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及反思1800字.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6647553
  • 上传时间:2022-06-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2.17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及反思1800字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乌市第十小学 程玲玲6 怀念母亲授课人:程玲玲导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导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导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导学时数:第二课时导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听写: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终天之恨、灵魂不全2、上节课我们一起研读了课文的第二段 ,回忆一下你知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吗?(歉疚、悔恨、怀念)二、 品读重点句,感受对祖国母亲的爱1、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24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的一座小镇哥挺根,然而身在异国的他并没有停止这份怀念,相反这份怀念又增添了分量下面,请同学们快速自由朗读课文,看看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对祖国母亲的思念)2、下面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作者对生母怀念的同时还时刻伴随着对祖国母亲的怀念,找出相关的句子化下来,并在旁边批注上自己的感受3、重点句感悟:1、第3自然段⑴这句中的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⑵作者真的是不明白频来入梦的原因吗?作者对两位母亲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所以才会有情不自禁、牵肠挂肚的怀念,让我们带这怀念来读读这句。

      2、十一月十六日的日记⑴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季羡林先生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⑵想象说话:他想到( ),仿佛觉得( ),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从交流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游子那颗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深情朗读3十一月二十日的日记(1) 从这则日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 作者为什么想的简直不能忍耐还不回国?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就恨不得立刻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中来报效祖国,带着这种归心似箭的心情来读这则日记4、我怅望恢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1) 理解“怅望恢天”(2) 在泪光里,作者模糊的看到了什么?5、请同学们来看投影,让我们再来一起饱含深情的读一读这些体现作者对祖国母亲怀念之情的句子三、 总结拓展1、同学们,作者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一个是生身母亲,两位母亲在作者心目中是怎样的?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板书:同样敬意、同样爱慕)2、同学们,你还发现文章的首位段有什么关系吗?(首位呼应)3、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6页,自己读读课文连接,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海外游子爱国之情)四、 作业1、用这节课积累的词语写一段话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写下来。

      五、 板书设计歉疚 灵魂不全6 怀念母亲 . 同样敬意、同样爱慕.. 祖国 报效 海外求学.《怀念母亲》课后反思〈〈怀念母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要点是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本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之情在执教中,我首先明确本节课的目标,体会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怀念之情,再具体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突破重点,学习写作为读写迁移进行铺垫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充分发挥朗读作用,让学生自主合作,引入相关阅读连接,加深了学生对作者内心感情的理解,升华了情感本文的语言富有跳跃性,学生缺乏现实体验,我在教学中能够注意作者思路,文章线索,能灵活调控,组织学生有序、有效地学习除此之外,我能将思想教育融于每节课之中,在本节课的练笔环节和设计想象说话环节中,我能读写迁移,学习结合,作到恰如其分 遗憾之处:本课文章情感丰富,怀念之情不言而喻如果我能将自己的感情升华,并渲染课堂,那么课堂效果会更为可见一斑,水到渠成课堂板书过简,因为板书是课文内容的缩影,我的板书如能抓住对两个母亲“同样的敬意和爱慕”并因此展开设计,那么结构会更分明,层次会更清晰,能在概括主要内容,写作指导上有所帮助。

      第二篇:《怀念母亲》教案 3100字《怀念母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积累】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方法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情感与思想】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拓展与延伸】【重、难点突破】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手段】本课采用多媒体flash课件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7月11日,我国的国学泰斗季羡林老先生与世长辞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高寿的老人,他对于自己的母亲却有着极为深切与细腻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抒情散文——《怀念母亲》 板书课题:怀念母亲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开头与结尾,看看这两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体会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感情?教学提示: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会抒情情散文一个特有的写作特点:开头点题,提示文章的中心;结尾总结全文,再次提示文中的中心;首尾呼应,更是增强作者情感的表达。

      为学习课文打下情感的基调,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试着以作者的角度,用作者的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蕴含于文字中的深深的母子之情——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三、找出描写“生母”的部分,试着以作者的身份与感情去自由地朗读并说一说自己的体会,抓住关键的词语与句子理解作者的情感1、思考:这一段表达了自己对母亲怎样的怀念之情?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与大家一起交流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教学提示:要求学生一定带着感情朗读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说出自己的理解随着理解的加深而进行反复地个性朗读教学参考:关键词语:弃养:婉辞,指父母死亡寝不安席:无法安然入睡文中指作者因为母亲的突然去世,心中感到无比悔恨,脑海中一直浮现着母亲的样子,在不断自责和愧疚中无法正常入眠终天之恨:终身的遗恨文中指作者因为失去了母亲,而感到终身遗恨也说“抱恨终天”2、请以作者的角度,用作者的感情来给大家朗读一下课文呢?看谁读得好教学提示:锻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又用情感(心)去朗读课文,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因为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要积极鼓励,一定要让学生学会用心,用情感,进入角色地朗读课文四、作业:运用本课的学习方法,学习剩余的部分,要以“读”为主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共同与季羡林老先生一起怀念了他的母亲这节课,我们一起感悟他对祖国母亲的那份深深的赤子之情二、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怀念祖国母亲?这一部分只是在写怀念祖国母亲吗?你从哪看出来的?教学提示:引导学生理解“家”与“国”的关系,体会到身在海外的游子,他们的“家”即是“祖国”,已不再是自己的那个小家母亲即是祖国,而不仅仅是那个只属于自己的“母亲”重点要让学生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感情,其实与正是作者对自己“生母”的感情的一种迁移,正如开头作者所说:“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的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和爱慕从“母亲频入梦来”和“这个母亲也频入梦来”可以体会到这一部分其实是在写对两个母亲感情三、学生自读课文,并谈谈自己对其中情感的体会与理解,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学提示: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以选择相同的内容朗读一定要先弄清作者的感情,然后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课文要进行朗读指导教学参考:附对课文重点句子的理解:①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频来入梦”,频,屡次,连续几次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尤其作者是第一次离开,离别的滋味尤为强烈,心中不断涌现祖国的身影,不断回想起故国的生活、故国的亲人,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对祖国母亲的情感随着离别时间的长久在不断加深句子中一个“也”字很巧妙地将祖国与母亲联系起来,可见在作者心目中两者的确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②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凄凉”,寂寞冷落,凄惨作者身在异国小城,一方面感到自己与母亲的距离远了,与祖国的距离远了,与亲人的接触少了,心中有忧愁、有思念;但是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怀念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他们是那样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陪伴着他作者通过比较的方式,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怀念表达得非常充分③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怅望灰天”,惆怅地望着天空由于作者长期在外求学,留在母亲身边的时候不多,必然对母亲的音容笑貌记忆不深,对母亲的怀念更多的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因此尽管作者想努力回想母亲的样子和容颜,但无奈模糊不清,只能尽力地怀念,不断地回想。

      四、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呢?教学提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作答,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珍惜现在的生活,爱自己的亲人,用自己的成绩回报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五、听《寻梦》的朗读录音板书设计(文字版):板书设计(图片版):拓展阅读材料:赋得永久的悔季羡林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我在母亲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么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来,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

      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热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