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埠屯墓地的发现与研究.doc
24页1也论苏埠屯墓地(也论苏埠屯墓地(题目再定题目再定))一、本文的缘起一、本文的缘起2002 年,在做博士论文期间,在从商代青铜兵器角度去勾画山东青铜文化时,我发现 山东商代青铜文化非常有意思,尤其是苏埠屯墓地与殷墟商文化具有极高的一致性,随同 导师进行讨论,刘老师对我进行了鼓励,并肯定了博士论文中的相关推断之后,苏埠屯 墓地像个谜一般吸引着我,先后查找了许多资料,看到各种观点(后面将会对各种观点进 行介绍) ,原先鼓起的勇气一下子崩溃了,名家前辈的论述极为详尽,我甚至怀疑自己的看 法了 2006 年,在山东举办的商文明国际研讨会上(查具体名称和时间) ,我提交了自己的 论文,因为有事没有参会,据说在会议上引起一些学者尤其是日本学者黄川田修的讨论, 《中国文物报》随后报导了会议内容(查具体名称和时间) ,其中提到关于苏埠屯墓地的争 论在争论面前,我越来越胆怯了,这个时候我最尊敬的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刘一曼研究员和师兄岳洪彬博士鼓励我要依据材料说话,并建议我去山东进行实地考察, 2008 年在山东考察期间得到了山东大学任相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延常、临淄市文 物事业管理局刘忠进局长、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韩伟东馆长等先生的帮助。
还要感谢的是,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许宏先生对本文的观点和概念进行了必要及时的更正所以, 本讲座的想法实际上是在诸位先生帮助下完成的一篇作业,也是对他们的一种致谢!同时, 希望本次尝试能够鼓励如我一样还在考古学领域学习的学子和后来者,也希望能够抛砖引 玉丰富山东青铜文化的研究 二十年前,看过张敏先生的一篇文章,她说:科学意义上的假说,是建立在对若干事 实进行归纳、排比、分析等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事实与事实之间的有机联系,用逻辑 推理的方法,探讨若干事实有可能导致某种必然结果的研究方法在考古学上,它虽与传 统的考古学手段有相悖之处,但却可以给人以启迪,在某些课题目前尚无法得出结论的情 况下,假说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 “(《华夏文明起源的假说》 , 《东南文化》1990 年 4 期)二、苏埠屯墓地的发现、发掘与研究现状二、苏埠屯墓地的发现、发掘与研究现状苏埠屯村位于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东夏镇政府驻地以东 5 公里,距青州城 16 公里民 国时期属益都县第八区,1950 年后属益寿县口埠区,1956 年属益都县十五区,1984 年为 苏埠屯乡政府驻地1986 年撤销益都县,设立青州市。
苏埠屯传说是战国时期苏秦墓所在地,故得名 乾隆四十一年撰《淄川县志》卷六 《冢墓篇·苏相墓》:“县西十里,墓南有桥,墓东有村,咸以苏相名焉……后人遂疑 为秦墓,然无确处按《山东通志》青州府城东北,苏埠社亦有苏秦墓,未知孰是 ”康熙 十一年撰《益都县志卷之四苏秦墓》:“在城东北苏埠社秦自燕奔齐,裂其躯葬此传 般阳西亦有秦墓,今淄川地 ”光绪三十三年《益都县图志卷十二古迹志》下苏秦墓:“在 府城东北二十五里苏埠社秦自燕奔齐,与齐大夫争权,齐大夫使人刺杀之葬此……”还 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刺客并为杀死苏秦,苏秦炸死而逃脱,为了引出幕后主使人,苏秦向 齐王建议:“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贼必得矣齐王如其言,杀 秦者果出王因而诛之 ”虽然苏秦墓是否在苏埠屯我们已不得而知,然苏埠屯确实是因苏 秦墓而得名2(一)苏埠屯墓地的发现和发掘(一)苏埠屯墓地的发现和发掘 20 世纪 30 年代在青州苏埠屯村发现了一批青铜器,从而拉开了青州苏埠屯墓地发现 和研究的序幕自苏埠屯墓地被发现以来,苏埠屯的发现与发掘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 世纪 30 年代,当时中国独立自主的考古工作刚刚起步,1928年, 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考古学机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成立。
