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夜归鹿门歌教学案.pdf

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3978879
  • 上传时间:2018-09-0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7.96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教案 17---18 课时 夜归鹿门歌 教学目标 1、感知诗歌意境,感受诗人的志趣情怀; 2、掌握肩上山水田园式的基本方法; 3、朗读品味流转自如的韵律感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孟浩然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 王孟” ;盛唐山水田园诗 派第二掌门人, 与第一掌门人王维并称 “ 王孟” ;以其籍贯襄阳, 故世称 “ 孟襄阳” ; 以其一生未仕,隐居鹿门山,故世又称 “ 孟山人 ” 二、山水田园诗的主题与发展脉络 (一) 、主题:热爱自然,喜爱山水田园美景; 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憎恶黑暗现实,不同流合污,保持高洁人格; 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 (二) 、发展脉络: 山水田园诗的祖宗:陶渊明[东晋] 山水田园诗的继承者:谢灵运[南朝· 宋] 盛唐山水田园诗主力阵容:王维、孟浩然、裴迪、储光羲、常建等 三、背景:鹿门,即鹿门山,在湖北襄阳,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 家眷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40 岁赴长安求仕不遂, 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 决心追寻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这首 诗是孟浩然决心隐居绝意仕宦时写的。

      偶尔也去住住, 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 别业,所以题曰 “ 夜归鹿门 ” ,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 的情怀志趣 四、合作探究 1、诗歌描写了哪些景(意象)? 山寺黄昏的钟、渡头争渡、月照烟树、岩扉松径 2、诗歌描写了哪些事?村民归家、我去鹿门、幽人独行 思考: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 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请找出两个场景中 的意象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两个场景 钟声、渡头:黄昏江景图月亮、烟树、岩扉、松径:月夜山景图 3、鉴赏画面一:黄昏江景图 (1)画面的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钟声悠然山寺的超然僻静我归鹿门潇洒超脱 渡头嘈杂世俗的杂乱喧嚣世人回家归心似箭 (2)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两种归途,两种选择的对比 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怡然自得的心情 4、鉴赏画面二:月夜山景图 (1)画面选取了哪些意象?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烟树(树影朦胧)夜月(皎洁清冷)岩扉(幽深僻静)松径(清幽寂寥) 表达诗人欣喜、沉醉、迷恋的神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2) 诗中所写“ 夜归” 的“ 归” 途实际上是在写什么?2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 到寂寥隐逸的道路。

      5、小结:这首诗写 “ 夜归 ” 的“ 归” 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 淡干净的笔墨, 抒写了归隐的情怀志趣, 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 整首诗表 达了诗人摒弃世俗生活安于孤独隐逸的情感营造出优美恬淡的意境 6、请同学们选取一个意象来讨论,说说这个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①山寺黄昏的钟 清净、钟声绵长,山寺更是精神的向往、 黄昏时更是引人思绪 ②月开烟树 ——明朗冷清③岩扉松径(幽静冷清孤寂) ——清幽冷寂 ④渡头争渡(热闹嘈杂,充满生活气息)——喧哗嘈杂 五、课堂练习 1、对“ 渔梁渡头争渡喧 ” 中的“ 争” 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 (1)肯定 “ 好” 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 争” 字写得好 (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争” 为“ 争夺” 之意 (3)把这个你认为 “ 好” 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 争” 字描写了诗人黄昏听到山寺传来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场 面 (4)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 2、这首诗第八句中的 ” 惟“ 字可否换成 ” 还“ 字?请简述理由 ” 惟“ 字不能换成 ” 还“ 字, “ 惟” 为“ 单单;只 ” 之意,用 “ 惟” 字突出描绘了诗人隐居 在这里,与世隔绝,周围只有山林,一个人孤独地来来去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 隐逸超脱的情趣, 还感受到这种情趣的下面, 藏着诗人仕进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 郁不平之气。

      用 “ 还” 字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六、拓展迁移 归嵩山作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比较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与王维《归嵩山作》异同 同:都写归隐途中的景色和心境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 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 异:1. 孟诗着墨轻淡,多用白描,比王诗更显淳朴;王诗“ 诗中有画 ” ,色彩 光泽更为丰富 2. 孟诗整个诗境显得平淡自然、优美恬淡、脱尽尘世烟火 王诗意境充满变化: 归山之始的悠然自得, 归隐途中的黯淡凄凉, 归到嵩 山的恬静澹泊 七、缘景明情类题目答题思路 现景(呈现诗中所绘之景 )——析景 (分析特点 )——摹形 (描摹形象 )——溯情 (推求 感情) 3 学案 17---18 课时 夜归鹿门歌 学习目标 1、感知诗歌意境,感受诗人的志趣情怀;2、掌握肩上山水田园式的基本方法; 3、朗读品味流转自如的韵律感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孟浩然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 王孟” ;盛唐山水田园诗 派第二掌门人, 与第一掌门人王维并称 “ 王孟” ;以其籍贯襄阳, 故世称 “ 孟襄阳” ; 以其一生未仕,隐居鹿门山,故世又称 “ 孟山人 ” 。

      二、山水田园诗的主题与发展脉络 (一) 、主题:热爱自然,喜爱山水田园美景; 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憎恶黑暗现实,不同流合污,保持高洁人格; 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 (二) 、发展脉络: 山水田园诗的祖宗:陶渊明[东晋] 山水田园诗的继承者:谢灵运[南朝· 宋] 盛唐山水田园诗主力阵容:王维、孟浩然、裴迪、储光羲、常建等 三、背景:鹿门,即鹿门山,在湖北襄阳,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 家眷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40 岁赴长安求仕不遂, 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 决心追寻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这首 诗是孟浩然决心隐居绝意仕宦时写的偶尔也去住住, 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 别业,所以题曰 “ 夜归鹿门 ” ,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 的情怀志趣 四、合作探究 1、诗歌描写了哪些景(意象)?2、诗歌描写了哪些事? 思考: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 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请找出两个场景中 的意象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两个场景3、鉴赏画面一:黄昏江景图 (1)画面的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2)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鉴赏画面二:月夜山景图 (1)画面选取了哪些意象?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诗中所写“ 夜归” 的“ 归” 途实际上是在写什么?4 5、小结:这首诗写 “ 夜归 ” 的“ 归” 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 淡干净的笔墨, 抒写了归隐的情怀志趣, 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 整首诗表 达了诗人摒弃世俗生活安于孤独隐逸的情感。

      营造出优美恬淡的意境 6、请同学们选取一个意象来讨论,说说这个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五、课堂练习 1、对“ 渔梁渡头争渡喧 ” 中的“ 争” 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1)肯定 “ 好” 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3)把这个你认为 “ 好” 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4)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第八句中的 ” 惟“ 字可否换成 ” 还“ 字?请简述理由六、拓展迁移 归嵩山作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比较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与王维《归嵩山作》异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