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语文有效教学之课前有效准备.docx
4页浅谈语文有效教学之课前有效准备 束其龙课前的有效准备是首要环节,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尤其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前准备包括两方面:一是语文教师的准备即备课,二是学生的准备即预习一、语文教师的备课语文教师的备课是系统而繁杂的工作,同时体现出教师的创造性: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有效的预设,主要表现为精心编写教案1.备教材语文教师备教材主要是对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系统性地把握即所谓的“吃透教材”,这一过程是教师与文本、作者、教材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形成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发现阅读的问题和困惑,然后借助相关资料,深化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解决自己的困惑和问题,形成自己的一些独到的见解教师的学习过程除了熟悉学习内容以外,更多地是立足于“教”的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语文学习的一般收获,而且更注重有意识地积累和积淀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包括学习的困惑和挫折即更在意学习过程本身因为这一切是语文教师教学决策、教学创意和教学机智最重要的依据和资源2.备学生备学生是指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考虑学生的成长环境,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尤其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层次差别也较大,导致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
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出发,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使得教学有的放矢、行之有效3.有效预设语文课堂教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必要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学活动,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语文教师在预设时要认真考虑以下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应的生活经验背景?2.哪些内容学生通过预习已经了解和掌握,不需要教师的系统讲解?3.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引导和讲解?4.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只有这样才能使预设具有针对性、开放性,从而使教师的教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案例】于漪、钱梦龙、蔡澄清老师执教《故乡》的教学思路三位教师执教《故乡》,有着明显的一致性:第一,都打破了介绍背景,再分段、分析,然后总结主题与写作特点的传统程序;第二,都根据小说三要素设计分析思路;第三,都在解题、熟悉情节、把握小说结构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人物和景物描写;同时,三位老师又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三位老师对情节结构分析处理虽不尽相同,但都是登在顶峰,放眼全文,引导学生纵观布局谋篇,领略整体结构之美,获得整体印象,为潜心分析,理解人物、景物打下基础;三位老师对教材的处理都非常艺术,教学中重点和难点突出,对学生的引导到位。
二、学生的预习学生的预习不是漫无目的地随意乱翻乱看,是在教师有目的地指导下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地接触,使新旧知识有效衔接的过程为了达成有效的预习效果,教师应以讲义的形式,作出明确的指导并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反馈这一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是与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语文教师再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同时学生也进入了角色,形成课堂期待,从而使教学活动有序地进行,同时教学的重难点能够得到深入地分析,课堂的容量也能够增大,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必然得到提升学生预习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与教师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的过程教师的范读是面向全体,无法很好地顾及个体,尤其是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教师可以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通常采用异质小组,使之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对学习小组进行有效的考核,如课中检查或自我展示,来提高小组中互帮互学的自觉性,同时边练边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节省了教师的时间,这样合作学习便体现出来总之,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预习,是教师了解学生认知水平的最有效且最主要的途径,学生也形成学习期待,为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提供物质准备Reference】[1]林中伟.基础教育教学基本功——中学语文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11.(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县新袁中学)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