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高考试题内涵 实现智慧二次升值——源于江苏高考题(力学部分)改编的题例分析与思考.pdf
4页Vo 1 .3 5 No. 1 0 ( 2 0l 4) 物 理教 师 PH Y SI CS T EAC H ER 第 3 5卷第 1 O期 201 4 正 挖掘高考试题 内涵 实现智慧二次升值 源于江苏高考题 ( 力学部分) 改编 的题例分析与 思考 傅 明峰 ( 江苏省 六合 高级 中学 , 江苏 南京2 l 1 5 0 0 ) 无论是原创试题还是新编试 题 , 命 题思维本 身就是 一 种创造性思维 , 凝 结 了命 题者 智 慧和 创造 性劳 动. 综观 近 几年来 , 新课标 高考物 理江 苏卷 , 命 题特 点归 纳起 来 主要 表现为以下两个 : 试卷 的内容 有利于考查 考生 的物理综 合 能力和科 学素养 , 从 导向性上体 现出新 一轮课 改的要求. 众所周知 , 试题 的创新 性主 要反 映在 取材 的新 颖性 、 情景创设的新颖性和考查知识 、 能力所 占角度 的独到性 以 及考查方式的灵活性等诸多方 面. 作为一种 命题模 式—— 改编试题无疑同样具有创新性. 改编试题 的基 础是能否 能 充分 挖掘高考试题的 内涵 , 由于高考命题 者为 了达到 既要 考查学生的基础知 识 , 又要 考查 其综 合应 用能 力 , 还要 防 止教师和学生猜题之 目的, 原 创试题 是不二 选择 , 所 以, 试 题 的内涵十分丰 富。
闪耀命题 者 的智 慧. 在平 时 的复 习备 考过 程中 , 进行一 系列 的模拟 训 练是 十分 必要 的. 如何 使 模拟 试题 逼近高考 真题 , 是教 师孜 孜 以求 的. 通 常的做 法 是将 原有 的高考题作为 母题进行 较为成功 的改编 , 因而 实 现原先命 题智慧 的第二 次升值 , 多一 些深 入 的思考 , 少 一 些 雷 同 的 ,在 融 会 贯 通 的 道 路 上 多 迈 几 步 , 真 正 把 学 生从 “ 题海” 中解放出来. 本文选取一 组源 于近 年来江 苏高 考题 ( 力 学部 分) 改 编而来的模 拟试 题进 行 分 析 , 思 考和 探讨 试 题 改编 的具 体 、 可操作 的策略 、 方法 , 如设 置新 的问题情 境、 题 型转换 、 重新整合 、 转变考查 目标 以及 将静态 ( 或定性 ) 的试题转 换 成动态( 或定量 ) 的试题等. 1 设置新的问题情境 一道 日常生活 中熟悉 的典 型物理 问题 , 当把它放 置在 一个新的问题情境 中时 , 由于物 理知 识 、 规律 的 载体 发生 了变化 , 改编后 的试题 就变 为一 道新 题 , 这 可以 反映 出物 理知识 、 规律 和方 法应 用的灵活性. 真 题 1 .( 2 0 0 9年 江 苏 卷 第 7 题 ) 如图 1 所示 , 以 8 m/ s 匀速 行驶 的汽 车即将 通过 路 口, 绿灯还有 2 s 将熄灭 , 此 时 汽车距离停车线 1 8 m . 该车加 速 时 最 大 加 速 度 大 小 为 2 m/ s , 减速时最 大加速度 大 停 『 囊 扣 : — 二 二= r _ 小为 5 m / s 。
. 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 1 2 . 5 m/ s , 下列 说法中正确 的有 从表 4 、 5 的归类可以看出, 2 0 1 4 年的高考 , 京闽粤 3省高 考关于物理实验命题的重点是理论知识 、 实验操作 、 仪器及实 验线路( 包括电路图和实验连接)和数据处理上. 但是理论 知 识的 比例并没有特别 的高 , 反而与实验操作和线路连接等相 差无几. 