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宋江“忠与义”性格的矛盾性.doc
138页论《水浒传》宋江“忠与义”性格的矛盾性1、相关定义1.1、矛盾与信息社会的相关概念 (一)哲学上的矛盾范畴 矛盾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正确理解矛盾概念的含义,不仅有重要的理论 意义,而且对于正确分析和解决矛盾,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1、黑格尔对矛盾概念的阐述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最早提出矛盾的概念,矛盾概念是黑格尔逻辑学中一个核心 概念,它是由同一到差别,再到对立,而后到矛盾,这样合乎规律地逻辑推演出来的 [1]在黑格尔的逻辑学著作中,纯反思性的逻辑推演是从同一开始的黑格尔把同一分为 抽象的同一和具体的同一,所谓抽象的同一即绝对的、无差别的同一,所谓具体的同一, 即包含差别的同一黑格尔又把差别分为外在的差别和内在的差别外在的差别其特点 是互相差别的东西各自独立,任何一方其性质的变化都不会使另一方受其影响黑格尔 把内在的差别叫做对立关于对立的特点,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认为”在对立中,有 差别者不是一般的他物,而是与他正相反对的他物这就是说,每一方只有在它与另一 方的联系中才获得它自己的性格,此一方只有反映另一方才能反映它自己,另一方亦是 如此[2]黑格尔又进一步在《欧洲哲学范畴简史》中指出,”在互相对立的两方面中, 一方为肯定方面, 一方为否定方面,双方互相排斥,互相独立,于是把对立建立为矛 盾。
[3]由此可见,矛盾就是同中之异,矛盾就意味着不同一、意味着对立不过,矛 盾又不是绝对的异、绝对的不同一和对立,而是同中之异,是内在联系着的两个对立面 之间的斗争与排斥 另外,黑格尔在他的其他著作中也经常使用矛盾概念例如:”同一与矛盾相比, 不过是单纯直接物、僵死存在的规定,而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4]”肯定 与否定,表面上是矛盾的,实际上却是同一的[5]”天地间没有任何事物我们不能或 10 1.2、定义 目前,国内外关于涉入度的定义可谓是众说纷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总体 来看,对涉入度的定义大致有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种定义方法是站在消费者主观感受的角度,他们认为涉入程度其实是消费者的 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由产品信息或外部刺激所引发,而产品或外部刺激与消 费者内心感受的吻合程度则决定了其涉入程度的水平[7]这类定义方法的代表人物是 Mittal(1989)和 Zaichkowsky(1985)[10,11] 表 2-1 涉入定义 学者 发表时间 定义 Sherif&Cantril 1947 自我涉入是指个人对刺激或情境所感受到的与自身关联程度 Howard 1969 涉入由个人需求和兴趣来决定 Mittal 1983 个人对活动或目标的意向心境,反映个人对活动或目标的兴趣程度 Zaichkowsky 1985 基于自身需求、兴趣、价值观等对某事物感觉到的攸关程度 Engel&Blackwell受到刺激后,所感知到的产品重要性与兴趣水 Miniard1990在特定情境下,个人平 Schiffman&Kanuk 2004 消费者对产品涉入度有高低之分 第二种定义方法是站在涉入程度属性的角度,如强度、方向及其作用等[7],使用这 类定义方法的学者也有很多,如 Lastovicka&Gardner(1978)认为涉入度包括两个维度, 分别为:产品对于消费者的重要性以及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12]。
Zaichkowsky(1986) 和 Bloch&Richins(1983)认为涉入程度包含人、刺激、情景三个因素,其中至少有一 个因素会影响到人们对刺激的涉入程度[13,14] 第三种定义方法是站在消费者处理信息的角度,包括处理信息方式、过程和结果[7] Krugman 认为涉入度是每分钟收讯者将说服性刺激内容与个人生活经验之间相联结的 次数,这是第一次将涉入度的概念应用与营销学的研究领域;Hawkins(2001)对消费 4 1.3、性格的概念 性格(personality)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ona”,是面具的意思国内心理 学领域将”personality”译为人格,将”character”译为性格,在西欧的心理学文 献中,”personality”这个术语常与”character”混同使用国外心理学家将性格 和人格含糊成既有重叠的部分,又有区别的部分,这一区别将性格当作人格的下 位概念来运用西方研究者对性格的概念没有统一的说法,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 性的定义 代表人物 性格的概念 Allport(1937) 性格是指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一个 人对环境独特的适应方式。
Eysenck(1982) 性格是人类真实的和潜在的行为模式,它是受遗传和环境双 重影响的,它决定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性 Ellis(1985) 性格是社会风格或自我的因素,一个人稳定而持久的特点, 10 它决定一个人对环境调试的性情、智力和体格 Burger(1997) 性格不仅是指发生在个体身上的、稳定的行为方式,而且也 包括个体与他人交往时的人及过程 Johnson and性格是相对独立于社会环境的个体的显著特征,但是并不否 Johenson (2001)定在性格形成的过程中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且性格特 征会在社会互动、个体工作中显现出来 Ryckman(2008) 性格是一整套动态和系统化的特质,这些特质会影响个体在 不同环境中的认知、动机和行为的表现 在我国心理学文献中,性格与人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与国外研究者将两 者混同使用的行为不同性格包含于人格之中,他是人格结构的一个主要成分 (黄希庭,2002) 黄希庭(2002)认为,人格是指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他表现为个体适 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 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 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他认为性格是指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它是人格结 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有关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习惯的总称, 是不易改变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如诚实、坚贞、奸险、乖戾等可作善恶、好坏、 是非等价值评价的心理品质 