2-10节):具体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并介绍10幅浮雕第三段(11节):瞻仰后的感受3、创设问题情境: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组织学生朗读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讨论、思考提示: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 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让学生充分朗读感受,然后教师再点拨)三、精读品析教师指导语:文章主要部分为第二部分,下面我们来重点学习这部分,请大家划分课文第二段的层次,并概括层意第一层(2—3节):描绘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说明兴建经过和重大意义第二层(4—5节):介绍纪念碑的题词和碑文、结构和造型,以及概述碑座四周的浮雕第三层(6—10节):具体介绍10幅浮雕1、自读第一层(2—3节)理清作者的活动顺序(走的路线)讨论后明确:①作者的活动顺序: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按行走路线由远而近把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②第2节,按人的活动写第一次交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字,暗示碑的主题和本文的主题③第3节,交代了建碑的时间(决议兴建的时间和动工兴建的时间),碑身的规模(用具体数字与天安门比较),建碑的特殊材料(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和建碑的重大意义(象征着……标志着……)④提问:建碑的特殊材料有何象征意义?归纳:花岗石的特征是坚强,汉白玉的特征是洁白用这两种材料象征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2、指名读第二层(4—5节),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空间顺序)。
讨论明确:介绍纪念碑的空间顺序:台阶──平台(碑身四周)──碑身(正面、背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按由下而上的顺序介绍)提问:作者在这里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归纳:碑的四周栏杆、碑的正面题词和背面碑文、碑身的装饰以及大碑座四周的浮雕作者再次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突出了主题,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高度概括了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表现了 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是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个主题的阐述集体朗读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四、课堂小结教师归纳:这堂课中,我们阅读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理清了文章的结构,找出作者的观察行踪,从总体上了解了课文的说明顺序,初步感受了本文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文碑座四周的十块大浮雕是课文的重点,我们下节课再学习五、课后学习1、背诵碑文2、课文说明中有记叙成分,请找出几个例子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