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象和意蕴古诗初步鉴赏课件.ppt
19页意 象 和 意 蕴 ——古诗初步鉴赏主讲人:易琦卉 为什么鉴赏诗歌要从意象与意蕴着手? 鉴赏诗歌就是体味诗歌的意境从某种意义上说,“意” 就是意蕴,“境”就是意象而意境就是意蕴与意象的统一什么叫意象?什么叫意蕴?意象意象 溶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和思想的形象这种形象以两种形式存在——物象和事象 物象物象 —— —— 具体事物鲜明的具体事物鲜明的 形象与景象形象与景象 单纯的物象、单纯的物象、 事象是不存事象是不存 事象事象 —— —— 直叙其事直叙其事 在的在的 意蕴 诗人所要表达的为意象所蕴含并与之高度融合的情感和思想; 或以情感语言明示,或以意象语言寄寓。
情感语言:议论或抒情形式意象语言:描写或叙述形式物象物象 春 行 寄 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注:注:宜阳是唐代最大的行宜阳是唐代最大的行 宫之一宫之一————连昌宫的连昌宫的 坐落地草——萋萋、城下水——东流复向西树——芳、无人花——自落 鸟——空啼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诗人春天经由宜阳时,因眼前景物有所感悟,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鸣的愁绪事事 象象逢入京使岑参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凭君传语报平安 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东望故园东望故园泪不干泪不干相逢马上相逢马上传语报平安传语报平安 其实很多诗歌意象是物象和事象并存的甚至难分难解,需要仔细辨别和体会 金陵酒肆留别金陵酒肆留别((李李 白)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物象物象::柳花香、东流水柳花香、东流水 事象事象::压酒劝客、相送、各尽觞压酒劝客、相送、各尽觞 意蕴意蕴::深厚的离别之情,对朋友的感激深厚的离别之情,对朋友的感激由此看来,意由此看来,意蕴蕴与意象的关系是与意象的关系是 意象是意意象是意蕴蕴的载体,意的载体,意蕴蕴是意象是意象精神精神 如果意象是水,意蕴则是盐 如果意象是躯体,意蕴则是灵魂 没有意象,意蕴则成了孤魂野鬼 没有意蕴,意象则成了行尸走肉小小 结结 所以鉴赏古诗要依据意象所以鉴赏古诗要依据意象体味意蕴,也要依托意蕴分析体味意蕴,也要依托意蕴分析意象真正的好诗,其意象和意象真正的好诗,其意象和意蕴是融为一体的意蕴是融为一体的古诗有许多意象有固定的意蕴 例:月亮 ——乡思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 白,月是故乡明张九龄 《望月怀远》: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菊花 —— 坚强清高屈原《离骚》:“朝饮木兰 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元稹《菊 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杜鹃鸟—— 凄凉哀伤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 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宋 人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 声里斜阳暮 梧桐 ——凄凉悲伤的象征王昌龄《长信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 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元人徐再思 《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 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鸿雁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隋人薛 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 前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星辰冷落碧 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松 ——坚贞高洁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 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三国人刘桢《赠从 弟》: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借助意象表达意蕴又多会因诗人因背景等因素不同而有所不同以咏以咏“蝉蝉”三首诗为例分三首诗为例分析析在狱咏蝉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亦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 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梗:木偶,暗指自己生活不安定,各地流 转,如同水中漂浮的木偶蝉的特点一是“高”,蝉栖高树,暗喻 自己清高二是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 以“难饱”,又与自己身世 感受暗合 这首咏蝉诗抓住蝉的特点,结合了作者的情思,“为情而造文”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亦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因上书议论政事,被诬陷下狱他在狱中听到蝉声,有感而发写就了此诗 诗人抓住寒蝉的羽弱、声寂的特征以蝉自喻,蝉在秋天的遭遇,正象征了诗人自己的不幸遭遇蝉的难飞、响沉,则象征了诗人深陷囹圄而抱负难伸。
诗人才华出众,有建功立业的壮志,可是屡遭打击和迫害,诗人寄悲愤沉痛于比兴之中,既含蓄,又有气势蝉与人融为一体,咏物和抒情结合完满 蝉 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唐人咏物诗中最早的一首蝉栖高饮露,写蝉的高洁;蝉鸣于疏桐,写蝉的高雅这两句借蝉喻人,暗示出人的清高、雅致三四两句是诗眼,说蝉因其身居高处,所以名声传得远,而不是依靠秋风的传送以蝉写人,说明人之所以立身高位、声明远扬,是靠自己的才能,并非靠别人的提携 作者为唐初名臣,深得唐太宗的赏识,称其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此诗隐然以蝉自况,自视甚高同一意象表达不同意蕴 同一咏蝉但意蕴不同: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 牢骚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亦沉是患 难人语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 华人语小 结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遇、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 所以我们在鉴赏诗歌时不要单纯的死扣意象,还要结合作者背景进行分析。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