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各朝如何“养老”.pdf
2页古代各朝如何“养老’’ 口倪方六 据令 老龄委最新公佑的数据显 ,Jj,到2013 qt年底,中H老年人口总数将 超过2亿随着社会 银发族越来越多, 各种各样的养老话题也备受关注,从常 回家看看“入法”到新修 的《老年人权 益保障法》 式实施;从该小该弹性延迟 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刮以房养老靠不 靠谱儿……今天,我f『】刮底该怎样养老? 其实,如何养老"小足现代/j1有的 问题.枉lfl 代,除r“以孝治天下” 的治 念, “老鲁老以及人之老” 等尊老敬老的传统荚德.. 秦时期的 《礼 · 》 载:s0岁以I 的老人可供 给细粮;汉代的《}i杖}_f{令册》规定:70岁 以卜老人即使触犯刑倬“ 有摧不力u刑 焉”;唐代《庸大诏令集》规定老人町安排 护 ‘儿庶人年八{‘及笃疾给侍 一 人”;宋代已}}1观“编…院”“ 养院”“养 济院”“孤老院”各种养老fJ【构…… 先秦时期定义“老人”概念“六 十日耆” I 代,“老人”的概念和标 准已被明确《礼记·f}f{礼上》记载:“六十 日耆,指使;七十口老,而传;八十九十日 耄……”大概意思是,人到了60岁,就算 老年人,町以指使人f活;70岁身体各项 机能进一步衰弱,应该交代家事,把该安 排的都安排好;80岁、90岁,已是成耄善 老人…… 先秦时期如何养老? 先是关注老 年人的饮食。
《礼记·王制》曾详细记载: 从50岁起,就应该给细粮吃;到r 60岁, 还要准备隔宿的肉食;到_r 70岁,则婴增 加剐食;到r 80岁,要经常供奉珍馐美 食至二F90岁的老人,困“动不便,饮食 消费已没规律.可能随时要吃要喝,要在 老人的眯前伺候,如果老人 游,最好是 带着食物跟着他……住夏、商两代.朝廷 还会在仲春和孟冬两季给鳏、寡、孤、独 者发放粮食等生活必需品 为让子孙史好地赡养老人,周代实 行给有老人的家庭减免徭役的政策如 果家中有80岁以} 的老人,儿孙『十I可以 有一人不服衙役;如果有90岁老人则令 家都口f以不服徭役,此即“八卜 .一f 不从政;几十一者,其家不从政”一说. J:述主要是对“家庭养老”模式所作 的规定,先秦时期还提 了“罔家养 老”概念 能亭受罔家养老待遇的主要是四类 老人:一是相当于公民道德楷模的“■老 五更”;二是相当于烈上家属的“家中之 老”; 是相当于离休老干部的“致仕之 老”;四是相当于五保户的“庶人之老” 先秦时期的“免费医疗”尤其“实 惠”,此即周代起实施的“养疾之政”当 时,在官府编制中专设“掌病”一职,负责 给老人“问病”据《管子·入同》所述,掌 病要定期看望老人,定期进行榆查:有公 职者,70岁以f 3天一问;80岁以卜2天 一问;90岁以上每天问一次;对民间老 人.每5天问一次 对于患重病老人,掌病要及时向 君汇报, 君会安排m时间,亲自前去看 望老人。
但是,这项制度住后来名存实 亡,成了老人的一一种愿望 汉代出现中国最早的“老年人 保护法” 汉代是中 古代养老制度形成和发 展的重要时期,推 _『一套相对完备的 制度,特别是对“家庭养老”,有着极严的 规定和要求,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 养,在汉朝系重罪.. 为保证家庭养老的落实,汉律规定, 不赡养老人者或被“弃市”汉朝人的平 均寿命仅30岁,能活到六七十岁很不容 易,“人生七十古来稀”,用在汉朝更贴 切凶此,汉朝将“老人”的标准提前lr4 岁,即到了56岁就算老人《汉旧仪》中所 说的“未二十■为弱,过五十六为老”,就 是这样意思 56岁以 的人,可以享有相应的老 人保障权益,如免除税赋汉朝规定,l3 岁至56岁的成年男女,每年要缴120钱 人头税,列r 56岁,就可免缴这笔钱对 于90岁的老人,甚至连家属都可以享受 免除儒役的待遇 除r减负免税,朝廷每年还会直接 给民问老人(庶老)发放食物如汉文帝 刘恒即位当年即下诏:80岁以卜的老人, 每月赐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iI .90 岁以l 的老人,每人再加赐帛二 ,絮i 斤、 汉朝最i卜老人有尊严、觉得幸福的 政府法制2013年 地方,应该是发放“老年证”。
