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学生专用】.doc
9页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学生专用】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项是( ) A.折腰(zhé) 折腿(shé) 佝偻(lóu) 伛偻提携(lǚ)B.分外(fēn) 鲜妍(yán) 冠冕(guān) 摇曳生姿(yè)C.旁骛(wù) 亵渎(xiè) 骈进(bìng) 强聒不舍(guō)D.箴言(zhēn) 桑梓(zǐ) 坍塌(tǎn) 前仆后继(pú)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组是( )A.迫不及待 流言蜚语 芸芸众生 仗义直言B.幅员辽阔 一泄千里 明察秋毫 应接不暇C.集思广益 真知灼见 再接再励 闲情逸致D.融会贯通 金榜题名 以逸待劳 山清水秀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愿意在相向而行的前提下增加自美进口贸易量,推动中美经济的共同发展B.晚会上,梧州市粤剧名家潘楚华将成名作《女驸马》唱得字正腔圆,令观众刮目相看。
C.《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祖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备受国人追捧D.梧州市市树六旺树,树形美观,四季常绿,它的大量栽种,将使市容市貌焕然一新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丰富校园生活,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B.为了使大家生活在文明祥和的环境中,业主委员会讨论并通过了文明公约C.通过一个月的考古发掘和整理,科研工作者获得约82000多件历史文物藏品D.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新的知识5、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啊!黄河!你一泻千里,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B.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C.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D.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而与人相比,机器要做到这一切更为困难②但OECD的新报告认为,大多数工作难以实现自动化③此外,普通民众也忧心忡忡,害怕自己被呼啸而来的人工智能“列车”远远抛在身后④近年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突飞猛进,这让决策者和经济学家担心,随着机器不断取代工人,可能会出现工人大规模失业的“惨景”。
⑤因为它们需要从业者具备就复杂的社会关系进行有效磋商和协调的能力、创造性以及复杂的推理能力,或者在无组织的工作环境中完成实际任务的能力A.④③②⑤① B.⑤③①④②C.⑤③④①② D.④⑤②③①7、按要求填空1)寄书长不达,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2)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3)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4)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6)请把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默写完整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去年秋,余奉使契丹,沈君会余恩冀之间夜阑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 (2)日出而林霏开 开: (3)杂然而前陈者 陈: (4)余奉使契丹 使: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山之僧智仙也 好奇之士也B.而不知人之乐 闻而往游焉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余作醉翁亭于滁州D.醒能述以文者 归而以琴写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4.关于醉翁亭的建造者,(甲)(乙)两文各有什么说法?用原文语句回答5.《酵翁亭记》全文贯穿一个“乐”字作者因什么而“乐”?请概括作答三、现代文阅读30分)1、睡在芬芳的稻草床上周志国睡在稻草上小憩的庄稼人贪玩的孩子阳光洒在温软金黄的草堆上花儿一样的梦我睡在稻草上,是睡在用稻草铺垫的木床上从农村出来后的每年春节,我是雷打不动要回老家去的回到乡下,回到父母的身边有一年冬天,大雪齐了膝盖,我就是连滚带爬回去的人回去,心也回去父母家里就两位老人,至今没有舍得添一件时尚的家什,没有音乐,没有电视除了吃饭,我们就从早到晚围着嗞嗞燃烧的木柴火塘,嗑母亲炒的南瓜籽说话,常常要说到夜深了才想起该去睡觉这么多年,我只要回去,都和父亲抵足而眠今年春节回家的第一个晚上,我们说到家里的公鸡都叫了头遍临睡了,母亲说被子床单什么的,都是新洗了的,还用米汤水浆了父亲抢过话头,特别补充说,垫絮下面的稻草全部换了新的,是他从草垛里选那壮实金黄的稻草,把袍叶撸干净了,再用菜刀切齐整,一把一把,一层一层铺在床板上,平实,厚实,松软,睡在上面,不比席梦思差我的脑海里,迅速出现了父亲做这一切时的情景:视线在草把里探寻,双手在草垛里翻找,拉出来,一只手捏着草尖处,另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张成梳子样顺着草身一次次往下撸,袍叶撸干净了,手上就剩下了金黄的草梗。