张文新(2006)认为,人格是支持个人生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的身 心组织,它既包含了人先天的基因因素,同时也包含了人后天的生活经验性格 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比较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 了的行为方式,它是区分一个人与众不同的、明显的和主要的心理品质 在笔者看来,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稳定态度及与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1.4、性格的定义 在人物传记中,每个人的性格和命运都随一生而展现,而产品的性格也会随 着故事的发展而显现 对于人生来说,性格和命运由哪个决定哪个很难确定,而产品的故事和性格 究竟由哪个决定哪个,同样也是不能确定的 在论文中所要说的产品性格主要指的就是产品给人的心理感受这种性格的 赋予可以是故事,也可以是产品本身的特征(造型、色彩、材质等),同时这些 因素也是传递和表达产品性格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人们心理接受产品性格通常是 从接受它的故事、外观造型开始的。
1.5、”农事诗”定义之辨析和本文研究范畴的划定 在整理和分析江湖派诗人的农事诗之前,首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 研究对象如何确定,即”农事诗”究竟该如何定义? “农事”二字最早出现于《左传?襄公七年》:”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 也是故启蜇而郊,郊而后耕②朱熹认为:”凡为农事而作者,皆可冠以豳 号③这大致代表了古代文人对于农事诗的普遍看法1944 年郭沫若先生在 《从周代农事诗论到周代社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农事诗”的概念,并 将其界定为”纯粹关于农事的诗”以此为依据,有论者轻易地给出了这样的 结论:”农事诗就是指以农业为主要题材的诗歌和直接与农业相关的诗歌④ 这个定义看似清晰,实则十分模糊在以农耕为基础的古代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都或多或少的与农业相关,因此,”直接”二字究竟该如何把握就成了 见仁见智的问题,如依据这样的标准,研究者可以将农事诗的范畴限制得极 为狭隘,也可能将农事诗的范围延伸得无边无际 一个概念的诞生,在开始的时候往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范围比较狭窄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认知的改变以及研究和论证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 被使用,其在内涵和外延上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农事诗”的概念就是 ① 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9 ②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5 ③ 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④ 罗丽,杨亚军.中国古代农事诗概述[J].唐都学刊,2005.03 —5— 如此。
郭沫若先生之所以在定义上用到”纯粹”二字,是由于”《诗经》中所 有的诗篇都是农业社会上的产物,都反映了农业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从题 材、道德观念到审美情趣都带有农业文化的特征”①为了凸出主题,强调研 究对象的范畴,故而才用了如此严格的定义,这个定义继承了朱熹的说法, 而朱熹对于农事诗的看法恰恰也是以”豳”为准绳的 时至今日,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有学者将农事诗的概念明确限定到晚 唐以后,认为其”自晚唐杜旬鹤、聂夷中等人发端,在赵宋一代蔚为大观, 一直延伸至南宋后期的江湖派把江湖派的农事诗作为农事诗三个发展阶段 的标志之一,并将农事诗与”有关变法和党争的诗”以及”有关边事外交的 诗”,共同列为宋代在题材上比较突出的几类诗②这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 意见,而无论是从时间范畴来说,还是从内涵上来看,都与郭沫若先生对农 事诗的初始定义有了较大的不同 实际上,随着古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学界对于”农事诗”概念的理解已 经趋于混乱,历来的论者或有意或无意得都在逃避和模糊对于农事诗的定义 以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研究为例,就有数种不同的观点:有的论者认 为”范成大田园诗中的悯农倾向很浓 我们不妨把这一类诗称作悯农诗”③, 亦有论者称之为”农村诗”④,钱钟书先生则盛赞《四时田园杂兴》是”中国 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并且明确指出中唐以来如柳宗元《田家》第二首、张 籍《山农词》、元稹《田家词》等具有悯农倾向的诗歌并”不属于田园诗的系 统”,⑤而称之为农事诗的研究文章则更多,如”这种以‘我’为第一人称来 写农事诗在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随处可见”⑥,概念之混乱由此可见 一斑。
于是”田园诗”、”悯农诗”、”田家诗”、”农村诗”等与”农事诗”相类 的诸多概念被交杂混用,而这些概念实际上在对诗歌的囊括范围上并不完全 相同面对这种情况,曾有学者提出了疑问,并试图就所谓”田家诗”概念 作一个明确的辨析,以此为基点,他认为”农事诗作为反映农村生活的一个 重要类别,是田家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关注农业生产方面的内容, 对经济、政治、文化等其他方面则基本不予表现⑦这种看法有心对”农事 ① 张春霞.《诗经》农事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 ② 朱刚.从类编诗集看宋诗题材[J].文学遗产,1995.05 ③ 谢桂华.范成大悯农诗及其创作缘由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01 ④ 邹化政.泥土气息 庄户心声——范成大农村诗浅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8:02 ⑤ 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93 ⑥ 李源清.由陶渊明与范成大农事诗比较引出的问题[J],语文学刊,2009.02 ⑦ 孟祥光.试析唐代田家诗研究范畴的”独立”[J],江苏社会科学,2010.02 —6— 诗”等概念进行区分,然而在事实上却和一直以来的学术界习惯相左。
如果 依照这个定义,那么《诗经》中许多公认的农事诗则不能再称之为农事诗了, 如《诗经 豳风 七月》就不仅反映了农民劳作的辛苦,还间接地反映了当 时的社会、政治现实,更何况农业生产本就是国家经济的一部分 那么,”农事诗”究竟该如何定义?与”田园诗”“悯农诗”等概念。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