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文句子阅读中语义信息对眼动预视效应的影响.pdf

13页
  • 卖家[上传人]:ji****n
  • 文档编号:47750713
  • 上传时间:2018-07-0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74.07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心理学报 2009, V o l . 41, N o . 3, 220-232 A c t aP s y c h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D O I : 10. 3724/S P . J . 1041. 2009. 00220220 收稿日期: 2008 - 01-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670700)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06200524) 资助项目通讯作者: 王穗苹, E - m a i l : s u i p i n g s c n u @263. n e t中文句子阅读中语义信息对眼动预视效应的影响*王穗苹1佟秀红1杨锦绵2冷英1(1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暨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广州 510631) (2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a s s a c h u s e t t s , A m h e r s t , M A , U S . )摘 要 采用句子为阅读材料, 变化句子中一个单字词形成语义连贯与语义违背两种实验条件, 通过两个眼动实验探讨中文句子阅读中预视效应的产生是否受语义信息的影响 实验一运用自然阅读范式, 考察当语义连贯与违背两类信息被读者直接注视时, 读者眼动模式的变化。

      结果发现, 在语义连贯与违背两种条件下, 读者的眼动模式在目标位置立即产生差异, 违背条件下首次注视时间更长, 说明中文句子理解中语义加工可以进行得十分即时实验二运用边界技术, 使实验一的语义连贯与违背两类关键字只呈现在预视位置上, 当读者的注视点越过边界时,两类预视字均变为另一个与句子意义连贯的目标字 结果发现, 语义违背预视条件下, 读者对预视位置将进行更长时间的加工 上述结果表明, 中文句子阅读过程中, 语义信息可以对预视效应产生影响关键词 边界技术; 预视效应; 语义信息; 即时性; 眼动分类号 B8421 前言人类在阅读理解中能够从中心视野获取信息 ,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 但如果人类能够从边缘视野获取信息且有效地加工这些信息, 则显然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进行阅读这一问题反映在眼动轨迹中就是 , 阅读过程中是否能够出现预视效应 ( p r e -v i e we f fe c t )( R a y n e r , 1998) — — —即读者不但能够从当前所注视的单词中获取信息 ,而且可以从当前注视点的右侧获取信息并将所获得的信息即时地应用到阅读理解中— — —以及何种类型的信息能够出现预视效应 。

      对预视效应的研究通常采用边界技术 ( R a y n e r ,1975) 边界技术是眼动随动显示技术 ( e y e - m o v e -m e n t c o n t i n g e n t d i s p l a y t e c h n o l o g y ) 的一种 ,它利用了眼跳发生过程中无法或很少获取信息这一特点 ,由眼跳来引发显示内容的变化应用这种技术时 ,首先在文本中确定某个字或词所在的位置为 “关键词位置”( c r it i c a l w o r dlo c a t i o n , C WL ) , 通过实验程序在关键字或词的左边设定一个不可见的 “边界位置 ”( b o u n d a r yl o c a ti o n ) , 当被试的视线落在或越过 这个看不见的“边界位置 ”时 ,关键词位置上的内容就会改变 如果刺激的某一特征在预视过程中已被加工 ,则当被试随后注视变化了的关键词时 ,眼动轨迹也会受到预视信息的影响 即如果能够出现预视效应 ,且通过预视所获得的信息可以促进随后关键 词的加工 ,关键词上的注视时间会比正常注视时间短, 反之, 则长 ,因为被试要解决在这两次注视中所获信息之间的矛盾 。

      虽然阅读理解中预视效应的存在已经是公认的事实 ( R a y n e r , 1998) , 但高级信息 ( 如语义信息、句法信息) 能否在预视状况下被加工 , 这一问题一直存在着极大的争议 ,成为眼动控制模型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 例如,当前两个最有代表性的眼动模型, 即 E - Z 读者模型与 S WI F T 模型, 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就截然不同 E - Z 读者模型是一种串行模型 , 该模型认为阅读过程中的预视效应只受一些低水平信息, 例如语音信息、字形信息以及一些词汇和亚词汇信息的影响,高水平的语义等信息并不影响预视效应的发生 ( I n h o f f & R a y n e r ,1986;M ie l l e t & S p a r -r o w ,2004; P o l l a t s e k ,L e s h ,M o r r i s ,& R a y n e r ,1992;R e i c h l e , P o ll a t s e k , & R a y n e r , 2006;R e i c h l e ,R a y n e r , & P o l l a t s e k , 2003) 。

      而 S WI F T 模型则是一 种并行模型,该模型认为 ,预视效应的发生不仅受低3期王穗苹 等: 中文句子阅读中语义信息对眼动预视效应的影响221 水平信息的影响 ,而且语义等高水平的信息也会影响接下来读者的眼动轨迹 , 在知觉广度 ( p e r c e p t u a ls p a n ) 范围内的几个单词可以同时得到加工 ( E n g -b e r t ,N u th m a n n ,R ic h t e r , & K l i e g l ,2005;R i c h te r , E n g b e r t , & K l i e g l , 2006 ) 以往大部分的研究通常仅关注语音、字形等较低层次的信息对预视效应的影响, 而直接考察语义因素对预视效应影响的研究数量相当少这类研究 通常发现当前注视点右侧单词的语义信息对该单词的识别没有作用 ,也就是预视效应的产生并不受该单词语义信息的影响 ( A l t a r r i b a , K a m b e ,P o l la t s e k , & R a y n e r , 2001; R a y n e r , B a l o t a , & P o l l a t s e k , 1986;R a y n e r & M o r r is , 1992) 。

