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国不同水平散打运动员正蹬腿技术特征比较研究.docx

17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30783307
  • 上传时间:2021-12-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2.28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国不同水平散打运动员正蹬腿技术特征比较研究 徐贵华摘 要:运用VICON动作分析捕捉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台以及多功能测力靶,对散打运动员正蹬腿打击过程的动作时间、躯干旋转角度与打击腿关节角度、环节速度、角速度、支撑腿地面反作用力等相关指标的测量,探讨影响散打运动员正蹬腿打击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优秀运动员提膝阶段比普通运动员时间短、速度快、躯干旋转与髋关节角度小,在最后撞击时优秀运动员比普通运动员送髋速度快,充分、支撑腿蹬地迅速并蹬地力度大建议:(1)正蹬腿的训练中提高提膝的速度以及提膝与蹬伸间的连贯性2)提膝时大腿尽量贴紧躯干,撞击时充分向前送髋,加大打击距离3)提膝时身体重心不要刻意下压,最后撞击时加强支撑腿蹬地力关键词:正蹬腿 动作时间 环节速度 关节角度 地面反作用力:G85 :A :2096—1839(2016)04—0042—05散打比赛是由进攻、防守与反击三个部分组成,在散打比赛中一方击打另一方相对较少,主要是以得分的多少来判断比赛输赢,因此,运动员进攻与反击技术运用能力就成为比赛的关键[1]也就是说,散打比赛过程是一个控制与反控制、发挥与反发挥的过程,运动员一方面要遏制对方技术的发挥,另一方面要发挥好自己的技术[2]。

      自2011年散打新规则出台以来,无论从锦标赛还是全运会比赛中都可以明显看出,随着比赛激烈程度的增加,进攻与反击节奏加快,比赛中正蹬腿的运用率也越来越高根据正蹬腿的技术特点,在比赛中正蹬腿运用捷便、启动速度快、动作幅度小、隐蔽性好、重心稳、实用性强,不易被对方包抄,在比赛中无论是主动进攻与拳法或腿法的组合连击,还是阻击防守都会给对手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为比赛最后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对正蹬腿技术特征的研究几乎空白鉴于此,为了对正蹬腿技术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本文通过对不同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正蹬腿技术进行运动学、动力学测试,探讨不同水平散打运动员正蹬腿过程中的动作时间以及打击腿的关节角度、角速度、环节速度和支撑腿的地面反作用力等指标对打击效果产生的影响,揭示散打正蹬腿技术肢体的运动特征,为散打正蹬腿动作的科学化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研究受试者优秀组运动员10名来上海体育学院散打队与浙江省散打队,均为现役的一线队员,运动等级为一名国际健将、2名国家健将、7名一级运动员,普通组运动员10名均是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散打专业学生,均为二级运动员,受试者近期没有运动损伤等相关伤病,运动员基本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1﹒2﹒1实验方法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本实验采用VICON动作分析捕捉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台、多功能测力靶对散打正蹬腿进行同步测试,获取该动作的运动学、动力学有关指标实验测试流程:测试前调节实验仪器,进行场地布置,登记个人信息,测量身体参数,向受试者说明实验要求及相关注意事项,熟悉实验流程正式实验前受试者进行10-15min的慢跑热身活动,热身完毕后由同一操作人员按要求给受试者粘贴mark球(直径为14mm,贴放位置根据Nexus的全身点的要求,共49个Mark球)实验要求:受试者以散打正架(左脚在前)实战姿势站在测力台上,见信号灯亮后,以最大力量迅速进行前正蹬腿蹬击多功能测力靶,取三次有效动作数据,相邻两次击打动作测试间歇1~2min击打高度相当于受试者的胸部高度数据采集,运动学数据采集选用VICON系统,(英国产16台MX-F40摄像头)采样频率设为100Hz,动力学数据使用KISTLER三维测力台(规格为长90cm、宽60cm、高10cm,型号为9287B,)采样频率为1000Hz打击力数据采用多功能测力靶(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制生产)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进行同步采集。

