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放疗计划-卢洁.ppt
52页山东省肿瘤医院 卢洁,乳腺癌适形调强放疗计划探讨,2,乳腺癌术后放疗,Ⅰ.保乳术后+放疗Ⅱ.根治术后+放疗,山东省肿瘤医院,3,Ⅰ保乳术后放射治疗计划,全乳+瘤床普通外照射 全乳+瘤床逐步加量调强计划 全乳+瘤床同步加量调强计划(SIB-IMRT) 全乳正向/逆向调强计划(IMRT-F/IMRT-I) 部分乳腺计划(PBI) 旋转调强计划(RapidArc),山东省肿瘤医院,4,靶区,山东省肿瘤医院,5,普通外照射射野图,山东省肿瘤医院,6,普通外照射剂量分布图,山东省肿瘤医院,7,普通外照射 DVH图,山东省肿瘤医院,8,全乳+瘤床逐步加量调强计划(IMRT-F),全乳的剂量:2Gy×25次,总量50Gy全乳做两个对穿切线大野,平均分配权重设计挡肺、挡高剂量区的子野调节大野及子野的权重比例 对瘤床采用电子线或X 线野进行加量照射 瘤床的剂量:2Gy×7次,山东省肿瘤医院,9,等中心位置,体中线标记和体侧标记连线的中点 射野等中心离肺边缘2cm–2.5cm,全乳+瘤床逐步加量调强计划(IMRT-F),山东省肿瘤医院,10,对穿切线大野,以等中心为射野中心设计两个对穿切线野两个大野平均分配权重,山东省肿瘤医院,11,子野的设计,设计挡肺、挡高剂量区的子野 调节对穿野和子野的权重,子野一般5-7MU,山东省肿瘤医院,12,瘤床加量,电子线加量 X线切线野加量 (9-15MeV) (6MV),山东省肿瘤医院,13,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瘤床同步X射线和电子线整合补量调强放疗剂量研究,选择10例保乳术后全乳+瘤床同步补量的患者, 分别制定X线和电子线瘤床补量计划 电子线补量计划中受照剂量≥全乳处方剂量的患侧肺容积明显高于X线补量计划,有统计学意义(p=0.014),李建彬,马志芳,卢洁,等.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6,26(5):479-482,山东省肿瘤医院,14,全乳+瘤床逐步加量调强计划(IMRT-F),山东省肿瘤医院,15,DVH图,山东省肿瘤医院,16,全乳+瘤床同步加量调强计划(SIB-IMRT),全乳做两个对穿切线大野,平均分配权重 设计挡肺、挡高剂量区的子野 调节大野及子野的权重比例 对瘤床加电子线或X 线野瘤床的剂量:2.15-2.2Gy×28次全乳的剂量:1.8Gy×28次,总量50.4Gy,山东省肿瘤医院,17,全乳+瘤床同步加量调强计划(SIB-IMRT),山东省肿瘤医院,18,DVH图,山东省肿瘤医院,19,乳腺癌保乳术后正向与逆向调强放疗计划的比较,6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患者 等中心、射野方向和射束能量 保证95%的靶区体积被处方剂量线包绕 靶区中不存在剂量线高于103%的剂量区域,孙涛,卢洁,等.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9,29(4):51-54,山东省肿瘤医院,20,全乳逆向调强计划(IMRT-I),设计两个对穿切线野,两个切线野平均分配权重 限定30个子野,设定子野的面积≥9cm2,且每个子野的机器跳数>5MU,给予一定的优化条件 微调小子野的MLC形状,降低高剂量区,保证靶区中不存在剂量线高于103%的剂量区域,山东省肿瘤医院,21,剂量分布图,山东省肿瘤医院,22,DVH图,山东省肿瘤医院,23,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无统计学差异 逆向调强计划中左肺的V20、 V30相比正向调强显著减少(p<0.05);心脏的V30两种计划间无统计学差异 逆向计划的机器跳数显著增加,有统计学意义,乳腺癌保乳术后正向与逆向调强放疗计划的比较,山东省肿瘤医院,24,设四个非共面适形野,通过调整射野角度、床角以及射野权重,尽量减少乳腺内剂量热点及靶区外乳腺体积的照射范围。