不久中央研 究院便与山东省政府合组“山东古迹研究会” ,苏埠屯墓地的发现与研究就是在这一大背景 下开始的 民国二十年(公元 1930 年) ,山东益都(今山东省青州市)的农民在田间挖掘时无意 获得大量青铜器,后经县府保存在民众教育馆民国二十五年(公元 1935 年)祁延霈先生 受李济之先生委托专程从北京赶往益都调查苏埠屯铜器出土的经过,然而文献方面的记录 却令人很是失望,仅仅在器物的保存机关——民众教育馆的铜鼎的说明卡片上有一段简单 的记载: 二十年四月苏埠屯农人掘地得之,中外古玩商咸视为金石中之珍品,故争相购买,卒 以索价太昂,未被买去后为郭县长(郭序三)所知,以为本县文化攸关,遂以三百元收来, 付本馆保存焉 几经辗转,祁延霈先生遇到了民众教育馆的馆长张子元先生,这一批青铜器的出土与 收入民众教育馆都是在张子元先生的的任内,从而使得这批青铜器的出土经过得以浮出水 面 据张子元先生讲,这批青铜器的发现共分两次: 第一次是民国二十年四月间出土器物共有八件:圆鼎、爵、觯(无盖的) 、戈头一, 矢二,勺一,觚一当时苏埠屯一个姓陈的农夫掘地,在断崖—上看到,用的工具是抓钩, 共抓到了八件铜器,觚被抓碎了,觯上也有抓钩的印,当时潍县的日本古董商想要购买, 因索价太昂,未能到手有人怀恨就报告了县政府,由县中出了三百块钱,收归县有。
初放 置于金石陈列所中,后归民众教育馆保存3第二次器物共有盉一、方鼎一、角二、觚二、觯一(有盖)等件在一块平地上,拾柴 的小孩,看着到地面露有陶器,于是往下挖,结果挖到一批铜器,陶器破碎了,拿着不值 钱也就抛了,人骨呢更是敬而远之、当出土时,铜器远不止这几件后来卖给潍县古董商, 等县中得到消息,只追回七件另外的,据说还在古玩商手中曾一度想卖给山东省立图 书馆,因索价太昂,未成事实第二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这个时期山东地区的商周考古工作主要由省博物馆承担 山东省博物馆于 1965 年和 1966 年先后两次在益都苏埠屯发掘,共发掘了大型墓两座、中型墓两座和一座车马坑其中1号墓建 在高约 5 米的北土岭上,呈长方形,南北长 15 米,东西宽 10.7 米,深 8.25 米有 4 条墓道,墓道口南北长 15 米,东西宽 10.7 米,深 8.25 米墓中有木板筑成 “ 亚 ”字 形椁室,墓底有腰坑和奠基坑各一个墓内共有殉人和人牲48 个,另有殉狗 6 只、小 兽 1 只因早年被盗,发掘时仅出土钺、戈、镞、铃、斧、锛等青铜器及鼎、斝、爵、 矛等青铜器残片,另有陶器、玉器等 这种高规格的商代墓葬至今还是殷墟商代王陵之 外所仅见的。
尤其是其中的两件铜钺,形体巨大,造型奇特,作透雕人面状,是两件罕见 的珍品两件大铜钺中,一件有 “亚丑”铭文过去苏埠屯曾出土不少 “亚丑”铭文铜器,这里可能是“亚丑”族的墓地4第三阶段:在 1965 年和 1966 年的两次发掘之后,由于修筑公路,埠岭被劈成南北两 半改地、烧窑等大最用土,使埠岭日渐缩小,墓地遭受破坏为进一步了解苏埠屯墓地 的保存情况,加强保护工作,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 1986 年春对埠岭进行了全面勘探, 并发掘清理了八座墓葬勘探的结果表明:墓葬的分布范围基本局限于苏埠屯村东的南、 北埠岭上那些埋葬较浅或座落在埠岭中段和边沿的墓葬已受破坏勘探共发现一百多座 墓葬,墓葬按墓圹的形制可分为带墓道的(有一条墓道的“甲”字形墓和两条墓道的“中” 字形墓两种)与长方竖井的两类前者为中型墓,后者为小型墓勘探中虽然未发现有如一 号奴隶殉葬墓那样的带四条墓道的“亚”字型大墓,但是依然出土有大量的青铜器5(二)研究现状(二)研究现状 早在 1931 年,苏埠屯首次出土青铜器之时,苏埠屯即引起了学界的重视,祁延霈先生 受李济之先生委托专程从北京赶往益都调查苏埠屯铜器出土的经过,并有《山东益都苏埠 屯出土铜器调查记》发表在 1947 年的《中国考古学报》2 册上。