原因可能在于虽然理论知识十分重要, 随着教学改革 的深入 , 新技术新方法在物理教学仪器中的应 用, 要求学生 掌握的仪器内容已从以前的重在仪器构成和原理转到重点要 求懂得如何使用仪器 , 对实验的考察也从简单 的背诵实验知 识转向考查实验操作细节上, 强调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在数 据处理上 , 广东省更侧重于定量处理实验数据, 而福建省更侧 重于定性处理 , 原因可能在于福建省计算题量比较大 , 因此在 实验题更侧重考查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3结语 上面从《 考试 说 明 》 和 高考 实 验 试 题 两个 方 面 对 京 、 闽、 粤的高考物理 实验 的考查 内容进 行对 比分 析 , 并针 对 对 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 出笔 者 自己的 观点. 由于各 地考 试要求 不同 . 导致 教学 训练 不 同, 势 必引 起新 生 的实验 能 力不一 , 为 了让 大学 新生更 快地 适应 大学 物理 实 验 , 高校 应做到知 己知彼 、 因材施 教 , 事先 对学 生的物 理实验 水平 进行检测 , 提前 了解 学 生 的理 论 知识 水 平 和实 验 操作 能 力 , 重视并合理 安排好 新生 的实 验基 础训 练. 希 望本 文能 为大学教师 了解新生物理实验能 力提供参 考. 参考文献 : I 李立峰.高考 自主命题改革的多维审视与省思[ J ] .考试研 究, 2 o 1 1 ( 2 ):3 . 2 北京教育考试 院.福建省 高考考试说 明[ M] .北京 : 人 民教育 出版社 , 2 0 1 3 . 3 广东教育考试 院.福建省 高考考试说 明[ M] .北京 : 人 民教育 出版社 , 2 O l 3 . 4 福建教育考试院.福建省 高考考试 说明[ M] .北京 : 人 民教育 出 版 社 , 2 0 l 3 . 5 北 京 高考 理 综 试 题 及 答 案 [ E B / OI ] .h t t p : / / www. d o c i n . c o rn/ p--6 9 3 3 3 8 3 9 5 . hr m1 . 6 福 建 高 考理 综 试 题 及 答 案 [ E B / OI ] . h t t p : / / we n k u . b a i d u . c o rn/ v i e w/ d 07 a 7 c O f 7 9 5 6 3 c 1 e c 5 d a 7 L ht m1 . 7 广东高考理综试题 及答 案[ E B / OI ] . h t t p : / / w ww. d o c i n . c o rn/ p -- 7 5 8 l 9 7 2 4 2 . h t m1 . 8 郑卫峰 , 林 章, 唐汉 清 . 等.1 9 9 7 —2 0 0 6年高考 物理实 验试题 分析与师范生的素质 培养 E J ] .福 建师 范大学 福清分 校学 报, 2 0 0 7 ( 2 ):56 — 5 8 . 9 叶澜.教 育学 原 理 ( 第 1版 )[ M] .北 京 : 人 民教 育 出版 社。
2 0 0 7, 7 ( 1 ):1 1 O一 1 1 5. 1 O 李新乡 ,张军朋.物理教 学论( 第 2版)[ M] .上海 : 科 学出 版社 ,2 0 0 9 : 1 4 —1 5 . 1 1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教 育部.普 通 高 中物 理 课 程 标 准 ( 实验 ) [ M]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 0 0 3 : 2 —3 . ( 收 稿 日期 : 2 O 1 4 ~O 6 — 1 2 ) 第 3 5卷第 1 0期 2 0 1 4年 物 理 教 师 PH Y SI CS T EA CH ER Vol | 35 NO .1 0 ( 2O1 4) ( A)如果立 即做 匀加速运动 , 在绿灯 熄灭前 汽车可 能 通过停 车线. ( B )如果立 即做 匀加 速运动 , 在 绿灯熄 灭前通 过停 车 线 汽车一定 超速. ( C )如果 立即做 匀减速运动 . 