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货币金融学总结.doc
19页金融总结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流通:货币收支以个人、经营单位、财政及机关团体、金融机构等为中心,还有对外的货币收支这些货币收支构成整个国民经济中所有的现实的货币收支这些收支紧密连结在一起,此收彼支,此支彼收 这个连绵不断、割裂不开的货币流,称之为货币流通2.古代货币起源说:①主流观点:肯定商品交易的发展,导致货币的出现②马克思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基础理论:劳动价值学说;具体推导:价值形式的发展必然导致货币的产生 3交易成本说:物物交易与通过货币交易分别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设 n 指商品数量):1/2 n×﹙n-1﹚:n-1 (货币交易比物物交易节约成本)4.货币的不同形态:实物货币—非实物货币5.货币五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6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7货币制度①概念: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法律形式所确定的有关货币流通的系列规定②货币制度的构成:⑴确定本位币币材⑵确定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货币名称的一般规律是:(国名)+ (货币单位)货币单位是国家法定的货币计量单位如元、 角、分等价格标准是国家法定的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
⑶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的规定法偿货币的支付能力分为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有限法偿是指法律规定某种货币只有有限的支付能力,若一次性支付时超出规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收;无限法偿是指当用它来支付或偿还债务时,不得拒收⑷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及流通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小额周转使用,通常用贱金属铸造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在纸币制度下,本位币由国家垄断发行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力各国货币制度一般规定辅币限制铸造辅币只具有有限法偿力⑸规定发行准备制度发行保证制度也称发行准备制度,通常以货币金属作为发行信用货币的保证1973年以后,各国都取消了货币发行保证制度⑹涉外货币管理⑺其他,如反洗钱的规定等8货币制度演变:从银本位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①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②金银复本位是银本位向金本位过渡时期的一种暂时性的货币制度格雷欣法则(Gresham Law):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的双本位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排挤出流通。
③在金本位制度下,一国的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维持固定关系④纸币制度又称信用货币制度,纸币它是国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现实经济中的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进入流通的9国际货币制度:①概念: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②国际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③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主要有:确定国际储备资产;安排汇率制度;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④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两大支柱:⑴美元与黄金挂钩;⑵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⑤货币局制度:⑴本国货币钉住一种强势货币,该强势货币被称为锚货币;⑵本国的货币发行,以外汇储备——特别是锚货币的外汇储备为发行保证,并保证本币与外币随时可以按固定汇率兑换实施货币局制度,意味着失去了独立货币政策的主动权若一国经济规模较小,开放程度较高,进出口集中在某些商品或某一国家,则货币局制度是较适合的选择⑥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是指将香港本地的货币与某种特定的外币相挂钩,按照固定的汇率进行纸币的发行与回收的一种货币制度 第二章 信用⒈信用①概念:信用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在信用关系中,等价交换的对象是商品或货币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②信用制度:是规范和约束社会信用活动和信用关系的行为规则狭义信用制度是指国家管理信用活动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广义信用制度则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信用形式、信用工具及其流通方式、信用机构和信用管理体制有机结合的统一体③信用的作用积极作用:a创造了信用工具b信用可以广泛调剂配置资源;c信用可以把分散的小额货币变成庞大的社会资本;促进了资本的集中,推动了股份经济的形成和发展d刺激消费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消极作用:a可能导致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引发经济虚假繁荣b引发信用风险c如果消费需求过高,生产扩张能力有限,则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并引起经济泡沫④信用与货币的关系发展分为三个阶段:a最初彼此独立发展的阶段. b彼此联系,相互促进阶段:货币借贷扩展了信用的范围和规模;信用的发展促进了货币形式和货币流通的发展. c相互融合阶段:现代经济中几乎没有不含货币因素的信用,也几乎没有不含信用因素的货币,二者融为一体时= 金融⒉高利贷信用:①概念:高利贷也叫大耳窿或地下钱庄,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②高利贷手法:⑴驴打滚:多在放高利贷者和农民之间进行。
