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docx
12页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河北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 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二o—年十月二十日河北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速建设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全面 提升综合运输能力,尽快构建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一体化交通运输格局,早日形成水陆 空运相结合、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 又快发展要求和富民强省目标提供有力支撑,是“十二五”期间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的基本任务;实现由瓶颈制约和基本适应发展向适度超前和引领发展的转变,是“十二 五”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目标为确保上述任务的完成,制定本规划一、现实基础和发展前景“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 领,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交通体系框架初步形成5 年累计完成投资2435 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8 倍,港口、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的综合水平均处于全国 前列,民航事业实现突破,综合交通供给能力由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有力支撑了全省 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港口体系初步建立根据省委、省政府建设沿海强省的要求,有效应对渤海 湾港口群的激烈竞争,通过制定港口布局规划和唐山、黄骅港总体规划,争得国家对曹 妃甸矿石、煤炭、原油等大型深水码头的核批,使曹妃甸港区得到了国家认可,并确立 了在渤海港群中的地位;通过黄骅港二航道及综合港区等一批项目的实施,为渤海新区 培育壮大奠定了基础;通过不断调整结构,货种单一的格局开始转变以秦、唐、沧三 大港口为主的全省港口体系基本形成,并在渤海湾乃至全国港口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 为秦、唐、沧地区临港产业的壮大和长远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而且对建设沿海经济社 会发展强省产生了重大、积极、深远的影响到2010 年底,全省沿海港口生产性泊位 达到116个(其中深水泊位97 个),吞吐能力达4.86亿吨,比 2005年增加36个泊位, 吞吐能力增长 60.4%二)铁路建设力度空前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发展铁路的机遇,以高速铁路、客运 专线、重要货运及港口集疏运通道为重点,强化省部合作,大力推进铁路项目建设新 建铁路开工3000 公里,其中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1600 公里,干线铁路基本完成电化和 复线改造所有在建项目和计划新开工项目建成后,可基本实现全省11 个设区市环省 会两小时、环北京一个半小时交通圈,长期困扰我省的客运“一票难求”和货运请车满 足率低的状况将得到有效缓解。
到2010 年底,通车里程达到5490公里,比2005年增 加 603 公里,路网密度2.89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国0.94 公里/百平方公里石太 客运专线建成投运三)公路网络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已覆盖各设区市,连接95%的县(市),通 达沿海各港口,联通京津及周边省区主要城市;实施“村村通”工程,99%的建制村通 沥青(水泥)公路;干线公路技术等级逐步提高,通行能力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到2010 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4万公里,比 2005 年增加 1.24 万公里,路网密度82.1 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0 公里,达到4307公里,比 2005 年增加 2172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达到17.7 万公里,比2005年增加 3868公里;农村 公路达到13.3 万公里,比2005 年增加9356公里四)民航发展势头强劲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围绕构建规 模适当、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民航体系,强力推进民航机场建设石家庄正定机场奥 运扩建、秦皇岛山海关军民合用机场奥运保障项目完成,邯郸机场、唐山军民合用机场 建成通航,秦皇岛北戴河机场、张家口军民合用机场、承德民用机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到 2010 年,全省拥有民航机场(含军民合用)4 个,比 2005 年增加 2 个,旅客吞吐能 力达到 330 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 230 万人次积极引进企业投资组建并正式挂牌运 营了河北航空公司五)设施水平不断提高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交通基础 设施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适应能力大大增强到2010 年底,全省境内干线铁路电化率 和复线率均达到75%,比2005 年分别提高41.9个和26.3 个百分点;能源运输大通道基 本实现重载化;普通干线公路中二级以上公路比重达到82%,比 2005 年提高5 个百分点, 六车道高速公路占高速公路比重达到29.7%,比 2005年提高 14.7个百分点;沿海港口 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比重达到83.6%,煤炭、原油、矿石等大型专业化泊位吞吐能力所占 比例达到 87.1%设施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交通运输量的快速增长2010 年,全省铁路、公 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达到8 亿人和1100 亿人公里,分别与 2005 年持平和增长11.1%, 货物运输量和周转量11.7亿吨和 6827亿吨公里,分别比2005 年增长33%和107%。
