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分析】北大徐凯文:学生空心病与时代焦虑.doc
6页心理分析】北大徐凯文:学生空心病与时代焦急文|徐凯文作者简介:徐凯文,北京大学副专家,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主治医师,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征询中心副主任、总督导《时代空心病与焦急经济学》演讲一不是学生空心了,是整个社会空心了一方面我想从今年发生的事情开始今年7月,我和太太、女儿在毛里求斯度假,大概是北京时间14时,我的一位高校的学生给我发来一条,内容是:我目前手里有一瓶神奇的药水,不懂得滋味如何她是一种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因此我赶紧答复我问她这是什么水,她告诉我是氰化钾,十秒钟致命这是我开展过的最长距离的危机干预,固然这个孩子救回来了,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学生今年5月,有一天我正在上晚课,一种校外的心理征询师打来,她说有个来访者是学生,目前仿佛在宿舍服毒自杀,我问清事情原委,启动危机干预程序,在宿舍里找到这个同窗,把她送到医院急救回来我结识她已经4年了,入校时她非常优秀进了北大后第一种学期的成绩是学院第一名,但是就在那个学期,甚至在那个学期之前,她就有尝试自杀的经历她原本是一种特别优秀的,可以做较好的学术和科研的孩子过去四年,我们心理征询中心,她的父母尚有院系的教师都竭尽所能想把她引回正轨。
四年了,住院、吃药,所有治疗手段都用尽了,她还是了无生意,最后她的父母决定让她放弃学业,退学回家我见过非常优秀的孩子,我要说的是,我目前所有说的学生在大学都是特别好特别优秀的学生有一种理工科的优秀博士生,在博士二年级时完毕了研究,达到了博士水平,这是她导师告诉我的,她多次三番尝试放弃自己的生命她当时两次住院,用了所有的药物,所有电抽搐的治疗措施出院时,我问她目前状况怎么样,她说精神科医生很幼稚,可笑我体现开心一点,她们觉得我抑郁就好了我要讲的是,她不是一般的抑郁症,是非常严重的新状况,我把它叫做“空心病”,我不觉得只是学生空心了,整个社会空心了,才有这样的成果我们常常会说这样一句话,如果孩子出了问题,大概家庭和教师均有问题,孩子自身是不会有问题的这是我的来访者,我得到她们的许可,她们将亲身感受写出来告诉我有个高考状元说,她感觉自己在一种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懂得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时不时感觉到恐惊来,她历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也历来没有活过,因此她会容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尚有一位同窗告诉我,“学习好工作好是基本的规定,如果学习好,工作不够好,我就活不下去但也不是说由于学习好,工作好了我就开心了,我不懂得为什么要活着,我总是对自己不满足,总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头。
二、什么是“空心病”?我先简朴说一下什么叫空心病空心病看起来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爱好减退、快感缺少,如果到精神科医院的话,一定会被诊断抑郁症,但是问题是所有的药物都无效作为精神科医生,我们有个拿手的杀手锏,就是任何抑郁症患者如果用电抽搐治疗,她都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但是电抽搐治疗对空心病都没用她们有强烈的孤单感和无意义感,她们从小都是最佳的学生,最乖的学生,她们也特别需要得到别人的称许,但是她们有强烈的自杀意念,不是想自杀,她们只是不懂得为什么活下去,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因此她们会用比较温和的方式,固然也给我们机会把她救回来核心的问题是缺少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一般现象是什么?有几位学生告诉我,“我不懂得我为什么要学习,我不懂得我为什么要活着我目前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因此我们回到一种非常终极的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她们这种状况并不是刚刚产生的,她们会告诉我,我从初中的时候就有这样的疑惑了,直到目前我才做了决定,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老式的西方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对她们都没有效果对于一种危机干预者和一种心理征询师来说,我们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
我们同样要面对同一种问题,就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什么,我们内心当中有吗?如果我们没有,我们怎么给到她们?三、学生躲到网吧打游戏,是教育的失败我们来看看目前中国的状况我用了一种焦急经济学的词我的确觉得可以让人去花钱,去盲目花钱的方式会把人搞焦急,搞崩溃,搞恐惊,这大概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特性我们看一下中国人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100个中国人当中只有1个人患有精神障碍,而这个数据到的时候已经达到了17.5%,在座有1000个人,我们在座的应当有180人需要去安定医院,都应当看病了,并且未必能看好中国人精神障碍是怎么变得那么糟糕的?事实上我们并不是得了什么生物性疾病,像精神分裂症这样的发病率始终是保持不变的在过去30年当中,什么东西变大了,焦急和抑郁,焦急症和抑郁症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个数据,焦急症的发病率,上世纪八十年代大概1%到2%的样子,目前是13%,我目前用的数据都是世界卫生组织刊登在最高诊级医学刊物上,全国流行病院调查的数据目前,至少每100个中国人当中有13个人是焦急症患者尚有一种更糟糕的状况是抑郁症障碍发病率我做了精神科医生,我刚做精神科医生时,中国人精神障碍,抑郁症发病率是0.05%,目前是6%,的时间增长了120倍。
