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课后答案详解.pdf
5页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新教材)课后答案详解第 一 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材分析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练习基础题l.B o 2.B o3.(1)在F l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在F 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 为1 :l o(2)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即在F 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3)2O4.(1)白色;黑色2)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在自交时会产生性状分离现象拓展题1.(1)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2)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杂合子2.提示: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是确保实验成功的条件之一孟德尔在遗传杂交实验中,曾使用多种植物如豌豆、玉米、山柳菊做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最为成功,因此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这是因为豌豆具有适于研究杂交实验的特点,例如,豌豆严格自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样确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种;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易于区分、统计实验结果3.提示:凯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的发现过程等,都是通过假说一演绎法得出结论的19 世纪以前科学家对遗传学的研究,多采用从实验结果出发提出某种理论或学说而假说一演绎法,是从客观现象或实验结果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物科学的研究,使遗传学由描述性研究进入理性推导和实验验证的研究阶段第 2 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四)练习基础题1.(1)X;(2)X2.C o拓展题(1)Y y R r;y y R r2)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 :1;1/43)Y y R R 或 Y y R r;4;如果是Y y R R 与 y y r r 杂交,比值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1 :1;如果是Y y R r 与 y y r r 杂交,比值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 :1 :1 :1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 1 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七)第一小节练习基础题1.(1)V;(2)X;(3)X;(4)xo2.Bo 3.D o4.(1)这个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因为该细胞中出现了四分体该细胞有4条染色体,8 条染色单体该细胞有2 对同源染色体其中染色体A 与C,A 与D,B 与C,B与 D是非同源染色体细胞中a 与 a,,b 与 b,,c 与 c ,d 与(T 是姐妹染色单体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子细胞中有2 条染色体拓展题提示:不一定若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比如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有一对或几对没有分别移向两极而是集中到一个次级精(卵)母细胞中,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会比正常的多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再如减数分裂过程(无论第一次分裂还是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已移向细胞两极,但因某种原因细胞未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这样就可能出现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加倍的现象如果上述现象出现,则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就会出现异常,由该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也不正常由于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生物体的性状又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那么当该个体的遗传物质出现异常时,该个体的性状也会是异常的例如,人类的“2 1 三体综合征”遗传病患者就是由含有2 4 条染色体(其中2 1 号染色体是2 条)的精子或卵细胞与正常的卵细胞或精子结合后发育成的。
A)第二小节练习基础题 1.(1)J;(2)V;(3)V o2.提示:配子形成过程中,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互换部分遗传物质;中期时,同源染色体随机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两侧,导致了配子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因此,配子中染色体组成是多样的受精作用又是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因此,后代的性状表现是多样的由于减数分裂是有规律的正常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这样每个物种正常的雌、雄配子都含有该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半的染色体,并且都是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而受精作用时精卵结合使受精卵及其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又可以恢复该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性状是由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生物前后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保证了前后代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拓展题提示: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两条2 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而是进入了同一个次级精(卵)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就会形成含有2条2 1号染色体的精子或卵细胞;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2 1号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形成了 2条2 1号染色体,但没有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而是进入了同一个精子或卵细胞。
这样异常的精子或卵细胞就含有2 4条染色体,其 中2 1号染色体是2条当一个正常的精子或卵细胞(含2 3条非同源染色体,其中只含有1条2 1号染色体)与上述异常的卵细胞或精子结合成受精卵,则该受精卵含4 7条染色体,其 中2 1号染色体为3条当该受精卵发育成人时,这个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是4 7条,含 有3条2 1号染色体第2节 基 因 在染色体上(三)练习基础题1.Do 2.Bo拓展题1.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虽然减少一半,但仍具有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这一组染色体,携带有控制该种生物体所有性状的一整套基因2.提示:人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会严重影响生殖、发育等各种生命活动,未发现其他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婴儿,很可能是发生这类变异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或在胚胎早期就死亡了的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