看看撸得差不多了,就顿齐了用刀切,然后抱到床边细细地铺好稻草铺好了,再铺上棉絮,铺上床单看看自己精心忙活打理一新的床铺,只等自己的儿子回来老人家的幸福像蜜汁样从心底里往周身流淌脱去臃肿的外衣,钻到被窝里躺下去,一股熟悉的稻草的气息顿时向我袭来稻草的味道,稻谷的味道,泥土的味道,甚至父亲的味道整个包裹了我我没有说话,我调动自己所有的感觉器官、嗅觉器官一起感受,一起回味,一起品尝,重温自己生在稻草铺上,睡在稻草铺上的那些过去了的岁月和生活我也种过水稻收获金黄的稻谷,也收获金黄的稻草季节熟了,把多数的稻谷卖给粮站,把够吃的稻子留给自己想象着金黄的稻谷加工成雪白的大米去养育天下的生命也有骄傲,也有自豪稻谷都安排好了,成堆的稻草则留下来陪着我们过一年里剩余的日子它的用处很多,切碎了洒上清淡的盐水用它做牛的饲料,晒干了用它来生火做饭,理净了用它来垫床铺,过去它还是庄户人家盖屋面的唯一材料自打搬进城里,我们的生活就彻底告别了稻草垫床的是席梦思,烧饭的是煤电气我们把稻草扔在了乡下,把与稻草有关的一切都扔在了逐渐淡去的记忆里甚至好多的日子,我们在梦里都不见了它的踪影曾记得,第一次睡上席梦思,那一份当了神仙的感觉是何等的美妙。
孩子们在床上玩起了弹跳的游戏,我们则在历数稻草铺的简陋与粗糙谁也不知道,第二天起来,我们都喊腰疼如今想来,那是不习惯的缘故,并不是席梦思的错我们尽管对稻草铺还存有一丝留恋,但终究是不会再到乡下去拖车草来垫床铺了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早已经习惯了席梦思的软和,忘记了那些与稻草滚在一起的日子户外有风,屋后的竹林在沙沙摇响远处有几声狗吠起落这个静谧温馨的晚上,我睡在稻草上,睡在父亲身边,我感到异常的踏实与香甜我做了一个梦:田野里翠绿的禾苗翻起金黄的稻浪,从金黄的稻堆里淌出了白米的河流……在阳光照耀的田野里,我躺在芬芳的稻草上,幸福地睡着了……(本文有删节)1.文章围绕“稻草床”展开情节,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父亲铺稻草床,幸福像蜜汁样流淌→____________→告别淡忘了稻草床,习惯席梦思→______________2.选文第一段有什么作用?3.结合具体语境,简析第三、五段中加点词语的情感内涵1)连滚带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抵足而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语言富有意蕴,请自选角度,给第九段划线句子作简要点评。
5.结尾处,为什么“我”睡在“稻草上”和“父亲身边”,会感到“异常的踏实与香甜”?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享福与吃苦①在我国人的大毛病,是只图享福,不愿吃苦有许多青年人看见人家享福,羡慕得很;勉强他们暂吃辛苦,而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希冀,总是对准享福的方面去进行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这种观念,虽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般青年的脑海当中,但至少有一部分,甚至有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觉悟②我们不必希望做“人上人”我既是人中一人,就当尽人的一份责任没有农夫,哪里有饭吃?没有瓦匠、木匠,哪里有房子住?没有工、商,哪里有物品?没有效命沙场的战士,哪里可以克服敌人,保护我们的安全?没有呕心绞脑的学人,哪里会有发明、发现和著述,安慰我们的精神?我们一时一刻的需要,都有无数的劳动者--无论是劳心或劳力--辛辛苦苦地来供给,而我们坐享其福;我们若不是也吃一点苦,也尽一点责,我们非但对不起他们,也何以对得起自己呢?③我们须知最可敬爱的,是世上最大多数的平民,他们尽管做一天人,干一天事,他们的生命,总是完全靠吃苦来支持的吃苦的人多,社会国家自然富强;吃苦的人少,社会国家自然衰弱。
若是都要享福,不愿吃苦,国家未有不亡,享福也就等于泡影,终致吃苦而已!④我们翻开历史来看,古今中外,几多圣贤豪杰,哪一个不是从吃苦磨炼出来的?孔子一车两马,周游天下,宁受天下人揶揄,而救世之心,终不稍减;奔波之苦,迄未挂怀这种吃苦的精神,尤其是我们应该崇尚的再看看晋朝名臣陶侃,他怕生活过于松散,每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午饭后要劈一个钟头的柴难道他们一个要做瓦匠,一个要做伙夫吗?笑话,笑话,他们决不是的他们不过借此锻炼吃苦的精神,恐怕身体安逸了,将来不能做事,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