这是个爆炸式的增长,我觉得这里面有非常荒唐的事情过去30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我们这样发病率,焦急抑郁的发病率也高速发展,发生了什么?数据显示:美国人比我们更抑郁,她们的抑郁症发病率是9.5%我为什么要谈到美国,是由于仿佛过去30年我们受美国特别大的影响,固然我们有自己固有的文化我们来看看目前的教育,对不起,我接下来要说的话也许要得罪各位,我们的教育是在协助孩子成长,还是在毁掉一代孩子?大概从开始,每当寒暑假的时候,大量的学生会来住精神病院,她们网络成瘾,焦急,逼迫,她们和父母关系浮现了严重的破裂问题,父母有勇气把孩子送到精神病院去,可见真的没有措施收拾了我们的解决问题方式是什么呢,把她们送到网瘾学校,让她们接受电击的惩罚,这是教育吗?这是推卸责任,自身父母和教育是问题的本源,我们不看到自己的本源,只看到她躲到网吧去打游戏,她为什么要躲到网吧打游戏,是由于教育的失败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就似乎就是学生做试卷,有句流行语: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你懂得吗?我做心理征询最大的挑战就是怎么把同窗这样的价值观扭回来,你周边的同窗是你的敌人吗,她是你人生最大的财富啊!我们的课堂是什么样子,不断暗示孩子自杀,为了好的成绩可以不惜生命。
整个国家自杀率在大幅度下降,但是中小学自杀率却在上升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孩子已经等不及进大学,她们在中小学就开始有自杀行为了我们来看看有些学校应对的措施是什么?所有的走廊和窗户都装了铁栅栏,我在精神病院里面工作,精神病院是这样子我的博士论文在监狱里做的,监狱是这样子的,但是我们居然有本领把学校变成了监狱和精神病院只要看住这些孩子,让她们考上大学,然后让她成为我的来访者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我接下来要谈的问题,会让人们更加沮丧在一种初步的调查中,我对浮现自杀倾向的学生做了家庭状况分析,评估这个孩子来自于哪些家庭,什么样家庭,父母是什么样职业的孩子更容易尝试自杀——中小学教师这是一种38名学生危机样本,其中50%来自于教师家庭,而对照组是没有出问题的孩子教师家庭还是很成功的,其中来自教师家庭的占到所有家庭的21%,问题是为什么教师家庭的孩子浮现这样多问题?我觉得,一切向分数看,忽视甚至对学生品德、体育、美育的教育已经成为诸多教师的教育观——她们完全承认这样的教育观,对自己的孩子也同样甚至更加变本加厉地实行,也许是导致教师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高发的重要因素当教育商品化后来,北大钱理群专家有一种描述和论断我觉得非常精确,叫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如果让我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我们这些家长和教师都是精致利己主义者,她们向我们学习我们为了一种好的科研成果,有时候会数据作假我们为了可以挣到钱,可以放弃自己的道德伦理底线我们作为一种医生,可以收红包拿回扣有些教师上课不讲知识点,下班时在班里讲……五、教育究竟是为什么?教育究竟是为什么,学校究竟是为什么?大学究竟是为什么?我先引用一下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在新上任时做的演讲,她对此做了一种回答她说北京大学可觉得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奉献某些什么样的力量,国家和民族需要北大做什么?这是北大的使命她讲完这句话后来,全场800多人掌声雷动但是我们仿佛早就抛弃这些了,我们觉得崇高的东西不值一提,我们需要的是目前能挣到钱吗?但是学生已经不承认了,由于她们不缺钱这是我们社会的价值观,我们觉得可以挣到钱才是人生更大的赢家曾经有一种学生,她退学的因素是,学习经济管理主线就不是她想要的她高考填志愿想学历史的时候被所有人讥笑,说脑子进水才会学历史后来这个同窗尽管经济学得较好还是规定退学十一假期,我带学生们去了万安公墓,由于我要和学生一起找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在公墓当中看到了一种很独特的衣冠冢,这上面是一种教师叫尹荃。
尹荃教师1970年在文革时含冤去世,她没有子女后她的学生为她在公墓买了坟场,写了这样的悼词:40年来,循循善诱,陶铸群伦,悉心教职,始终如一,无辜蒙难,备受凌辱,教师毕生坦荡清白,了无点污,待人诚恳、处世方正,默默奉身教育事业,终身热爱教师生涯,其情操其志趣足堪今人楷范六、请许给她们一种美好的人生我不懂得我们在座的教育工作者在人生走到尽头的时候,有多少学生会对你有这样的评价或者肯定我要说的是,教育自身是非常神圣的职业,但是如果我们把教育只是当作一种谋生的工具,当作获得金钱的一种手段,或者实现自己其她目的的话,固然这是一种选择,但是我会觉得我们似乎放弃了最重要的东西我在这儿还想提一种问题,这是我通过这些事情后来的思考我跟那些空心病的学生交流时,她们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由于她们自己的父母和教师没有可以让她们看到一种人怎么样有尊严,有价值,故意义地活着,这个大概是主线因素我想问人们也问我自己,我们尊重自己吗?我们尊重自己的职业吗?我们有无把自己的职业当作是一种使命和召唤,去体会其中的深切的含义这是个买椟还珠的时代,我觉得我们扔掉了诸多东西我们像婴儿同样,只追求即刻的满足当我们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挣钱上,没有给孩子最佳的陪伴和爱,这时候孩子不出问题才怪。
因此作为一种高校的心理征询师和心理科医生,我呼吁:真的要救救孩子!她们带着严重的问题进入高校,进入大学,她们被应试教育,被掐着脖子的教育摧残了发明力有一位研究生导师给我讲了一种真实的故事她说一种学生做研究老出问题,是非常小儿科的问题这个导师找她谈话,问她为什么浮现这些问题,怎么办?这个学生是笔试第一进来的,她说:“教师,那我把我犯的错误重抄一百遍一种研究生,用重抄一百遍的方式改正她的错误我们这些孩子主线没有长大,还在小学阶段教育干什么去了?我觉得我们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去做值得学生和孩子尊重的人,我们要身体力行,为人师表,我们要给她们世上最美好的东西,不是分数,不是金钱,是爱,是智慧,是发明和幸福,请许给她们一种美好的人生!文章来源:本文整顿自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征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在第九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的主题演讲《时代空心病与焦急经济学》,有删减,标题为编者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