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98351451
  • 上传时间:2019-09-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简要介绍 折叠 编辑本段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1963年5月在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时增写的一段话1964年6月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乙种本)后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文章论述了认识的来源和正确思想的作用,指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人的正确思想来自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并且指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被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 文章还对认识过程作了新的表述,指出,认识包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由存在到思想和由精神到物质、由思想到存在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分别实现认识的两次飞跃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并强调第二次飞跃的意义更大,因为它是检验认识、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文章还指出,我们党内有许多同志不懂得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应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

      这篇文章,从哲学角度概括和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经验,它是《实践论》基本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历史背景 折叠 编辑本段 根据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的决议精神,一场持久的大规模的全国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起来了1963年2月11—28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厉行增产节约和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运动的指示》,即“五反”运动这是在城市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式之一为了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毛泽东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在农村,为了防止修正主义,要加强教育他说:“要把社会主义教育好好抓一下社会主义教育,干部教育,群众教育,一抓就灵他还说:“我们的干部,包括生产队以上的这些不脱离生产的以及脱离生产的,绝大多数不懂社会主义他们之所以不懂,责任在谁呢?在我们会议后,各地纷纷行动起来,把它当作一件大事来做1963年5月2日至12日,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总结“四清”运动试点经验的小型会议,讨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问题会议讨论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前十条》要求全国各地把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十个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去研究,并且就有关工作,订出计划,全面部署,抓紧时机,在不误生产、密切结合生产的条件下,分期分批地有步骤地推行,争取在两三年内全部办到,并力求办好。

      5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发布前,毛泽东在这个文件前面加写了具有前言性质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一大段内容,提出应当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这一阐述,坚持和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在决定的第十条也加写了一段话,强调学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要性,提出要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或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全文内容 折叠 编辑本段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

      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问他的思想、意见、政策、方法、计划、结论、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是从哪里得来的,他觉得是个怪问题,回答不出来对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也觉得不可理解因此,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 艺术风格 折叠 编辑本段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一范文的语言具备了准确、鲜明、生动三个特点所谓准确,从语言本身来看,就是用词贴切,造句合乎语法习惯,说话有层次从逻辑的角度看,就是概念明确,判断正确,推理具有逻辑性文章开头写道:“……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这里用了两个“只能”,把它放在介宾短语前面,起到了限制作用,说明人的正确思想来自实践是惟一的,回答非常肯定,特别是后一个“只能”,进一步具体地说明了人的正确思想来自社会实践的道理又如:“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这句话中的“正确思想”含义较广,不同世界观的人,或世界观相同但站的角度不同的人,解释都会不同甚至大相径庭,如果不说清楚,会给人模棱两可的感觉,或造成歧义作者用了“代表先进阶级”这个定语,使“正确思想”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明确,使读者能准确地去理解、把握作者所要讲的道理句中的“一旦”是个不确定的词,对“被群众掌握”起限制作用,表达了“正确思想”变成“物质力量”的重要条件这层肯定意思该文以生动通俗的语言精辟论述了四个问题:第一,批判了在认识论问题上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错误,论述了只有社会实践,只有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才是正确认识的来源第二,具体分析了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阶段,即是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第二阶段是由精神到物质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前一阶段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后一阶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第三,论述了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飞跃,即由精神变物质、由思想到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四,论述了认识过程的无限性,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毛泽东指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这一科学论断,揭示了认识论上两条路线斗争的实质,打中了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要害,指出了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并科学概括了社会实践的内容,为人们正确区分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和唯心论的先验论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这是辩证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论把实践引入认识论,科学阐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毛泽东还进一步阐明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他指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毛泽东分析了人的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指出这个过程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也就是物质变精神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也就是精神变物质的阶段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产生了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积累多了,就会产生第一次飞跃,变成理性认识。

      然后把这种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为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的飞跃才能证明第一次的飞跃得到的认识是否正确毛泽东还指出:“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毛泽东指出,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往往受到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对事物的认识要经过反复实践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是对中提出的人类认识的总规律的进一步发挥毛泽东最后提出对全党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端正思想,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 相关评价 折叠 编辑本段 读了毛泽东同志在1963年写的一段文字《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虽然这是毛泽东同志的一个简短的论述,却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根本的问题、核心的问题,实践出真理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难懂的命题,但是却并不是人人都能认清这样一个事实。

      为了向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要求他们要具有“实事求是”的观点,以便正确的对待形势,全面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开展和进行工作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写下的一段精辟的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唯物主义思想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这就是本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一点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是相符的,他在此简要的解说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指出了如何取得正确思想的科学道理我们要正确理解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路线,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要明确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理解人的正确思想的来源,理解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文讲的是一个哲学上的根本道理我们大家都认知的一点是,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对立统一的,正确的东西总是与错误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是相反相成的文中毛泽东同志并没有对错误的唯心主义观点作出具体的揭露和抵制,只是从立论中间接的阐明了唯心主义思想的错误认识,而肯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既鲜明地提出了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的唯物观点,也辩证地提出了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和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一看到这两句话,我就觉得毛泽东同志的辩证思想体系很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等学校学生手册.doc 2025年区教育系统招聘编外教师储备人才事业单位考试押题.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轴对称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200张纸有多厚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旋转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范本.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与意图.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我学会了吗教学课件.pptx 2025年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深圳市大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招聘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绵阳市梓潼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招聘考试试题.docx 2025年来宾市妇幼保健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无极县教育系统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灵山县第三中学调配教师考试笔试试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