当然,这种 老年证不是今天这样的小本子,而是一 种叫“鸠杖”的实用物 鸠杖,又叫“王杖”,顾名思义是帝于 赐予老人使用的拐棍,它是一种特殊权 力的象征从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给 老人“赐杖”的制度在汉朝被正式确 , 开罔皇帝、汉高祖刘邦曾做鸠杖赠送高 龄老人,开了汉朝赐杖的先河汉宣帝 刘询则使之成为一种制度,规定凡是80 岁以上的老人,皆南朝廷授以王杖但 从张家fIJ汉简中的丰f{关律令来看,汉代 较 时曾是“七十赐杖” 为了保证鸠杖的权威性,汉朝 台 了相应的法规1959年至1981年,从甘 肃武威磨嘴子汉墓中先后 土了8根 杖(鸠杖),还随之 土了《王杖十简》和 《王杖诏令册》木简 《王杖诏令册》全文近600字,规定了 70岁以上老人应该亨受的生活和政治待 遇,有学者称之为中国最早的“老年人保 护法”其中有一项规定:7O岁以} 老人 即使触犯刑律,只要不是首犯就可以免 予起诉,继承了先秦时期老人“虽有罪, 不加刑焉”的制度 唐代已关注老年人精神健康 魏晋南北朝时期,养老制度却 现 了新的突破如北魏.首创了“存留养 亲”制度,此制度一直影响到晚清 存留养亲,就是一种司法缓刑制度: 如果死『人]、流刖犯的家中有直系血亲需 要照顾,准许死闪在家“侍亲缓刑”、流刑 犯在家“权留养亲”,等家里老人去世后 再服刑 一 在唐朝,养老制度备受皇帝重视。
据《册府冗龟》卜所列资料统计,唐朝各 位皇帝下发有关养老诏令的次数多达73 次,其中以唐太宗为最,在位23年下“养 老诏”28次而《册府冗龟》所记并不全, 实际不止73次 唐代继承r汉代给老人“赐杖”、“免 税”等诸多做法据《唐大诏令集》,唐太 宗住“即位赦”中即特别提 ,“八十以上 各赐米二 ,绵帛五段;百岁以上各赐米 四石,绵帛十段;仍加版授,以旌尚齿 所谓“尚齿”,就是尊老的意思 唐朝还曾有过一项“补给侍丁”制 度,官府免费给民间老人安排护_[(侍 丁)开兀七年(公元719年)户令规定的 配给标准是:“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 侍丁一人,九十给二人,百岁『二人开元 二十五年f(公元737年),给百岁老人的 护_厂增至5名 唐代甚至还有“精神养老”一说当 时,流行一个名词叫“色养”..所谓“色 养”,说得通俗简单一点,就是奉养父母 时要和颜悦色,不能让老人不开心一 代名相、时任司空的房玄龄,不只为臣称 职,赡养老人方而也是“道德楷模”,当年 房玄龄“色养”老人极为到位,《贞观政 要·孝友》称,房玄龄“事继娘,能以色养, 恭谨过人 在 代,子女给老人脸色看、不孝 顺,都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或许有鉴于 此,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 孙别籍异财者,徒-- 年意思是,如果家 中有老人,子孙不能远走他乡,要待在老 人的身边.否则要被治罪,此项规定较好 解决了“空巢”现象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曾建 养老院“孤独园” 代历朝在重视养老的同时,也都 会根据本朝的实际情况, 台了一些具 体的敬老养老措施在免税赋方面,宋 f一:宗嘉祜四年的诏令规定:80岁以上的 老人,免除其一子的税赋;明、清两朝的 养老规定差不多,但年龄提前到了70 岁而且,从宋代开始,还 现了养老院 等慈善机构 建“养老院”,起源于南北朝时期,高 寿皇帝梁武帝萧衍曾于普通二年(公元 521年),在都城建康(今南京)创办了“孤 独同”到唐朝,这样的养老机构被推 广,在武则天时代,唐朝即开设主收贫、 病、孤、疾者的“悲田养病院” 但真正让“养老院”这种养老方式流 行起来的宋朝,北宋初年即开设名为“福 旧院”的养老机构,后有“居养院”,南宋 则叫“养济院”等虽然名字不同,但都 是慈善性质的养老院田;入院老人的年 龄,也放宽到了50岁以上同时,民间养 老院也普遍兴起如洪迈《夷坚甲志》 “刘厢使妻”条,在与南宋对峙的金日兴 中府,有位叫刘厢使的汉族人,遣散家中 奴婢,拿 伞部财产兴建“孤老院”。
冗朝同样重视养老,元世祖忽必烈 曾采纳汉臣刘秉忠的建议,逐步建立和完 善-『元朝的收养救助制度,当时各路均 设立养济院1所,救助、收养“诸鳏寡孤 独、老弱病残、穷而无告者” 明、清两朝的养老院仍如南宋、元朝 一样,称为“养济院”,朝廷继续 发展官办、民办等各种形式的 社会养老机构明代朱元璋还 恢复了汉朝制度化的“赐杖”与 “赐爵”制度,在物质救济E,明 太祖朱元璋曾先后两次颁发诏 令,实行孤贫老人终身养老 一次是明洪武十九年(公元 l386年),一次是二十年(公元 1387年) 清朝则重视古老的“赐 食”制度,多次请全罔老人到 紫禁城内去吃大餐,并取名日 “千叟宴”,其中以乾隆年问最 盛 z5 政府法制2013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