      1﹒2﹒2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运动学、动力学数据处理使用visual3D分析软件,Marker 球的轨迹采用Butterworth 滤波器进行低通滤波,截止频率为8Hz打击力度的数据是运用多功能测力靶自带软件处理与分析实验所得参数应用Spss17﹒0软件对实验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平均值与标准差方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其中显著性差异P≤0﹒05(*),极显著性差异P≤0﹒01(**)2 研究结果与分析2.1 正蹬腿技术动作阶段划分为了便于对散打正蹬腿动作更详细的分析,我们对散打正蹬腿动作技术的特征探讨正蹬腿就是充分利用自身髋与躯干的转动为基础,按肢体髋、膝踝三个关节的运动完成打击动作[3]从正蹬腿动作的基本结构分析,首先,打击腿提膝使身体重心移至支撑腿上,然后支撑腿蹬地,打击腿做蹬伸与撞击一般来说一个正蹬腿动作过程中进攻腿都要经历提膝、蹬伸与撞击三个阶段,但蹬伸与撞击动作连贯完成的根据散打正蹬腿动作特征,本文为了方便叙述,把正蹬腿打击过程分成提膝、蹬伸、撞击三个阶段,把完成打击动作时支撑人体重心的腿称为支撑腿打击腿各阶段时相划分:(1)提膝阶段:前脚膝关节微屈时刻点开始到髋关节角度达最小时刻点。

      2)蹬伸阶段:髋关节最小角度时刻点开始到前脚掌接触到多功能测力靶时刻为止3)撞击阶段:前脚掌触靶时刻点开始到膝关节角度达最大值为止2.2 不同水平运动员正蹬腿打击效果比较根据现在散打比赛的得分要求,运动员动作的打击效果在比赛中是非常重要的,打击效果的好差直接关系到动作是否有效得分和比赛的成败,因此,本研究通过多功能测力靶对散打不同水平运动员正蹬腿动作的打击效果进行测试由于打击效果受体重的影响,本研究对运动员的打击效果进行标准化(打击力度/体重),作为相对打击力度对两组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表2为两组运动员正蹬腿动作打击力度一览表研究结果,优秀组运动员正蹬腿动作相对打击力度为4﹒4850﹒808Kg,普通组运动员正蹬腿动作相对打击力度为3﹒4360﹒452Kg经T检验发现,两组运动员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优秀组散打运动员正蹬腿动作打击效果明显好于普通组运动员根据打击效果要求,合理的技术动作、力量训练是取得打击效果最根本的前提条件,在训练或比赛中,运动员都有这样的体会,明明具有较大的肌肉力量,但在技术动作运用中不能充分发挥最大的肌肉力量,取得自己预期的打击效果[4]因此,本文通过不同水平运动员产生的打击效果探讨造成这种打击效果的差异是由哪些动作技术因数引起的,以下本文对两组运动员技术动作特征进行研究探讨,总结哪些因素影响打击效果。

      2.3 不同水平运动员正蹬腿技术动作节奏特征2﹒3﹒1 正蹬腿技术的时间节奏特征动作时间是指散打正蹬腿动作过程的总时间以及各阶段的时间比例,了解正蹬腿整个动作过程的时间比例,对掌握和评价该动作的技术特征、节奏与结构的合理性具有很大的运动学意义[5]打击腿打击过程时间特征如表3所示研究表明,优秀组运动员在提膝阶段、蹬伸阶段和总时间运用时间均短于普通运动员,说明优秀散打运动员正蹬腿动作过程中提膝和蹬伸的节奏都快于普通运动员其中提膝阶段运用时间,经检验表明,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散打正蹬腿动作中,不同水平运动员动作时间存在主要差距的环节在于提膝阶段,因此提膝阶段是影响动作快慢的主要因素然而,动作撞击阶段优秀组运动员运用的时间要长于普通运动员,这是由于动作技术打击效果的要求,打击动作除了有速度和力量还要有打击距离,优秀组运动员在最后撞击阶段运用时间比普通组运动员长,主要是向前送髋增加打击距离和撞击时力的渗透更充分而引起的动作时间过长为了比较正蹬腿打击腿不同阶段的时间占用比例特征,对打击腿时间进行归一化处理,取打击腿整个动作时间为100%三个阶段占整个动作时间的比例如图1所示优秀组运动员相对时间在提膝阶段与蹬伸阶段分别占总时间的65%,14%,小于普通组运动员的68%,15%,而最后撞击阶段优秀运动员占总时间的21%大于普通运动员的17%。

