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蒂皮特《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和声技法分析.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3048544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5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蒂皮特《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和声技法分析    黄运思【Summary】:分析蒂皮特的钢琴奏鸣曲,以和声技法为切入点,在和声材料、和声进行、调式调性布局等方面来着重分析研究作曲家的创作技法,以期与读者产生共鸣Keys】:蒂皮特;和声;叠置和弦;调式调性迈克尔·蒂皮特(以下简称“蒂皮特”,M.Tippett,1905—1998)是二十世纪中期现代英国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与另一位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1913-1976)齐名,在英国现代音乐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地位迈克尔·蒂皮特出生于1905年,十几岁时才开始接触音乐,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主要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他所创作的四首钢琴奏鸣曲则横跨了他的三个创作时期,其中,《第一钢琴奏鸣曲》是他在第一时期1938年所创作的,沿袭了传统,但又有所创新本文将从《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和声角度,通过和声材料、和声进行、调式调性布局等方面来着重分析本乐章的和声技法蒂皮特的作品使用了一些传统的三度叠置和弦,但更多使用了很多非三度叠置和弦,以此来追求新颖的音响效果,这在听觉上给我们极大的冲击。

      一、和声材料特点(一)四、五度叠置和弦四、五度叠置和弦[来自WwW.L]不同于古典大小调式时期的三度叠置和弦,它是二十世纪作曲家较常使用的和声材料在这个乐章中被较多使用见谱例1:此处的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的和弦构成相同,和弦下方由g-d构成纯五度音程,上方是d-g构成的四度音程[1]二)二度叠置和弦二度叠置和弦一开始在主部主题中使用,在音响上更加不协和见谱例2:可以看出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都是由c和d两个音叠加在一起形成了音簇,二度和弦在这个乐章中被多次使用,主要是在呈示部中的主部和再现部中二、和声进行特点一首完整的作品主要由横向线条和纵向和声两部分构成,当纵向和声丰满时,我们则开始追求横向线条的华丽在这个乐章中作曲家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手法一)平行进行这个小节使用主题材料,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变化,连续的八度平行进行,使旋律更富有色彩和律动性同时,上方声部d-c-d-e-d使用了反向进行的方法,避免了旋律的单一和乏味二)非功能性色彩进行顾名思义,这种进行并不是传统的T-S-D功能性进行,而是追求新鲜的音响效果:来刺激我们的听觉,使用一些反功能进行见谱例4:这个小节是建立在G大调(主调)上,下方低音声部的三个和弦分别是T:g-b-d;D:d-f-a;S:c-e-g。

      其中D-S的进行是反功能的上方高音声部是如歌的旋律,中间声部是密集的七连音(分解的主和弦)进行上方两个声部一静一动,再加上独特的和声效果,三者配合恰到好处[2]三、调式调性特点这个乐章在转调手法上较为传统,多向属方向或下属方向转调,调式多为关系大小调和同主音大小调,较少使用远关系转调但并不是说作曲家没有在这方面恪守传统[3]一)传统方法第一小节旋律建立在D大调上,是主调—G大调的属方向调;第二小节回到G大调上;第四小节是在第一小节材料的基础上的上方大二度模进,调性转入e小调,它跟G大调是关系大小调;第五小节再转回G大调上由此可以看出作曲家使用了较简单的近关系调的转调方法来完成他的这个乐章二)现代方法在这个乐章中,作曲家还使用了较为现代的调性手法-双调性,它是复合调性的一种双调性,简单来理解,就是两个调性的纵向复合[4]高音声部音符跳跃,d音多次出现,很明显d是主音,而且先前的Ьb和Ьe被还原,取而代之的是#f和#c,提取这个小节的骨干音可以看出是d-#f-a,它是D大调的主和弦的分解形式低音声部旋律流畅,有四个降号,#f=Ьg,因此就是Ьb、Ьe、Ьa、Ьd、Ьg—ЬD大调在分析复杂调性的作品时,切记不要被眼花缭乱的临[来自WWW]时升降号所蒙蔽,一定要从中找出骨干音材料,这样才能为进一步分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蒂皮特早期的音乐作品抒情性强,音乐风格较为折中,但不能因此否认他的创新之处比如《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在和声材料上,使用了传统的三度叠置和弦,更多是四、五度叠置和弦和二度叠置和弦;在和声进行上,在平行进行的基础上加入非功能性色彩进行;在调式调性上,使用古典时期的关系大小调和同主音大小调的转调方法,但局部使用双调性,这已经显现二十世纪音乐的特点通过这篇文章,一是希望能引起人们对20世纪英国音乐的兴趣,二是可以为喜欢蒂皮特作品的读者提供一些借鉴材料,从而为进行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Reference:[1] 徐平力.20世纪初期的和声研究[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9-17.[2] 瓦尔特?基泽勒.二十世纪音乐的和声技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98-100.[3] 李如春.蒂皮特交响曲创作分析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152-156.[4] 冯往前.新奏鸣性的结构形态与艺术体现—蒂佩特《第二钢琴奏鸣曲》技法研究[J].音乐创作,2009,3:3-5.作者简介:黄运思,女,出生于1989年,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和声理论与教学研究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