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配画教学设计.docx
6页新课标苏教版美术小学五年级第十册教案诗配画诗配画一、教案背景:诗配画,不仅是诗的形象的解说图,更是诗的意境的再创造抓住诗中的一两处关键,根据个人对诗的理解和生活经历、体验,将诗的意境画出来本课教学不但激发学生参与背诵古诗、了解诗意,更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 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想象绘画能力中国的古诗意境优美,想象丰富,语言朴素结合中国画材料来表现, 中国画的韵味可将诗境发挥的淋漓尽致 为古诗配画能使学生更好地实现文学语言和水墨语言之间关系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二、教学分析:通过对范本的解读与欣赏, 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用单幅水墨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 结合学校或者班级活动开展“古诗配画展”,或者“看画背古诗”的活动,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掌握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学习改画、添画和创作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之间的联系操作目标: 用单幅水墨画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 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情感目标: 通过对范本的解读与欣赏, 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四、教学准备 :老师:收集诗配画的优秀作品和古筝音乐磁带学生:准备各种绘画的工具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近期开展了振兴阅读的活动,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知识,下面老师要考一考大家,引导学生看视频,通过欣赏视频你想到了哪一些你知道的古诗banyanqiangwei_523376_1[1].mp4师:从刚才的视频中你想到了哪一些古诗呀?生:“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师:看来大家积累的古诗知识可真不少啊, 看美丽的画面往往蕴 含着诗情,那么诗情中是否蕴含着画意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 习诗配画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诗配画)二)新授:1、看画猜诗:采用猜一猜,看画(《悯农》)背古诗的游戏教 学方式,形成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并让学生讨论:(1)你是如何从范画的欣赏中看出它对应的古诗内容的?(引 导学生抓关键词进行联想,构思配图2)你能用诗中的哪两句表达你此时看画的感受?生:谁知盘 中餐,粒粒皆辛苦表达了对农民辛苦的同情 (引导学生知道配画作品更容易帮助读者理解诗的意境2、看诗想画通过“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的诗句,引导学生构思画面然后总结,让学生知道不仅可以给整首诗 配画,还可选择最喜欢的一两句诗配画。
三)赏析优秀诗配画作品1、集中赏析国画大师傅抱石给大诗人王维《渭城曲》所作的诗配画作品 渭城曲王维(唐)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侬师:从画面中哪些地方看出了 “渭城朝雨”,从哪些地方看到 了离别的意境生:通过树丛的绿色感觉到了雨通过喝酒的人和远 去的牛车等,感受到了离别的意境通过分析画面,聆听《渭城曲》 的吟唱,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好的诗配画作品不是简单的诗的解说图, 而是画家对诗的吟读、理解、联想后的再创作,充分展现了原诗的意 境2、赏析小朋友的诗配画作品《悯农》和《渭城曲》通过与大师作品的比较,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诗配画作品并不难,引领他们敢于动笔作画尝试(四)教师引导学生 复习水墨知识,了解墨色的浓、淡、干、湿 及破墨、破色技法,进一步学习现代国画大师泼彩技法教师讲解技法同时引导学生同步尝试破墨技法教师同步完成 《鱼戏莲叶间》的诗配画示范,并渗透画面题字知识鱼戏莲叶间(五)作业:1、让学生用所学技法在教师的范画上当堂添画荷叶和小鱼2、一百个人画同一首诗,会有一百幅不同的诗意画出现,因为 每一个人对诗的意境理解不同,表现方法也不可能同你将画出怎样 的同题诗意画来呢?请你运用本节课所学水墨技法给古诗 《晓出净慈 寺送林子方》配完整的画面。
3、或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来配画教师巡回指导)(六)展示评价1、展示作品2、自谈创意(七)教师总结:苏东坡曾经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好 画常常洋溢着诗情,好诗也总是充满了画意给诗配上画,发挥了两 者的长处,相得益彰最后我们就以《唱唐诗》这首歌来结束新课吧!(八)板书设计:诗配画1、整诗或主要句作画2、抓关键字确定主景3 、着 色教学反思: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是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相结合的活动, 旨在引发学生对于古诗意境的感悟及水墨运用能力的培养一、本课引导阶段老师让学生欣赏优美的水墨画视频,感受水墨画美丽的意境, 联想与画面相关的古诗等活动 充分的结合了前一阶段学校开展的经典诗词诵读活动,并积极肯定学生的古诗知识,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接着运用“看画想诗”和“读诗想画” 两个环节, 引导学生了解 “诗是无形的画, 画是无形的诗” 让学生体会传统的文学语言与经典绘画语言两者完美的结合 三、 在欣赏傅抱石为王维的《渭城曲》配画作品时,使学生对画和诗都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解, 诗配画不是诗的解说图, 而是作者对诗的意境理解、 联想的再创造 四、 引导学生欣赏大画家和小朋友对 《渭城曲》和《悯农》这两首诗配画作品,使学生了解诗配画根据个人对诗的意境理解不同, 表现方法也不可能相同, 诗配画只要大胆表现出自己的理解, 没有那么难, 激发学生大胆创作的热情。
中国的古诗意境优美,想象丰富,语言朴素结合中国画材料来表现,中国画的韵味可将诗境发挥的淋漓尽致 为古诗配画能使学生更好地实现文学语言和水墨语言之间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