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娜拉走后依然可以活的灿烂文学评论论文.doc
3页娜拉走后依然可以活的灿烂_文学评论论文 摘要: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以娜拉离家出走而提出了妇女的社会问题娜拉到底会不会回来?鲁讯1923年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以 《娜拉走后能怎样》的演讲中,指出在尚未取得独立的经济权的娜拉实在只有两条路:一是 “回来”,二是 “堕落” 但实质上通过文中暗示林丹太太的自立和娜拉的决心我们不难得出娜拉觉醒后的出走是有打算的她既不会堕落也不会回来,必定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路 关键词:《玩偶之家》;娜拉出走;独立意识 易卜生的 《玩偶之家 》写于 1879 年,正值挪威对妇女解放问题的争论处于高潮在世界文学史上,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该剧在西欧上演时,有人辱骂娜拉的出走是大逆不道,放弃了妇女的家庭责任,攻击易卜生是个不道德的作家, 污蔑他破坏了欧洲善良的家庭秩序但是在我看来易卜生伟大之处就在于将这一深刻复杂的社会问题作为一个巨大问号,让世人去思考 ,去探索妇女的社会出路因而 《玩偶之家》 的结尾既是艺术上的需要 ,更是妇女走出家庭之后如何去争取自身独立解放的需要 娜拉是作者成功塑造的一个典型人物形象。
娜拉是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叛逆女性她对社会的背叛和弃家出走,被誉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然而,在素来把妇女当作玩偶的社会里,娜拉真能求得独立解放吗?鲁迅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说: “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其实也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这看似是个问题,其实鲁迅忽略了剧中林丹太太这个职业女性林丹太太在职场中滚打多年的经历,为娜拉的出路做了很好的预示娜拉也可以学习林丹太太成为职业女性,养活自己 觉醒前的娜拉天真热情活泼可爱,对丈夫,她是个温柔体贴的妻子;对父亲,她是个十分孝顺的女儿;对孩子,她又是个百般疼爱的母亲家中一切事情完全听从丈夫安排,包括她自己爱吃杏仁饼干这样的小事 她几乎没有自己的嗜好和要求 此时的娜拉充分体现出欧洲妇女善良温顺的美德她从未想到甚至感觉到在家中,社会里遭受的不公正的待遇娜拉家庭生活的转折点是柯洛克斯泰的要挟信伪造签字的事情即将暴露,娜拉相信自己既渴望发生又不愿发生的奇迹一定会出现,丈夫海尔茂挺身而出为她承担一切责任因为海尔茂曾经信誓旦旦:“娜拉, 你知道不知道, 我常常盼望有桩危险事情威胁你, 好让我拼着命 牺牲一切会救你 这一虚假的表白令天真的娜拉激动不已,甚至准备牺牲自己为丈夫保全名声。
伪造签字的事终于露出端倪,奇迹却到底没有发生海尔茂虚伪自私的丑陋面孔在其有辱娜拉人格的谩骂声中暴露无遗娜拉这才从幻想中猛然惊醒在丈夫眼里 自己根本算不上什么,充其量无非玩偶一件罢了!高兴时拿过来玩玩,一旦玩偶给主人带来麻烦,成了祸水,马上便被抛弃一旁置之不理 鲁讯先生在1923年在《娜拉走后怎能样》的演讲中谈到经济权的问题,这是妇女解放的前提首先应该争取经济权,因为在资产阶级家庭和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始终是男人的玩偶甚至奴隶,这是私有财产制度产生的必然结果,男女的恋爱和婚姻问题,归根到底就是社会经济问题 男子婚姻上的支配权只是男子在经济上的支配权的后果,它本身是要随着后者的消灭而消灭的 所以妇女要获得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参加社会劳动 娜拉的出路也正在于此 “砰” 的一声关门声 ,娜拉愤而出走了 ,从此离开了海尔茂虚伪的家庭 ,结束了她 “玩偶”的地位这沉重有力的关门声 ,敲响了妇女解放追求独立的钟声娜拉的出走完全适应了二十世纪初中国反封建主义斗争的形势中国妇女们为反抗家庭制 ,追求自由独立 ,纷纷步娜拉后尘 ,走向社会中国作家们也注视着这些走出家庭的中国新女性 ,写出了许以“娜拉出走为结局的作品。