在 绿灯熄 灭前 汽车一定 不 能通 过停 车线. ( D)如 果 距 停 车 线 5 m 处 减 速 , 汽 车 能 停 在 停 车 线 处 . 解 析 : 汽车过红绿灯 是 日常生活 中最为 常见 的一种情 境 , 遵守交通规则 是常 识 , 但是 依据 物理 学 中运 动学 规律 来处理此类 问题时 , 就要浓 缩生活情 境 , 建 立物 理模 型( 汽 车做匀 变速 直线运动) , 赋予相关 合理 的数据 , 试题 取材就 很鲜 活, 内涵丰富 , 能够较好地考 查学生 联系生 活实 际 , 运 用所学 的知识和规律来分析求解 问题. 本题 正确答 案是选 项 ( A) ( C) . 改编策略 : ( 1 )这道 高考试 题所 承载的信 息量 还 可以 进 一步挖掘 , 如红 绿灯 的旁 边有 按 倒计 时显 示 的时 间 , 便 于提醒司机( 或行 人) 还需 等待 的时 间多少 ; ( 2 )还有就 是 试 题中没有考虑到司机 的反应 时问等. 就从 这两个 信息 量 可以将 试题改编 , 实现 智慧的二次升值. 改编题 1 . ( 2 0 1 4年南京调研 ) 南京禄 口机场大道某路 口, 有按倒计时显示的时间显示灯. 有一辆汽车在平直路面上正 以 3 6 k m / h的速度朝该路 口停车线匀速前行 , 在车头前端离 停车线 7 0 m处司机看到前方绿灯 刚好显示⋯ 5’ . 交通规则规 定 : 绿灯结束时车头 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 ( 1 )若不考虑该 路段 的限速 , 司机 的反应 时 间为 1 s , 司机想在剩余时 间 内使 汽 车做匀 加速 直线 运动 以通过 停 车线 , 则汽 车的加 速度至少多大? ( 2 )若该路段 限速 6 0 k m/ h , 司机 的反应 时 间为 1 S , 司机反 应 过来 后 汽车 先 以 2 m/ 8 的加 速度 沿 直线 加 速 3 S , 为了防止超速 , 司机在加 速结 束时立 即踩 刹 车使 汽车 做 匀减速直行 , 结果 车头 前端 与停 车线 相 齐时 刚好 停 下, 求 刹车后汽车加速度 的大小 ( 结果保 留 2 位有效数 字) . 答 案 : ( 1 )2 . 5 m/ s ;( 2 )6 . 1 m/ s . 解析 : ( 1 )司机反应 时间内汽车通过的位移 =V o t 一 l O m, 加 速 过 程 t 2 — 5 8 一 t l , 所 以 t 2— 4 S . — l = V o t 2 + ÷c c l t 2 , 代人数据得 “ l 一2 . 5 m / s . ( 2 )汽 车加 速 结束 时通 过 的位 移 。
一 t + 7 2 + ÷ n 2 t 3 -二1 0 m+1 0 ×3 m+÷ ×2 ×3 2 m一4 9 m. 此时 车头 前端 离停 车线 的 距离 为 一7 0 —2 :7 , 所 以 3 —2 1 m. 此 时速 度为 一 +a 2 t 3 一( 1 0 +2 ×3 )m/ S 一 1 6 m/ s . 匀减 速过程 中有 2 a . 代 人数 据解 得 口 一 12218 m/ s 2 —6 . 1 m/ s 2 .评析 : 将 原先 的高 考试 题 增 加 了一 些 新 信息 量 和 情 境 , 就成 为一 道新 题. 无 论是 从 考查 的知 识点 、 规律 , 还 是 分 析求解的思路 、 方法两道题简 直有“ 异 曲同工” 、 “ 殊 途 同 归” 之妙 , 这样的改编也属 于比较 成功的. 2转换 题型 , 重 组整 合 将选择题 、 实验题以及简答题之间的题型进行相互转换 , 并重组整合. 很多高考试题 , 无论从考查 内容还是考查角度和 功能上来看往往是非常经典的题型. 若在改编过程 中, 将其压 缩 、 升华或拓展 、 提高 , 从不 同的角度设 问, 辅 以巧妙 的设计 , 就可以成为一道新颖的新题. 其难度可升可降, 因材而异 . 可 收可放, 自由度 比较灵活, 也因考试 目标而异. 真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