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硕士论文-虫害诱导棉花挥发物对绿盲蝽和棉铃虫的趋性影响.doc

59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31615586
  • 上传时间:2023-10-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7MB
  • / 5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分类号: 学校代码: 10401 密 级: 学 号: 0202012177 硕 士 学 位 论 文虫害诱导棉花挥发物对绿盲蝽和棉铃虫的趋性影响Taxis of Apolygus lucorum and Helicoverpa armigera to plant volatiles from herbivore-induced cottons 申 请 人: 指 导 教 师: : 学 科 专 业: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所在院(所): 农学院 论文提交日期: 2015年4月15日 研究承蒙国家973课题“害虫和寄主植物的化学通讯机制”(2012CB114104)2012-20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棉花-害虫-天敌的互作机制”(31321004)2014-2016资助II目录独 创 性 声 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通过我的努力取得的成果,并且是自己撰写的。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作了标注和致谢中已经作了答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在江西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获得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对本研究做出贡献的同志,都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如被查有严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应有的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亲笔签名:          日 期:       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江西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在 年后解密可适用本授权书□不保秘, 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 □(请在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亲笔签名:        日 期:       指导教师亲笔签名:       日 期:     目 录摘要 IAbstract III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虫害诱导挥发物的定义 12虫害诱导挥发物的诱导与特性 13虫害诱导挥发物的生物合成 24虫害诱导挥发物的作用 24.1 HIPVs对有害生物的作用 24.2 HIPVs对天敌的作用 34.3 HIPVs对邻近植物的作用 45虫害诱导挥发物应用前景 46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第二章 锦葵科植物挥发物的收集与分析 61材料和方法 61.1 供试植物 61.2 实验方法 61.2.1挥发物收集 61.2.2挥发物检测 61.2.3挥发物定量 61.2.4数据处理 82 结果与分析 82.1锦葵科植物挥发物鉴定与分析 82.2 锦葵科植物挥发物的定量 9第三章 棉花虫害诱导挥发物的收集与分析 111材料与方法 111.1试验材料 111.1.1 棉花品种 111.1.2 供试虫源 111.2 实验方法 111.2.1 棉花诱导处理 111.2.2挥发物收集 111.2.3挥发物分析 122.1挥发物定量的参数 122.2辽阳多毛棉挥发物定量 132.3亚洲棉挥发物定量 142.4石远321挥发物定量 162.5 SGK321挥发物定量 183讨论 193.1收集方法 193.2定量方式 193.3物质分析 20第四章 绿盲蝽和棉铃虫对几种物质的EAG反应 211材料与方法 211.1供试虫源 211.2试验方法 212.1绿盲蝽EAG实验 212.2棉铃虫EAG实验 213讨论 23第五章 绿盲蝽对几种物质的行为反应 241材料与方法 241.1供试虫源 241.2实验方法 242结果与分析 253讨论 26第六章 总讨论 27参考文献 28致谢 33作者简介 34附录 35摘要摘要绿盲蝽等盲蝽蟓是当前棉花作物上的最主要的害虫。

      棉铃虫在90年代大爆发曾造成重大损失,随着转基因棉的长期使用,棉铃虫对Bt蛋白也在逐渐产生抗性为了对绿盲蝽和棉铃虫进行有效地可持续防治,实验通过对室外的锦葵科7种植物(苘麻、蜀葵、黄秋葵、SGK321、石远321、辽阳多毛棉和亚洲棉)的挥发物收集和室内4个棉花品种(SGK321、石远321、辽阳多毛棉和亚洲棉)的虫害诱导处理(A1:棉铃虫取食处理6h;A2:棉铃虫取食处理12h的棉花;A3:棉铃虫取食处理24h的棉花;B:棉蚜取食处理5d的棉花;C:绿盲蝽取食处理24h的棉花;CK:未受虫害的健康棉花),并对这6个处理的棉花进行挥发物的收集与分析筛选鉴定后的挥发物,进一步对绿盲蝽和棉铃虫进行电生理和行为实验,以期找出相关的活性物质实验结果如下:7种植物的挥发物类别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石远321的挥发量最大蜀葵的挥发量最小黄秋葵和苘麻等棉花以外的几种植物DMNT的挥发量均较小田间棉花于室内棉花的挥发物在挥发物的释放规律上存在很大差异实验发现被害虫虫取食后的棉花挥发物与对照有很大差异不同品种棉花的挥发物在种类和含量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在同一棉花品种中,一般棉铃虫处理的挥发物的含量高于绿盲蝽,而后是对照和棉蚜处理。

