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母亲_胡适》.ppt

31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61380563
  • 上传时间:2018-11-3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655.01K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绉绉(zhōuzhōu) 穈(méi)先生 绰(chuò)号 庶(shù)祖母 摹(mó)画 轻薄(bó) 眼翳(yì) 经营调(diào)度 侮(wǔ)辱 庶(shù)祖母,C,熟读生字,文绉绉(zhōu 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佃(diàn)户:佃,租种土地 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仁慈:慈爱慈善 质问:依据事实问明是非;责问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d,解释词语,我的母亲,胡适,,a、关于作者 胡适(1891一1962),现代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原名嗣穈(mei),学名洪骍(xing),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幼时就读于家塾,习四书五经9岁起熟读多种中国古典小说一生取得35个博士(包括名誉博士)学位,是中国取得学位最多的请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慈 严,,【资料】 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先生对于这一类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 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了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

      这样的学金,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 ——《胡适自传·四十自述》 第24页,【资料】 有一天,一件小事使我突然明白我母亲增加学金的大恩惠一个同学的母亲来请禹臣先生代写家信给她的丈夫;信写成了,先生交她的儿子晚上带回家去一会儿,先生出门去了,这位同学把家信抽出来偷看他突然过来问我道:“糜,这信上第一句‘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意思?”他比我只小一岁,也念过《四书》,却不懂“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这时候,我才明白我是一个受到特别待遇的人,因为别人每年出两块钱,我去年却送十块钱 ——《胡适自传·四十自述》,第24—25页,【事例】 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 ▲ 从这句话可见母亲早早就醒来了,但是她不会吵醒我,想让我多睡一会而儿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 说明母亲一直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悔:母亲只想教育我,但看到我因此害了眼翳病,非常的懊恼 急:我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内心焦急、发愁 真用:有点出乎意料的味道,“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这只是听说而已,并没有科学的依据,母亲为了医我的眼翳病,已经到了什么都愿意尝试的地步了,她肯用自己的舌头添我的病眼,这其中饱含了多少的爱啊!,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

      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总结】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服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 我母亲只装做没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我母亲只忍耐着,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便不起床,轻轻的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 事事:说明在每一件事上,母亲都很留心、很容忍,没有例外 格外:程度副词,表示这种容忍已经超出了一般程度 总是:说明母亲在对待我和大哥的女儿时,待遇上从来是一视同仁,而发生争执后,永远更加偏袒她 从不、不:说明母亲非常大度,即使嫂子让她受了气,她也不会怪任何人 只:副词,表示限制,说明母亲在处理家庭矛盾时唯一做的就是容忍 【总结】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补充:母亲之所以非常生气,是因为对于一名年轻的寡妇,在当时来说捍卫名节是很有必要 这些文字都说明母亲在这件事情上态度认真严肃,绝不允许别人侮辱自己的名节 【总结】表现了母亲的“刚气”,说明母亲的性格中有“柔中带刚”的一面刚气”,刚强的脾气,这里就是指不愿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总结】母亲让胡适养成了宽容、善良、体谅的品性胡适与鲁迅 胡适与鲁迅相识北大,先是朋友,后来因为思想与政见的不同,导致他们最后分道扬镳鲁迅当年骂胡适,是尽人皆知的,但是,胡适则采取 “老僧不见不闻 ”的态度,不反击,不回应鲁迅去世之后,胡适不仅没有说过一句恶话,相反还说了不少公道话胡适曾在书信中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早年的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 胡适有一句名言:“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胡适还说过:“人家骂我的话,我统统都记不起了,并且要把它忘记得更快更好!,作 业,1、任选拓展延伸中1、2题中的一题,课堂上交流的内容整理成一篇文章,600字左右。

      本课到此结束,谢谢!,b,胡适的家庭状况 我父初娶冯氏,结婚不久便遭太平天国之乱,同治二年(1863)死在兵乱里次娶曹氏,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死于光绪四年(1878)我父亲因家贫,又有志远游,故久不续娶到光绪十五年(1889),他在江苏候补,生活稍稍安定,才续娶我的母亲我母亲结婚后三天,我的大哥嗣稼也娶亲了那时我的大姊已出嫁生了儿子大姊比我母亲大七岁大哥比她大两岁二姊是从小抱给人家的三姊比我母亲小三岁,二哥三哥(孪生的)比她小四岁这样一个家庭里忽然来了一个17岁的后母,她的地位自然十分困难,她的生活自然免不了苦痛胡适《九年的家乡教育》),读一读,想一想 全文可划分为几个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4):写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和印象深刻的往事1、“文绉绉”性格形成的原因 2、爱学习的性格和儿时最活泼的游戏 3、两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第二部分(5-12):作者对母亲的回忆 (分三层),第一层(5-7): 母亲对我“教之严”、“爱之慈”, 慈母兼任严父 第二层(8-11): 母亲在“当家”的艰难处境中所表现出的宽容隐忍的性格品质 第三层(12): 母亲“很有刚气”的一面。

      第三部分(13):母亲对自己的深远影响并感谢母亲研讨探究: 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参考答案: 1、前三段表明,作者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2、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与文末相呼应 3、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把母亲当作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作业: 1、抄写字词 2、继续研读课文概括文章事件并从中概括母亲品性 3、阅读《乡村母亲和博士儿子》,,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概括文章事件并从中概括母亲品性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3、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烛光里的妈妈 妈妈我想对您说, 话到嘴边又咽下, 妈妈我想对您笑, 眼里却点点泪花 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 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 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 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 妈妈呀,女儿已长大, 不愿意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 噢妈妈相信我, 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

      可怜天下父母心”,一曲《烛光里的妈妈》表达了多少孝顺儿女对母亲的感念!让我们再次走进胡适的《我的母亲》,一、默读文章第二部分,思考作者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1.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谆谆教导,严格督学 2.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 3.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责罚严厉,教我做人 4.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 点怒色 能忍能让,宽以待人,品性善良 5.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 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宽厚、和善、容忍,从来没有一句伤感情的话 6.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正直、认真、刚烈,毫不马虎,从不受一点侮辱,朗读最后一段,母亲对我的极大极 深的影响有哪些?,★学得了好脾气 ★ 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 ★能宽容人、体谅人 ★在学习上勤奋、守时 ★做人上能反省“吾身” (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研读与赏析,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会为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染,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

      但文中却极少抒情的句子,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的呢?请你认真读课文,找出这些饱蘸感情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1、“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作者是用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 2、“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母亲爱子之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3、“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真诚倾吐,如实道来,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小结: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品味语言,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用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品味语言,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 “如果”只是一种假设的词语,而不是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拓展延伸,1、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2、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说说自己在哪些方面受到母亲的影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