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进行小组合作交流.doc
8页如何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内容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 ”是以小组为基本组成单 位,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关键词: 小组 合作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标准重点倡导的学习方式,它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其实质是以小组为基本组成单位,以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性活动为载体,以小组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以小组总体成绩和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一、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1、合理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没有组织的学习,会使课堂变得吵杂、散漫,所以编排小组是合作学习的首要前提教师在编排小组时要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举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一位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进步,让学习优秀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灵活采用活动形式(二人小组或四人小组) ,充分发挥各种分组学习的作用为了便于培养小组成员在数学学习中探索、质疑、倾听等习惯,也便于小组间的常规管理,四人小组比较合适。
2、合理分工小组划分后,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被赋予一定的职责如“组长”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汇报员”要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成果……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二、选择恰当时机,让学生适时进行交流1、在新旧知识衔接,沟通知识之间联系时进行合作交流小学数学知识大部分是从原来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发展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并设法沟通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差异,有的同学能很好地进行知识的正迁移,而有的同学却感到困难,有许多疑问等待解决这时,让学生合作交流一番,说出各自的解题思路和疑惑,相互启发,发挥互补作用,达到共同认识的效果例如,当学生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教师可让学生操作合作交流梯形、三角形等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明白,原有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原有知识的引申和发展,又是原有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进而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2、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进行合作交流教材的重点、难点,一般也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这时要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主动学习。
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攻克教学重点、难点,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例如教学“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我没有直接说出或用一连串的相关问题引出规律,而是提出一个有一定包容量的问题:“从上往下看,等号左边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移动的,等号右边小数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分组交流,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甚至争论,加深了印象,同时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3、归纳法则,规律和概念时,进行合作交流当要揭示法则、规律、概括概念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提取学生思维精华,使学生参与总结过程,锻炼学生思维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跟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有关”这一问题进行合作交流,猜想,并利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学具分组合作,相互启发,补充、辨论、进行多向信息交流,最终研究出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它底和高的关系,这时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个个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4、解答开放性题目时进行合作交流开放性习题是指一个数学问题,它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因而它的解答策略也多种多样在解答开放性题目时,采用合作交流形式,可让学生拓展解题思路,取长补短,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意识例如,教学完平面图形后,出了一道练习题:王奶奶想利用围墙(8 米)围一个鸡舍,她现在有 20 米篱笆,你能帮她围一个鸡舍吗?学生合作交流非常热烈,小组间的互补学习热情高涨,最终形成了共识,围成一个长 8 米,宽 6 米的长方形。
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长方形周长知识、展示才能的舞台,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也有很大帮助三、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1、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2、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四、多样化评价、积极鼓励要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一种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激励机制,其目的是要不断调整小组成员的各种行为和活动的规范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合作学习追求的境界1、注重整体与个体相结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的目标,而且还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因此在进行小组评价时,教师要采取个体与小组激励相结合的办法,既激励学生个体,又激励小组团体,从而更好地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有效地促进学习过程2、正确处理好组内学优生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教师首先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学困生优先发言,让他们先说出最容易思考出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三是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的见解,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过程;四是教师在组内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3、坚持行之有效的长期激励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和交流技能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首先教师要建立一套小组合作管理机制,和学生一起讨论,在哪些方面该加分或扣分,最终将激励性评价指标公布给学生,使学生有法可依,不断地用规则去规范自己的言行,并定期引导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其次,注重激励评价需要长期进行,不断促使小组成员对本组产生认同感,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培养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以激发他们强烈的合作热情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1、 《有效上课--小学数学》,光明日报出版社2、《数学课堂标准(实验稿)》3、《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基著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河池市都安县菁盛乡中心学校 李冠玉【内容摘要】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教学的生命,我们要准确把握好有效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并且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 进行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在学习中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追问和考虑的一、有效教学的意义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三位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我认为有效教学的切入点应该从推动学生在三维目标的发展上着眼,相机切入,有效的推进学生课堂学习的进程二、课堂教学的有效切入点数学课堂教师有效切入,是指教师对课堂充分的预设和课堂随机生成的灵活把控,从数学不同知识层面的构建,通过相机切入,分别激活“动情点” ,找准“连接点” ,形成“创新点” ,把握“成功点” ,从而达到课堂数学的有效引导,使数学处于高效有序之中。
1、预设引导,激活“动情点”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探究和需要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儿歌,组织一个续编儿歌的活动出示:1 只青蛙 1 张嘴,2 只眼睛 4 条腿;2 只青蛙 2 张嘴,4 只眼睛( )条腿;3 只青蛙( )张嘴, ( )只眼睛( )条腿……在不断续编的过程中,及时切入,引导学生发现应用字母表示青蛙的只数,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编出:a 只青蛙 a 张嘴,2a 只眼睛 4a 条腿2、即时引导,找准“连接点”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要讲究灵活,及时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的信息作为引导的“话题” ,如找准教学的起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等,灵活地组织教学,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出示可乐、营养快线、牛奶盒,并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见过这样的百分数,接着让学生交流、讨论每个具体的百分数的含义,然后顺势引导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3、灵活引导,形成“创新点”教师的引导不只是引导学生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而应该引导学生探索更深的东西,把学生的思维通过数学问题引向广阔的数学探索的空间,引导他们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去尝试创新,提高学生探究数学的能力。
如“面积单位 1 平方分米”的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的表面近似 1 平方分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 平方分米有多大,然后剪出一个面积是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与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放在一起比一比,再剪一次……课堂变得有趣、活泼,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丰富而又形象的学习场景,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4、激发引导,把握“成功点”成功感是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而愉快的情绪状态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重难点,恰当把握“成功点” ,引导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潜在能力,让学生人人都享受“成功之乐” 三、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1、突出重点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出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方面上去,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于课本中相对次要或起辅助作用的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看电影”一课,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看图说一说、算一算;例2是画一画、填一填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景中学习有关“8”和“9”的加减法我们可以以例1为重点,师生共同探讨得数是“8”的算式。
对例2(教学得数是“9”的算式) ,老师要大胆放手,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涂一涂,说一说,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做,学生不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更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抓好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要从整体着眼突出单元的教学重点由于在前一节课中已经重点讲授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学生也初步掌握了“凑十法” ,所以教学这节课,我们可以采取学生自己操作、探索,小组交流的形式,来体会“8加几”的多种计算方法,再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7加几、6加几、5加几的计算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教材中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全新的知识教学中就应把很少一部分是全新的知识教学中就应把这“新”的一点突出出来,作为教学的重点突出重点不是只抓住重点而舍弃非重点,教学中把教材重点孤立起来的做法是不恰当的教学新知识就必须注意提用生的已有的旧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转化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突出重点2、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教材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而不是唯一资源。
实验教材为广大教师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