      三个不同害虫处理之间挥发物释放规律存在差异在棉铃虫三个处理中,挥发物的释放与处理时间有关在辽阳多毛棉中,一些挥发物在部分处理中挥发量显著高于对照,棉铃虫3个处理中的罗勒烯,DMNT((3E)-4,8-Dimethyl-1,3,7-nonatriene)始终高于对照棉蚜处理中的α-蒎烯,柠檬烯,壬醛,癸醛,十三烷的挥发量较之对照有所增加在绿盲蝽处理B中,挥发物DMNT和癸醛的挥发量高于对照在亚洲棉处理中棉铃虫处理中,芳樟醇,DMNT,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棉蚜处理的α-石竹烯和γ-萜品烯显著高于对照绿盲蝽处理中罗勒烯,DMNT,TMTT((E,E)-4,8,12-Trimethyl-1,3,7,11-tridecatetraene)均高于对照在石远321中,月桂烯,罗勒烯,萜品油烯,芳樟醇,DMNT,TMTT,6-甲基-5-庚-2-酮,乙酸叶醇酯在棉铃虫处理A3处理中显著高于对照,而A1处理却与对照没有差异棉蚜处理中各定量物质与对照均没有差异绿盲蝽处理中,TMTT显著高于对照在SGK321中,月桂烯,罗勒烯,DMNT,水杨酸甲酯,芳樟醇,TMTT,6-甲基-5-庚-2-酮,乙酸叶醇酯在棉铃虫A2处理就达到了诱导挥发量的最高值,显著高于A1和A3处理,在棉蚜处理中月桂烯和十三烷挥发量高于对照。

      绿盲蝽处理中,柠檬烯,DMNT的挥发量显著高于对照在电生理实验中绿盲蝽对反-2己烯酸丁酯,DMNT,芳樟醇,6-甲基-5-庚-2-酮,有较大的EAG反应,其中反-2己烯酸丁酯反应值最高总体看来,绿盲蝽雄虫对相同物质的EAG反应高于雌虫在棉铃虫的EAG反应实验中,化合物的相对值差异较大,棉铃虫对6-甲基-5-庚-2-酮的反应值最高,其次是乙酸己酯和乙酸叶醇酯雄虫对β-石竹烯的反应值显著高于雌虫,而雌虫对6-甲基-5-庚-2-酮的反应值显著高于雄虫在行为实验中,绿盲蝽雌虫对乙酸叶醇酯,罗勒烯,月桂烯和DMNT表现出较强的趋性对雄虫有吸引作用的物质有α-蒎烯,DMNT和柠檬烯,其中α-蒎烯的吸引作用极显著关键词:棉花挥发物;GC-MS;绿盲蝽;棉铃虫;电生理;行为实验IVAbstractAbstractApolygus lucorum becomes a main pest with the great extension of transgenic cotton and less pesticides used in cotton fields. Cotton bollworm outbroke in 90s and caused significant loss and the long-term use of Bt cotton makes it become resistant. For the aim of sustainable control of Apolygus lucorum and cotton bollworm (Helicoverpa armigera), volatiles of seven species of plants in Malvaceae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Six treatments (A1:cotton induced by cotton bollworms for 6h. A2: cotton induced by cotton bollworms for 12h. A3: cotton induced by cotton bollworm for 24h. B: cotton induced by Apolygus lucorumcotton for 24h. C: cotton induced by aphid for 5d. CK: healthy cotton.) of four cotton varieties (liaoyangduomao, yazhoumian, shiyuan321, SGK321) in pest induced test were conducted. The volatile of every treatment was collected and analyzed. Electrophysiological response and behavior test was carried out to find some active chemicals. Volatiles of seven species of plants in Malvaceae showed remarkable difference in categories and quantities. The cultivar shiyuan321 showed the highest while Althaea rosa showed the lowest in content. DMNT was less released outside cotton species in okra and abutilon. The results implied that the volatile of induced cotton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Volatile in different cotton varietie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Generally, in the same cotton variety, cotton induced by cotton bollworm released more volatile in amount than whi。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