虽然全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相 比,与先进省市相比,与我省所处的重要区位应发挥的作用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 是综合运输能力仍然不足铁路货运能力和节假日等节点的客运能力紧张,瓶颈制约依 然存在,且近期难以缓解;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有待提 高,相互之间缺乏有机衔接;民航规模小、质量低的问题依然突出二是交通运输结构 不尽合理沿海港口功能单一、货种单一,对临港产业集聚、港城及区域经济发展带动 作用有限;部分货运通道公路、铁路分担不合理,适于铁路长距离运输的煤炭、矿石等 大宗散货仍大量依赖公路运输;公路网等级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三是综合交通体系网 络化水平和管理水平仍较低公路、铁路、港口、民航内部及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有机 联系,管理粗放,离实现网络快速、便捷、安全、低成本还有较大差距四是城市交通 问题突出市区交通拥堵,公交化比例和水平偏低,枢纽转换效率不高,城市轨道交通 尚属空白五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政府举债和 银行贷款,债务负担不断加重,风险不断积累,存量债务偿还和增量再融资之间的矛盾 逐步加深;农村公路、干线公路、民航机场、港口航道、防波堤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 养护投入机制尚未建立,筹资难度日益增大。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客观形势对早日建成现代综合交通体 系的要求日益强烈和迫切一是同中东部省份一样,我省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 阶段,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旅游业和其他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城镇体系不断完善, 新农村全面建设,交通运输结构和人们出行方式不断改变等,都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 更新的要求二是打造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交通要先行,需建立健全以港口为龙头, 高速公路、铁路相配套,东出西联与南北贯通相结合、更加完善、便捷、安全和富有效 率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由于我省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为主,要求交通运输能力从质和量 两个方面有更大提高三是我省环京津、环渤海,处在连接四大经济区和国家战略物资 集疏运大通道的特殊区位上,承担着“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等大量物资和京津两 大城市大量客流的集疏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省客货运输需求呈现规模持续增长、 结构不断升级的态势铁路、公路货物运输和周转量年均分别增长10%和 12%其中, 能源、重要原材料等大宗货物运输需求仍然很大,装备制造、高附加值产品、高技术产 品等小批量、多批次货物运输需求将快速增长,个性化运输需求增加2015 年沿海港口 货物吞吐需求量将达到8 亿吨,比 2010 年增长 45%。
全省铁路、公路旅客运输和周转量 年均分别增长11%和 14%其中,京津冀城际运输需求迅速扩张,国内外商务、旅游以 及城乡间人员交流大量增加2015年全省民航客运需求量将达到800 万人次因此,尽 快建立完善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是“十二五”时期的头等 任务十二五”时期,建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诸多有利条件:从发展机遇看,京 津冀一体化、环首都经济圈、河北沿海经济带三大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两环独特区位 优势进一步凸显,“四个一”战略重点将推动河北加速崛起从基础条件看,综合交通 运输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为进入新一轮基础设施加速期打下良好基础从政策环境看, 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将进一步加快推进京津冀都市圈和 环渤海地区交通一体化进程从发展趋势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上下积极性 空前高涨,先进技术、现代管理手段不断涌现等,都为我省交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保证 和支撑同时,“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国家放缓 了基本建设项目的核批节奏,我省一批急需加快推进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核批将受 到一定影响;建设任务重,资金需求量大,筹资压力会不断增加;交通基础设施占用土 地等资源多、对生态环境影响大,资源、环境的约束将会日益加剧。
十二五”时期综合交通发展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只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加大力度,趋利避害,建立起全省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是可以 实现的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全省“四个一”战略实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现代化综合交通 为方向,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增强能力、优化结构、提升水平和提高效率并重,拓 延通道、健全网络和完善枢纽并举,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和创新模式并进,加快构建便 捷、安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实现富民强省目标提供强力支撑二)发展原则坚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城镇加速和产业布局相适应,科学规划,合 理布局运输通道和枢纽,实现全省畅通、内部联通、外部贯通坚持适度超前着眼于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出行需求,增强防灾、抗 灾和应急能力;铁路货运大通道、客运专线、城际铁路、沿海港口、高速公路、民航机 场要适度超前,引领发展;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城市交通要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 人民生活需要坚持统筹协调注重各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和配合,强化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 充分发挥不同交通方式的优势与中心枢纽的集成效能,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综合效率, 实现安全、便捷、低成本。
坚持持续发展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各类投资主体,拓宽建养资金 渠道;区分轻重缓急,把握综合交通路网建设节奏;注重集约节约用地,减少能源消耗,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低碳综合交通网络坚持技术进步推进科技兴交,发展现代化、智能化交通系统,增加交通设施、交 通装备、管理系统科技含量,提高规划、设计、施工水平,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标 准,全面提升设施能力和质量坚持民生为本把改善人民群众出行条件作为根本出发点,大力发展民生交通注 重广大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畅水平和通达深度,实现交通资源 的全民公平共享三)主要目标铁路:通车里程达到8000 公里,其中,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1500 公里,构建京津 冀一体化并服务全省发展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基本建成能力充分、便捷联通的货运通 道和全省货运网络实现所有设区市通高速铁路,形成以石家庄市为中心“两小时交通 圈”、环首都“一小时交通圈”和环渤海“一小时交通圈”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万公里,路网密度达到85 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 公路通车里程突破 7000 公里,形成以石家庄市为中心,围绕京津、环绕渤海,通达重 点部位(港口和其他重要节点),与相邻5 省区连通的高速公路网,基本实现县县半小 时上高速公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