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广东省2015届六校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3476107
  • 上传时间:2017-12-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6.01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广东省 2015 届六校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2014.11.8)六校分别为:广州二中、中山纪中、东莞中学、珠海一中、深圳实验、惠州一中一.选择题(24 小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 300 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 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D.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2.《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3.唐太宗太和六年(832 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鉴,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

      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这表明A.商人的经济地位优越 B.商人的行为违反社会良俗C.抑商观念仍未得到改观 D.商人仍未获得自由民的政治地位4. 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A.封建经济的衰退 B.专制集权的巩固 C.理学思想的影响 D.审美意识的觉醒5.据考证,从公元 994 年起,成都的铁钱监铸钱就停止了,一直到公元 1005 年,成都没有再铸过钱,但成都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白银成为主流货币 B.铜钱取代铁钱C.民间发行交子,对铁钱的依赖降低 D.经济萧条,对铁钱的需求减少6. 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

      据此可知,他主张A.废除宰相 B.削弱相权 C.君相并立 D.限制君权7.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对材料现象解释最准确的是A.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C.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 D.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8. 某历史读物写道:“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 20 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该观点是A.正确,因为它符合全球史观 B.正确,因为它符合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的观点C.错误,因为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D.错误,因为它夸大了历史偶然性的作用9. 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的解说词中这样说道:“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这说明A.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B.罗马法导致公司组织的诞生 C.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10 晚晴民国时期,将不受约束的国家最高统治者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推动中国现代化,就是众多先贤的“中国梦”。

      为此他们A.颁布《资政新篇》 B.发布《钦定宪法大纲》 C.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制定《中华民国约法》11.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A.结束专制统治 B.引发军阀割据 C.强化中央集权 D.实现民族独立12. 从 1885 到 1892 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 38.5%下降到 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 36.7%上升到 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 3.8%这表明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B.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13.晚晴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晴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晴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

      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A.社会生活的角度 B.现代化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D.社会群体的角度14.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 结论A 鸦片战争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条件B 江南制造总局和发昌机器厂 都是官办企业C 二战期间,我国工业快速发展 重工业暂时摆脱了列强控制D 《民报》和《新学伪经考》 对封建文化进行了系统批判15.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陆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些举措A.从经济方面为抗日战争做了准备 B.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C.提高了中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D.打破了我国工业的合理布局16. 《吕正操(原东北军将领,后为八路军高级将领)回忆录》记载:“我第一次出席这样庄严、隆重的大会……听了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听了朱德同志《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周恩来同志《论统一战线》的报告、刘少奇同志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以及彭德怀、陈毅、聂荣臻、陈云、刘伯承、李富春、叶剑英等同志的发言,深受教益。

      文中的“大会”是指A.中共瓦窑堡会议 B.中共洛川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7.1952 年我国高等学校开始院系调整,撤销合并了大部分院校的英语科系,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53—1956 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及综合性大学俄语系人数却大幅增加到 12477 人出现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A.工业化建设基础薄弱,人才需求增加 B.“双百”方针的提出C.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独立 D.“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8.2014 年 10 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这将是中共历史上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事实上,“依法治国”作为党的基本方略确立于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19.从 18 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 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下面哪项叙述,才能使前因后果关系完整起来A.工人运动的兴起 B.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C.新型工厂制度的逐步建立 D.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指引20.牛顿说:“企图仅以祷告祈求上帝的祝福,取代自己所该付出的努力,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是出于人性的懦弱”。

      材料反映了牛顿A.强调对上帝要诚实 B.思考人生的价值 C.质疑上帝的作用 D.洋溢着人文主义光芒21.《美国宪政里程》指出:“美国法治的中心内容是政府是自由的,是具有道德的人们自愿同意的人为产物,不存在天然的政治权威这一思想源于A.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B.伏尔泰的天赋人权C.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D.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22.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为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他强调历史研究应A.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历史 D.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23.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 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 “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成现实C.社会主义革命积极作用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24.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其创作风格是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二.非选择题(25 题 26 分,26 题 26 分,共 52 分)25.(26 分)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 70 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材料二 20 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

      3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经济目的2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 20 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面临怎样的问题2 分)结合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分析其原因8 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改变传统家庭生活模式的主要因素,(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家庭观念在近代发生了哪些积极的变化?(3 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4分)并扼要说明家庭变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2 分)26.(26 分)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是一部各个地区相互联系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亚当•斯密《国富论》材料二 公元 1500 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