      三个阶段时间比例趋势无论是优秀组运动员还是普通组运动员都是提膝阶段>撞击阶段>蹬伸阶段从时间比例来看,两组运动员提膝阶段都约占了总时间的2/3左右,但普通运动员运动占总时间的比例要高于优秀运动员这足以说明,降低提膝阶段的时间比例就是降低正蹬腿动作的总时间,也就是提高动作速度的主要原因在实战中,提膝时间越短,留给对手的反应时间就越少,在对手反应不足的情况下完成打击动作,这无凝会增加打击效果因此,散打正蹬腿动作启动速度提膝的快慢决定了运动员的进攻效果好差[6]2﹒3﹒2 正蹬腿技术的速度节奏特征在散打运动中,进攻运动员动作速度很大程度上决定打击效果[3],因此,提高打击速度是获得好的打击力度的重要手段[5]根据蹬腿动作技术特点及能量守恒定量分析,正确技术的关节速度应该是由近端环节到远端环节依次加速与制动,各环节的速度也表现由近端到远端依次增加,使末端环节形成最大速度[3, 7-9]散打正蹬腿打击腿打击时各关节线速度峰值特征如表4所示结果显示,提膝阶段,优秀组运动员髋关节速度大于普通组运动员,但膝关节与踝关节速度不如普通组运动员,经T检验,两组关节速度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前正蹬腿动作提膝阶段不同水平运动员在关节速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对于优秀组髋关节速度大于普通组,而膝关节与踝关节速度小于普通组本研究目前还没有找出原因蹬伸阶段的打击腿关节速度的趋势与提膝阶段相似,经T检验,发现两组运动员髋关节速度峰值有显著性差异,而膝与踝关节线速度峰值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正蹬腿动作蹬伸阶段优秀组运动员主动向前送髋速度明显快于普通组运动员撞击阶段优秀组运动员三个关节速度都明显大于普通组运动员经T检验,两组运动员髋关节速度峰值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优秀组运动员在最后撞击阶段髋关节迅速蹬伸发力要明显优于普通组运动员从以上分析发现,除提膝阶段两组运动员髋关节速度峰值没有显著性差异,蹬伸与撞击阶段优秀组与普通组运动员髋关节速度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这是由于正蹬腿动作是直线型腿法,整个动作过程速度的快慢与髋关节送髋的速度成正比,髋关节是连接躯干与下肢的枢纽,是打击动作形式合成力的整合点[10],对进攻腿而言髋关节为其根,该部位速度的快慢对整个动作打击效果有较大影响[11]因此,要提高正蹬腿的动作速度与打击效果,就必须要提高髋关节的速度2.4 正蹬腿动作过程中躯干旋转与打击腿关节角度的协调关系在散打动作中,任何打击动作都不是由肢体独立完成,而是与躯干协调配合完成的。

      躯干以不同的转动形式,按一定的规律协调下肢动作完成,从而达到理想的动作效果[3]因此,本研究从躯干旋转角度与打击腿的关节角度结合探讨不同水平散打运动员做散打正蹬腿动作时各关节角度变化特征根据散打正蹬腿技术特征,考虑到踝关节在动作过程变化不大,而没有纳入研究范围本研究躯干旋转角度与打击腿关节角度都为各阶段临结束时刻点的3D角度正蹬腿动作躯干旋转角度与打击腿关节角度变化特征如表5所示研究表明,提膝阶段结束时刻点优秀组运动员躯干旋转角度与髋关节角度都明显小于普通组,经T检验,两组运动员躯干旋转角度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优秀组运动员膝关节角度大于普通组运动员根据动作特征分析,优秀组运动员躯干旋转角度小于普通组运动员,是由于正蹬腿动作躯干右旋转与前脚向前送髋相关联的,左脚向前送髋越充分,躯干向右旋转角度就越大而提膝阶段只是动作的蓄劲阶段,如果此时躯干向右旋转角度过大,送髋明显,会造成动作蓄劲不够,进而会影响蹬伸与撞击时发力不能达最大值优秀组运动员髋关节角度小于普通组运动员,说明优秀组运动员在提膝时大腿与躯干之间比普通组折叠的更紧,这样给动作蹬伸创造了足够的距离,能更充分地发力而膝关节角度优秀组运动员大于普通组运动员,是由于优秀组提膝结束时脚掌就直接对准打击目标而引起的。

      蹬伸结束时刻点,优秀组运动员躯干旋转角度大于普通组运动员,这由于此阶段优秀组向前送髋比普通组更充分,而优秀组髋关节与膝关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