      如 A l t a r r i b a ( 2001) 及其同事选用一批同时流利使用西班牙语和英语的被试 ,先呈现启动词,并使右边的预测词落在预视位置,然 后用目标词代替预测词, 呈现于中央凹实验包含四种类型的预测词 : ( 1) 同源词 , 如用 c r e m a 预测c r e a m ; ( 2) 非同源语义相关词, 如用 f u e r t e ( 西班牙 语 ,意为强壮 ) 预测 s tr o n g ; ( 3) 假同源词 ( 所用词除正字法相似 ,并无其它联系) ,如用 g r a s a 预测 g r a s s ;( 4) 语义无关词 , 如用 g r i t o 预测 s w e e t 结果发现 ,非同源语义相关词没有出现语义预视效应 ; 假同源 词和同源词有同样的预视效应 研究者因而认为语义相关并不能产生预视效应相比之下,也有一些研究支持预视位置处词汇 语义信息会影响读者随后对该信息的加工 ( I n h o f f ,S t a r r , & S h i n d l e r ,2000;K e n n e d y & P y n t e ,2005;M u r r a y & R o w a n , 1998;U n d e r w o o d , C le w s , & E v e r -a t t , 1990) 。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研究当属 M u r r a y 及 其同事的研究( M u r r a y & R o w a n , 1998) M u r r a y 等使用句子匹配任务,让被试阅读下面一对句子: ( 1)T h es a v a g e ss m a c k e dt h ec h i l d ; ( 2) T h eu r a n i u m s m a c k e dt h ec h i l d , 然后让读者比较并判断两句子意义是否相同 实验中所用的材料均是 N P 1- v e r b - N P 2结构结果发现当 N P 1右侧的动词能使整个句子趋于合理时 ,对 N P 1的首次注视时间变短, 反之则 长 M u r r a y 等人认为这是由于读者在注视 N P 1时 ,就已经对其右侧的动词进行了语义等高层次的加工 ,并在这一过程中将 N P 1与其动词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 ,因而当动词适合语境时, 对 N P 1的加工时 间更短 据此,作者认为预视加工能够获得语义等高层次的信息因此,总体来说, 在预视效应能否受语义等高层 次信息影响这一问题上 , 来自西文的研究结论仍莫衷 一 是 ( A lt a r r i b a ,K a m b e ,& P o l l a t s e k ,2001;K e e n e d y & P y n t e , 2005; K l i e g l ,N u t h m a n n , & E n g -b e r t ,2006;M u r r a y & R o w a n ,1998;P o ll a t s e k , L e -s c h , M o r r is , & R a y n e r ,1992;R a y n e r , 1998) , 研究 者认为这也许与西文词长不一, 词内字母频率也有所不同等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可能使得一次眼跳能否即时获取足够语义信息变得不确定。

      与西文相比, 中文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语言之 一, 仅在物理特征上就与西文极为不同 ,中文文本由一个个大小相似的方块汉字组成 , 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这使得每一个汉字在极小的单位面积内就负载 了大量的信息 ,因而与西文相比, 读者有可能从当前注视点右侧获取更多的信息 ,包括语义信息 然而 ,汉语中词汇切分的复杂性又可能增加了意义信息即时加工和整合的困难这是因为, 中文 文本的基本视觉单位是字,字虽然可以单独成词 ,但更多时候却是与周围的字构成一个词 ,字本身成为词的语素 然而词在中文文本里却没有明显的物理 特征 ,词与词之间也没有特别的标记,其间隔与字和字之间的间隔是一样的 即使具有熟练阅读技能的中国读者仍然难以对词的边界达成统一的看法( 李海霞 , 1997) 因此 ,到底当前的字是一个单独的意 义单位,还是必须与上下文构成一个意义相同或有异于其本身的词汇 ,这一过程通常必须依赖于上下文的意义才能完成 中文的这种特点无疑使得阅读 过程显得更为复杂 : 与西方文本的阅读过程相比 ,读者很可能在阅读过程中需要额外进行词汇的切分加工按照资源竞争的观点, 如果在词汇切分上使用了更多的资源 ,那么将使得用于语义整合的资源减 少, 从而有可能降低中文语义理解的即时性 。

      但是 ,有意思的是, 尽管词汇切分加工增加了中文即时理解的难度 ,但似乎中文读者高级的语言理 解过程并没有因此而受到阻碍王穗苹等人曾用眼动技术对中文语段的加工过程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即便是句间语义信息的整合这种相当高层次的语言理解加 工过程也 可以进行得 十分即时 ( Wa n g , C h e n , Y a n g , & M o , 2008) 这一结果是十分令人惊奇的,因为要实现这样即时的加工,中文的阅读者就需要更多地参照注视点前后的语义信息, 并且十分迅速地对当前注视信息到底是单独的一个词还是 词中的一个语素进行判断 也就是说 ,读者很可能需要尽快利用注视点左右两侧的语义信息实现对当前信息的理解 从中西文理解过程中基本眼动指标的比较来222 心 理 学 报41卷看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