3.4Gy×10次,BID,总量为34Gy,部分乳腺计划(PBI),山东省肿瘤医院,25,设野图,山东省肿瘤医院,26,PBI剂量分布图,山东省肿瘤医院,27,DVH图,山东省肿瘤医院,28,12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患者 3D-CRT:4个非共面射野 IMRT:5个共面射野 V-IMRT:2个旋转弧,三维适形、逆向调强及旋转调强放疗技术对部分乳腺外照射的剂量学比较,孙涛,李建彬,等.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2,32(1):74-78,山东省肿瘤医院,29,心脏V5、平均剂量及最大剂量、对侧肺平均剂量、甲状腺平均剂量和最大剂量IMRT>V-MAT>3D-CRT(pV-MAT>3D-CRT(p<0.05) V-MAT计划降低患侧靶区外正常乳腺组织受量且施照时间短,三维适形、逆向调强及旋转调强放疗技术对部分乳腺外照射的剂量学比较,山东省肿瘤医院,30,Ⅱ 乳腺根治术后放疗计划设计,靶区范围胸壁+锁骨上、下+(内乳+腋窝)↑根据肿瘤位置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情况,山东省肿瘤医院,31,乳腺癌根治术后两种调强放疗模式的剂量学研究,1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放疗靶区包括锁骨上,胸壁和内乳区 处方剂量为2Gy×25次,总剂量为50Gy,要求95%的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张桂芳,卢洁,等.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1,31(4):456-459,山东省肿瘤医院,32,乳腺癌根治术后正向调强计划,锁骨上区 胸壁切线野 内乳区 2Gyx25次,总量50Gy,山东省肿瘤医院,33,锁上野,锁骨上采用半束照射(4-5野),山东省肿瘤医院,34,锁上野,X 线(75%),电子线(25%),山东省肿瘤医院,35,胸壁切线野,胸壁两个对穿切线大野,每一方向有2-3个子野 皮肤表面加5mm组织填充物,避开锁上及内乳区,,山东省肿瘤医院,36,胸壁切线野,胸壁两个对穿切线大野,山东省肿瘤医院,37,内乳区照射野,X线 电子线,山东省肿瘤医院,38,乳腺癌根治术后正向调强计划,山东省肿瘤医院,39,DVH图,山东省肿瘤医院,40,5个方向大野 设定子野面积≥9m2,机器跳数﹥5MU,给予 PTV和危及器官一定的优化条件 通过反复调整优化目标值或优先权值,使结果达到最优,乳腺癌根治术后逆向调强计划,山东省肿瘤医院,41,优化参数,山东省肿瘤医院,42,乳腺癌根治术后逆向调强计划,山东省肿瘤医院,43,DVH图,山东省肿瘤医院,44,乳腺癌根治术后两种调强放疗模式的剂量学研究,逆向调强计划的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均优于正向调强计划 逆向调强计划患侧肺V15比正向调强平均降低 4.2%(p<0.05)。
靶区V95%高于正向调强计划(p<0.05) 两种调强模式的靶区覆盖度﹑对肺﹑心脏以及健侧乳腺的保护相当山东省肿瘤医院,45,RapidArc计划,文献报道: 相比其它IMRT能更好的保护危及器官和健康组织 能保持或提高靶区覆盖度 显著减少每次的治疗时间,山东省肿瘤医院,46,旋转调强与传统调强的比较,10例保乳术后左侧乳腺癌患者 正向固定野调强(f-IMRT) vs 逆向固定野调强(IMRT) vs 旋转调强(RA) 处方剂量均为2.0Gy×25次,剂量均归一于靶区的平均剂量,山东省肿瘤医院,47,照射野,山东省肿瘤医院,48,剂量分布图,,山东省肿瘤医院,49,DVH,,山东省肿瘤医院,50,结果,靶区:旋转调强的适形度优于逆向调强计划,均匀性与逆向调强计划相似 危及器官:左肺的V5和V10,IMRT>RA>f-IMRT,左肺的V20和V30,f-IMRT>IMRT>RA左肺的平均受量IMRT计划最高,RA计划略低于f-IMRT,但无统计学意义;旋转调强可显著降低心脏的V40和平均剂量;健侧乳腺的平均剂量两种计划相似 MU和治疗时间:旋转调强均明显低于逆向调强,山东省肿瘤医院,51,与逆向调强计划相比,旋转调强计划可以得出更好的靶区适形度,能明显降低同侧肺和心脏的受照剂量,并能显著减少MU和治疗实施时间,但在降低对侧肺和健侧乳腺的剂量方面优势并不明显。
结论,山东省肿瘤医院,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