借贷期限一般为1个月,月息一般为3-5分,到期不还,利息翻番,并将利息计入下月本金依此类推,本金逐月增加,利息逐月成倍增长,像驴打滚一样⑵羊羔息:即借一还二如年初借100元,年末还200元⑶坐地抽一:借款期限1个月,利息1分,但借时须将本金扣除十分之一到期按原本金计息如借10元,实得9元,到期按10元还本付息③高利贷产生的环境:⑴高利贷(usury loan)信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广泛的发展,是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信用形式⑵高利贷适应小生产者广泛存在的经济社会需要现今,在最发达的国度中也并未销声匿迹⑶ 就借者说,关系身家性命,无讨价还价的余地;⑷贷者不是慈善家,是追逐回报的经济人④我国的民间借贷:在不非法吸收存款、借贷利率不超过基准利率4倍的前提下,个人有望合法注册从事放贷业务 ⒊商业信用:指工商企业间以赊销或预付货款等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⒋银行信用:①由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作为媒介的信用② 银行信用的债务人是厂商、政府、家庭和其他机构,而债权人是银行和货币资本所有者及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③商业信用的发展日益依赖于银行信用④由于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局限性,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银行信用成为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⑤银行信用具有广泛性、间接性和综合性等特征⒌国家信用:①概念:指国家作为主体而形成的借贷行为国家信用的产生与国家财政直接相关,主要表现为国家发行债券筹集资金②国家发行债券主要有三种形式:a中央政府债券b地方政府债券c政府担保债券指政府作为担保人而由其他主体发行的债券③利用国家信用要防止三个问题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不公平、赤字货币化、国债收入使用不当,造成财政更加困难陷入循环发债的不利局面④在现代经济中,要求“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是不符合生活实际的观点⒍消费信用:①定义:消费信用是企业和金融机构向个人提供的信用②分类:a从对象上来划分,主要有: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和助学贷款等b从形式上来划分,现代的消费信用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厂家提供的赊销或分期付款,二是消费贷款,三是信用卡③消费贷款的作用:a提前实现消费目标;b拉动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的增长;c降低银行经营风险⒎国际信用:①定义:是国家间相互提供的信用②国际信用包括: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商业贷款、补偿贸易、出口信贷、国外直接投资等形式9资本信用:①定义:指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的资金借贷或转移,具体包括股票信用和公司债券信用公司债券也属于资本信用,而且在国外公司债券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银行贷款。
③股份公司特征:a公司的资本通过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资本从私人的变成“社会的”,从而所有权和经营权必然分离,所有权已不再是发挥资本职能的前提b股票是公司的所有权证,持有人为股东,股东对公司只负“有限”责任;c股东不能退股,但可以出售、转让;d股东有投票权和盈利分配权;e经营由专门的经理人员进行,产生了经理人问题需要进行公司治理,股权激励第四章 利息和利率⒈利息概念:利息的实质是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偿这种补偿由两部分组成 ⑴对机会成本的补偿;⑵对风险的补偿⒉收益的资本化:①定义: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称之为“资本化” ②收益资本化公式:P=C/r ﹙P本金,C收益,r利率﹚2利率①定义:利息率的简称,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②基本形式——年率% 、月率‰、日率%.%③利率的种类:⑴基准利率与无风险利率a基准利率是指在众多利率中起决定作用的、其他利率会随之相应变动的利率基准利率一般指西方国家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在美国叫联邦基金利率)及再贷款利率b 利率水平 = 机会成本补偿水平 + 风险溢价水平无风险利率也就是消除了种种风险溢价后补偿机会成本的利率。
在西方国家,无风险利率一般用短期国库券的利率水平来代表⑵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a固定利率指在贷期内利率不做调整的利率b浮动利率指借贷期内利率可以调整的利率c 浮动利率=参考利率+加息率⑶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a在借贷过程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风险考虑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是名义利率;从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是实际利率B公式:r=i+p(r名义利率i实际利率p物价水平)⒊单利与复利:①单利是指存、贷款在一定期限内,只按本金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人本金重复计算利息其本利和计算是: I=P×r×n S=P﹙1+r×n﹚②复利是将上期利息并入本金一并计算利息的一种方法 I为利息额 P为本金 r为利息率 n为借贷期限 S为本利和 R为利息③连续复利是指在按单利方法计算的年利率不变的条件下,不断缩短计算复利的时间间隔,所得到的按复利方法计算的利息⒋终值与现值:①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本利和,也称为“终值”其计算式就是复利本利和的计算式 FV = P ( 1 + r)n ②未来某一时点上一定的货币金额,把它看作是那时的本利和,就可按现行利率计算出要取得这样金额在眼下所必须具有的本金。
这个逆算出来的本金称 “现值”⒌利率的决定:①马克思认为,利息率高低取决于货币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对利润分割的结果,传统习惯、法律规定、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等因素都起作用②西方经济学关于利率决定的分析:⑴实际利率理论,也叫古典利率决定理论,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的庞巴维克, 英国的马歇尔和美国费雪认为利率由实物资本供求决定储蓄→资本供给 投资→资本需求 因而利率的变化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与货币因素无关⑵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纯粹的货币现象,因为货币最富有流动性,它可以在任何时候转化为任何资产利息是对暂时放弃流动性的补偿因此,利率是由货币的供给和货币需求所决定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的主要内容在于:a利息率的产生归结为一种货币现象,是由货币的供求决定的B持有货币的原因在于利息率与其它资产价值变动所得到的投机收益C利息率是人们放弃货币灵活偏好的报酬D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降低,投资增加,有效需求水平提高这成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⑶IS-LM分析的利率理论IS-LM模型由希克斯首先提出,由汉森加以发展而成是对凯恩斯利率理论的修正由于这个模型既考虑了储蓄投资,又考虑了货币供求,还考虑了收入的作用,所以它是一个一般均衡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决定的利率是均衡利率。
⒍利率期限结构①到期收益率是使得债务工具未来收益的现值等于今天的价格的贴现率到期收益率使不同期限从而有不同现金流的债券收益可以相互比较②当期收益率:⑴定义:到期收益率又称直接收益率,是指利息收入所产生的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