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高一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面汇总归纳15课.pdf

10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77225079
  • 上传时间:2024-08-2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659.83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高一政治必修 2 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1-5 课)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还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2)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经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 义务的内容: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7.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1)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2)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3)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4)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 ※ 8、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为何结合?怎样结合? 原因: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要求: (1)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 (2)当两者出现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9、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本质?内容?要求? 本质:崇尚民主与法制; 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求: (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2)学习政治知识(3)贵在实践 ※10、民主选举的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11、公民应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的神圣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如何行使选举权: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1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哪些方式? 2 社情民意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13、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决策? 地位: 公民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是推进决策科学化、 民主化的重要决策 意义:1 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2 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3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4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决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14.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1 利于扩大基层民主;2 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3 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4 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15、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有哪些?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其他方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制度) ※16、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 意义: (1)有利于消除腐败,克服官僚主义的不正之风; (2)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3)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4)维护国家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如何: (1)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敢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2)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同,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17、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1 是否遵循法律、法规 2 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3 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 ※18、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 19、我国政府的作用? (1)管理人们的公共生活(2)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20、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宗旨:为人民服务;原则:对人民负责 ※21、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基本要求? (1)工作态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工作作风: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工作方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 22.什么是依法行政?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 23.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1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2 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3 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4 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4、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 具体要求:①合法行政②合理行政③程序正当④高效便民⑤诚实守信⑥权责统一 3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 (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 (2)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25、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必要性+意义) 必要性:权利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 权力一旦被少数人滥用, 超越了法律的界限, 就可能滋生腐败, 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利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为人民谋利益 意义: (1)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2)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3)才能更好地适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4)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26、政府为什么接受人民的监督? (1)从根本上说,是有我国政府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的公职人员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因此,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才能更好地执行人民的意志,捍卫人民的利益,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 (2)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才能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依法行政所以说,自觉接收人民监督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 27、 “阳光工程”意义 (1)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2)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8、政府权威表现、怎样树立(最根本的三点) 体现: (1)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广大群众中享有声望 (3)讲信誉的政府,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 (4)对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会有促进作用 要求:首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其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最后,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坚持情为民所系;坚持利为民所谋 ※2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性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职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 30、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 4 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31、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人民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注意: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人民是间接行使者 一方面,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国家的权力另一方面,人民代表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2、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权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义务: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3、政体与国体的关系 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有重大作用同时,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34、民主集中制体现? (1)在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上,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地位: 含义: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为什么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2)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3)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8“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一种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5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P63 客观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是我国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意义: (1)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2)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3)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 4 而且必须领导现代化建设,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含义、原因、具体要求及三者的关系) 科学执政: 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6 关系:依法执政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工作 ※4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4、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核心、本质) (1) 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它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坚持 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典范2)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3)本质在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5、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核心、精髓是什么? 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核心: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6、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 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意义:它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7、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他们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8、我国的政党制度优越性? (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有利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49、我国的政党制度符合我国国情,绝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的原因? 实质: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后果:人民政权的丧失、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 ※※50、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51、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原则 5※52、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 7 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53、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的关系? 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54.怎样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1)我们应该珍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 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这种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已由宪法予以确认,也是我国在各族人民生活中都能体会到的感受到的我们应十分珍惜, 不断巩固和发展 (2)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生活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处理好民族关系问题,既是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人们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具体问题 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5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 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权: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和其他自治权 ※※5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哪些?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57、我国的宗教政策如何?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4)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58、弘扬科学精神的原因?怎样弘扬科学精神? 原因: (1)我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也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坚持不懈地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 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 (2)中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振兴中华的光荣历史使命 怎样: (1)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 弘扬科学精神(2)不断提高科学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创造美好人生 59、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含义、原因、要求、根本特点? 含义:就是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8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原因: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越发展,民主也越发展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 要求: (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政治文明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 6 设等方面,是一个广泛的系统工程 (2)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60.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61、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生命和灵魂) ※※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 不侵犯别国, 不干涉他国内政, 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62、国际组织的活动依据、分类和作用? 活动依据:以正式条约或协议为活动依据 ※分类:按主体构成分:政府间和非政府的;按活动的区域范围分:区域性和世界性的。

      ※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 63、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作用? 宗旨: (1)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2)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觉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 (3)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 (4)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 ※简单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作用: (1)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局限性:如何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面临诸多挑战,改革任重道远 64、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发挥重要作用。

      ※※65、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决定因素和重要因素) 决定因素:国家利益——(1)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 9 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 (3)由于各国的国家性质与追求的国家利益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国家间矛盾和利益交织,使国际关系纷繁复杂 影响因素:国家力量-----(1)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3)是衡量一个国家杂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66、为何要坚决维护我国的利益?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我国的国家利益包括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际礼仪,并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67、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的表现?(和平问题的影响因素) 主题:和平与发展 7 当今世界很不安宁的表现: (1)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2) 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2) 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 (4)贫困、毒品问题更加突出。

      68、发展问题的主要问题表现是什么? (1)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2)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3)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 (4)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69、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和有效途径?(怎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 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有效途径: (1)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改变旧的国际秩序 (3)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70、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1)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71、世界为何会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72、国际斗争的焦点是什么? 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 21 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73、国际竞争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内容: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 ※※实质: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74、各国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 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关心的问题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有有利地位 ※75、中国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 10 我们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利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76、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 ※※77、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1)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 主权和领土完整, 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78、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了什么?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是促进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79、中国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 (1)要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8(2)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3)要坚决发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 9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