这些模仿型的作品至多只能写出中国妇女要求冲破封建家庭樊篱 , 树立起自由的叛精神 , 至于以后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是较为朦胧模糊的 “娜拉走后怎样 ? ” 鲁迅认为 ,妇女要获得真正的独立解放 , “经济权就显得要紧了由此 ,鲁迅认为在尚未取得独立的经济权的娜拉出走后,“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 不是堕落 ,就是回来 实际上,细读全文《玩偶之家》中关于娜拉走后怎样,易卜生并非没有做丝毫的暗示,只不过限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没有正面清楚解答而已 剧中最后一幕里有这样一段对白: 娜拉:“你不许我走也没用 我只带自己的东西 你的东西我一件都不要,现在不要以后也不要 ” 海尔茂:“你怎么疯到这步田地! ” 娜拉:“明天我要回家去———回到从前的老家去 在那儿找点事情做也许不太难 ” 海尔茂:“喔,像你这么没经验———” 娜拉:“我会努力去吸取 ” 可见, 觉醒后的娜拉并不是一个负气离家的不懂事的孩子,也并非毫无准备和打算 相反,她很清楚自己将要做什么,怎样做 娜拉没有计划重建新家庭,把自己托付给另一个靠得住的男人,而是要一个人过日子了,“回到从前的老家去,在那儿找点事情做”, 同时她也决定去努力吸取生活和工作的经验。
也就是说,此时的娜拉已经很清楚地意识到了何去何从,那就是找点事情做,自己养活自己,自己做自己的主宰恩格斯在 1884 年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说:“妇女的解放必需以一切女性重新参加社会劳动为头一个先决条件”,因为,“男子在婚姻上的支配权只是男子在经济上的支配权的结果,它本身是要随后者的消失而消失的 ”娜拉表白中的“找点事情做”正是反映了女性参加社会劳动的这一要求 再次,从林丹太太这个角色入手分析林丹太太 (克里斯蒂纳) 在生活中决不是一个软弱的女子 她在丈夫死后,“对付着开了个小铺子 办了个小学校,反正有什么做什么,想尽方法凑合过日子”,那几年对她来讲确实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 林丹太太有自己的工作,有生活经历和经验 寡居的林丹太太完全拥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权 从某种意义上讲,她可以说是现实生活中一位成功的女性 既然是这样,那娜拉为何做不到呢? 娜拉身上有着优良的品质吃苦耐劳,勤奋刻苦以前为偿还债务,她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在外弄些纺织、绣花之类的活计,甚至弄些抄写的工作,常常只身关在房里抄写到后半夜 拮据的家庭度过了经济难关,娜拉心里委实感到舒畅痛快 而更令她感到骄傲、自豪的是“我几乎觉得自己像一个男人” “像一个男人”完全道出了娜拉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和自强自立的个性特征。
由此可知,在尚未认清海尔茂的虚伪本质时, 未出走的娜拉已经具备了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同男人一样的人所具有的独立精神 而且娜拉也受过教育,娜拉与林丹太太有着相同的学历,并且娜拉也不是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做不了的弱女子她也有勇气和力量去面对现实生活,努力吸取生活工作中的经验 她一定会像林丹太太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斗,逐渐完善自我,主宰自己 因此,娜拉不会回来,更不会饿死娜拉既然拥有了经济独立的坚实基础,“堕落” 的问题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更何况,“娜拉还具有一种不容侵犯的高尚节操, 这种高尚的节操同样可视为娜拉自尊与独立精神的体现” 在《玩偶之家》这出剧中,易卜生以一个无与伦比的心理学家的才能详尽剖析了娜拉自我觉醒的心理过程 娜拉的离家出走无疑是一震世之创举 转变成为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 想的新女性的她,在寂静黑夜里挺身而出,高声呐喊,用满腔热情感召着妇女为争取独立去抗争 夜再长,终不会无尽,冲出牢笼的娜拉必然会踏上美好光明的坦途 参考文献: [1] 陈瘦竹.易卜生“玩偶之家”研究[M].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8. [2] 鲁迅全集:第 1 卷[G].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艾尔瑟 . 赫斯特 《娜拉》 见 《易卜生评论集》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2版。
[4]严金华《传统观念的反叛者》 见《世界文学名著选评》 第一集 P105江西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 [5]鲁迅 《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