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二课——儒学的兴起课件人民版必修3.ppt

21页
  • 卖家[上传人]:1885****555
  • 文档编号:199277436
  • 上传时间:2021-09-3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2M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儒学的兴起,秦始皇,李斯,“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秦统一中国后,专制主义集权延伸到文化领域,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工具);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2、经过:,(1)焚书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焚书建议并被秦始皇采纳; (2)坑儒秦始皇将460多名儒生坑杀于咸阳陕西渭南传说中的秦朝“焚书堆”遗址,“(愚儒)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李斯,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为什么儒学在秦时受到严厉打击?,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国家直接有益。

      3、评价:,(1)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2)对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维护秦朝的统一起了一定的作用3)但其限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摧残了人才,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和一场文化浩劫,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使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1)变化:,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 秦朝时期死气沉沉2)原因,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罢黜百家,1、背景:,黄老之说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汉武帝进一步拓展大一统事业;,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这一要求2)内容:,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禁绝与儒学相异学术的建议,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儒,儒,董仲舒 (前179前104),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三 策”,建议“诸不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为武帝所采纳,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二:“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1)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 (2)指出上述思想主张有何作用? (3)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思想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潮流,适应统治者的需要董仲舒的儒学思想,(1)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 (3)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发挥“仁政”:轻徭薄赋 (4)针对统治秩序问题,提出“三纲五常”1、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阳家等思想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2、结论:,先秦之儒和董仲舒之儒的区别,儒,3、评价:,(2)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3)促进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1)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其提供理论依据;,太学的出现,1、太学的建立:,汉武帝创建太学,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管理学校。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2、太学的发展:,汉武帝时代,除了建立太学以外,还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自汉昭帝时代起,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30000人3、太学的影响:,(2)对社会风气:太学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3)对统治基础:使大官僚和大地主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得到改变,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家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4)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4、太学清议:,东汉太学生有比较强的参政意识他们品评政界人物,参与上层政争1)原因:,太学生少年英锐,敢于思想创新,言行较为勇敢他们尚未跻身于官场,与民间接触比较密切,对于弊政的危害有直接的感受他们所接受的儒家教育中的民本思想等积极因素,也对他们敢于批评时政的倾向有的一定的影响2)影响:,大学清议,是中国古代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较早的史例。

      大学生的议政运动,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中国古代的三种选官制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2、科举制度:,(1)特点:,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定官员;考试内容是儒学经典2)影响:,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排斥、打击,秦刚刚统一,需要巩固君主专制;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儒学发展进入低潮,尊崇,国力强盛,建设大一统的政治需要;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文化专制,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导致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解决思想意识形态问题,不能简单地依赖于行政强制,更不能依靠暴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文化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应该善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文化的发展是连续的,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

      典例展示,1、上述三人分别对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作了怎样的贡献? 2、司马迁认为孟子的思想是“迁远而阔于事情”,怎样理解? 3、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就是“显学”,但为什么到汉武帝时期才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孔子,孟子,董仲舒,。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