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论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主义的发展.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6121651
  • 上传时间:2017-09-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论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主义的发展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看,无论是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还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都从不同角度对发展问题做出了非常深入细致的探讨,提出不同的政策建议,其理论结论和政策含义都有所不同在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之初,已经出现主张国家干预与主张自由放任两大思潮之间的分歧与论战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与凯恩斯的“看得见的手”,二者孰是孰非是经济理论长期争论的焦点,也是市场经济制度安排和运行选择的难题一、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18 世纪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也是经济学“自由主义”传统的开创者亚当·斯密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传统,系统地论述了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提出了“自由经济”这一定义,强调用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自由地配置资源,政府不要去干预他推崇自由市场,认为自由市场下形成的竞争关系,市场调节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而生产效率的提高又是社会财富增加的唯一途径以“看不见的手”为标志的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使人类第一次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本质和商品交换的原因有了比较清醒的认知。

      他认为人人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中,不但会凭着自己理性判断,追求个人最大的利益,同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使社会资源分配达到最佳状态他认为人类有自私利己的天性,因此追求自利并非不道德之事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 年)中主张经济体制的建构应以保障个人的生存及发展为原则,私人有权拥有及支配自己的财富,他坚决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反对贸易壁垒,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主张经济自由,每个人自由地进行经济活动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国富论》第四卷第二章)亚当·斯密重点研究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即研究促进或制约一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到底是什么亚当·斯密指出一个国家国民财富即生产的商品总量的源泉在于劳动,国民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劳动分工带来的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二是资本的积累和资源的配置亚当·斯密认为,应该把资本配置到最有利的部门,最能促进产出增加的资本配置也就是最能促进资本积累的资本配置他的理论体系中没有“剩余劳动”的概念,他把人口增长看做是供给劳动力的主要源泉。

      当然,“政府不干涉”对亚当·斯密而言,不过是个普通的原则,而不是一条绝对的原则除政府三任务外(巩固国防、建立司法组织、创设公共工程制度),他还赞成政府管理国民义务教育、邮政、合法限制利率等,他也同意用公共规章以保障国民安全亚当·斯密在分析经济发展时,他强调应该建立一个符合客观规律发展的社会秩序,排除不当的人为干涉而实行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二、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的影响亚当·斯密把自配第以来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是第一个把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从经济的和非经济的等多方面来分析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是一部典型的论证增长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划时代巨著《国富论》成为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增长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也成为开展现代经济学科的先驱它提供了资本主义和自由贸易最为重要的论述基础之一,极大的影响了后代的经济学家在西方经济理论史中,无论自 1770 年代以来由亚当·斯密所开创的古典自由主义,还是自 1980 年代以来兴起的新自由主义,其内核都是亚当·斯密所提出的自由放任 亚当·斯密以前学者多研究经济现象,所称经济学不过是特定时代、特定场所的经济政策,亚当斯密以“人性”为出发点,把普遍性带入了经济学的领域,使之成为社会科学。

      以前学者以增加人民财富作为国家富裕的手段,亚当·斯密则确立以改善人民生活为主的经济学观念书中提出的反对政府干涉商业活动和商业事务、低关税和自由贸易的观点影响了整个十九世纪的政府政策亚当·斯密积极倡导“自由放任”和排除政府干预经济事务,促进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实现,如 1846 年及 1860 年,“谷物条例”与“保护关税”相继被废除三、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理论亚当·斯密以来提倡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模式,促进了早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 20 世纪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主义开始盛行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源于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 年)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经济学是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凯恩斯主义针对经济大萧条的特定历史背景,采用短期的、静态的分析方法,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产生的原因以及摆脱危机应该采用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凯恩斯主义的推演逻辑是从充分就业开始,强调一国政府应当实现的六大经济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长期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收入均等化和资源最优配置。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以萨伊定律为基础,认为在资本主义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下,不论就业处于何种水平,总供给恒等于总需求,从而否认普遍意义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和大量失业的存在,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放任凯恩斯一反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从他新创立的有效需求原理出发,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将不可避免的出现普遍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和大量失业经济危机和大量失业的原因是私人方面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包括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两方面因此,要解决危机和失业问题,就必须设法提高消费倾向,以便扩大消费,同时设法提高资本边际效率,以便扩大投资只有从这两方面提供足够的有效需求,危机和失业问题才能得到解决这就是凯恩斯从它的经济理论体系中得出的基本政策结论凯恩斯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危机产生于绝对自由经济,市场不是万能的,单靠资本主义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不足以保证社会资源的使用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国家应该干预经济所谓“看得见的手”,是指主要依靠政府运用各种工具来调节或控制经济运行的制度体系,即国家干预凯恩斯提出的反危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主张,是以国家必须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为前提的,依靠国家干预经济来增加投资,同时提高消费,以扩大有效需求,消除经济危机和失业。

      在凯恩斯看来,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应该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两者相互配合当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在经济高涨时,则实行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四、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凯恩斯的《通论》的总量分析是在假定现有劳动力的技艺和数量,现有资本设备的数量和技术、竞争程度、社会结构等都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它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又被称为“短期的比较静态分析”而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凯恩斯所考察的是符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际的制度的、社会的、心理的特点,并从这些特点出发,分析这些国家经济的不稳定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在充分考虑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其对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其在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基础上,我们对凯恩斯主义宏观模式的特殊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一理论的一般意义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中有关收入决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投资与储蓄相等、货币是宏观经济不可分离的要素等思想,可以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比如,关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按照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分析,发达国家经济出现危机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

      而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需求不足、供给也不足从需求方面看,低收入水平使消费水平不可能太高,投资需求也不会很高;从供给方面看,发展中国家的储蓄水平低,不发达的经济结构不可能有高的产出水平因此,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运行和波动必须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出发,才能比较客观的反应经济运行的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所揭示的反映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的恶性循环及其交互影响,是受到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的影响的此外,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提出的国家干预的政策措施,对于发展中国家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是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凯恩斯主义的诞生是 20 世纪西方经济学得以向前大大推进的一个重要标志凯恩斯主义在一定时期内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也为资产阶级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 50~60 年代,凯思斯主义逐渐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理论,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也纷纷将凯恩斯的理论作为制订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把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作为政策目标,推行凯恩斯主义的财政金融政策。

      这些政策虽然在战后 50~60 年代对刺激经济增长、缓和经济危机、减少失业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它没有也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财政赤字、通货膨胀无法缓解,危机和失业并未消除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压制了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忽视了市场经济规律,这就导致了 7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滞涨现象,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凯恩斯主义在理论上无法解释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发的现象,实践上在滞胀面前束手无策,因而陷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为应对经济滞涨,各西方国家开始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凯恩斯主义影响仍然存在为了发展凯恩斯主义,80 年代形成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凯恩斯主义提供微观基础,并重新表述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由于新凯恩斯主义的出现,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形成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峙的格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