随着发掘资料的不断发表, 相关的研究亦随之展开随着发掘资料的不断发表,相关的研究亦随之展开尤其是对其 性质的讨论比较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之彝先生在《山东益都苏埠屯墓地和“亚醜”铜器》 一文中,收集了著录中有“亚醜”铭记的铜器共 56 件他根据苏埠屯屡次出土“亚醜”铜 器这一情况,认为“传世‘亚醜’铜器的大部分有可能是苏埠屯出土的,有的或许就是出 自第一号奴隶殉葬墓和附近别的被盗掘的墓葬” 他还结合《左传》 、 《汉书·地理志》等文 献,推断“在殷末周初这一带乃是薄姑氏所居,而“亚醜”族文化应该就是薄姑氏的文化 遗存 ” “薄姑氏既是殷的东方诸候国,它和殷王国在政治、文化上自然有很密切的关系, 如果说以苏埠屯墓地为代表的“亚醜”族文化就是薄姑氏文化,那么,它和殷文化如此一 致就完全可以理解了簿姑氏的灭国在成王初年,苏埠屯墓地没有发现有晚于殷末周初的 迹象,而第一号奴隶殉葬墓的形制、规模可以和西北冈殷陵相媲,表明它很可能是薄姑氏 国君的陵寝 ” (殷之彝:《山东益都苏埠屯墓地和“亚醜”铜器》 , 《考古学报》1977 年第 2 期) ) 2、 杜在忠先生和王树明先生认为与夏后斟寻、斟灌有关。
杜在忠认为“亚丑”徽文,是古史中有夏与国斟灌、斟寻二国中斟灌一国的徽号,从 而论及,青州苏埠屯“亚丑“墓为斟灌氏的墓地 (杜在忠:《关于夏代早期活动的初步探 索》 , 《夏史论丛》齐鲁书社,1985 年,第 245-265 页). 王树明认为 “亚丑”徽文是“亚丑”族先民摹写其举行裸礼场面的一个图像文字,兼 论从夷夏之争及泰沂山系北侧龙山文化晚期发现陶鬲,是融族、鬲族或其后裔斟姓诸部, 在夷夏交战过程中随夏王室东渐夷人本土的物质文化见证(王树明:《“亚醜“推论》 , 《东夷古国史研究》第二辑,三秦出版社,1990 年,第 76-99 页) 3、李零和黄川田修二位先生将“醜”释读为“妻” ,而“妻” 、 “齐”两字又是通假字, 故主张“醜”应读为“齐” 、苏埠屯墓地与齐国有关但二位关于苏埠屯墓地的年代看法并 不一,李零先生将苏埠屯定为是商代的方国齐国,黄川田修认为是西周早期前后的齐国始 封地、 “苏埠屯遗址很可能就是齐侯墓地”的结论 (李零:《苏埠屯的“亚齐”青铜器》 , 《文物天地》1992 年 6 期:黄川田修:《齐国始封地考——山东苏埠屯遗址的性质》 , 《文 物春秋》2005 年第 4 期) 4、方辉先生推测“商末征夷方之攸当在鲁北地区,且与青州相距不会太远。
”是故, 苏埠屯很有可能是“东攸” (《从考古发现谈商代末年的征夷方》 , 《东方考古》第 1 集, 2004 年) 5、李学勤和王恩田先生认为是小臣醜之封国所在地,王恩田先生指出亚丑是商族建立 的方国,其首领被称为“小臣丑” ,其墓主为殷商诸侯“方伯一类人物” 融族是从亚丑族 中分化出来的子氏族(《重论夷方》 , 《民大史学》1996 年第 1 辑;王恩田:《山东商代考 古与商史诸问题》 , 《中原文物 2000 年第 4 期》 6、王迅先生认为“醜”族与“融”族可能是祝融族中不同的支系 (《东夷文化与淮 夷文化研究》P142,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年) 7、李海荣先生认为苏埠屯 M1 的墓主人是商王分封于殷都东部的重要军事长官 (《“亚酉皿(上下)加妻”铭铜器研究》 , 《辽海文物学刊》1995 年 1 期 8、孙华先生认为苏埠屯大墓是反叛商王朝的东夷首领之墓 (《偃侯克器铭文浅见— —兼谈召公建燕及相关问题》 , 《文物春秋》1992 年 3 期)查并补充 9 曹艳芳认为青州苏埠屯一带除了祝融诸族氏之外,可能尚还有畎夷族氏后裔 (《山 东出土商代青铜器研究》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年 4 月,141-144 页)三、苏埠屯墓地的年代判定三、苏埠屯墓地的年代判定6(一)考古学对遗存年代推测的方法(一)考古学对遗存年代推测的方法考古学上遗迹遗物年代,包括绝对年代和相对年代,绝对年代指他们的作成距今已有 多少年,而相对年代是各种遗迹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相对年代的判定一般依靠地层 学和类。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