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docx
16页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课内阅读(一)阅读《三峡》郦道元,完成下面小题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沿溯阻绝___________ (2)良多趣味___________ (3)空谷传响___________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第①段写出了“山之高”的特点,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4.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清荣峻茂”所展现的画面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1)欣然起行( ) (2)盖竹柏影也( )6.翻译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7.本文写月下之景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8.文中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这三者都为写人服务,写人又为突出“闲”,请你写出文中的几个闲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9.解释下面加点词语1)池非不深也( ) (2)亲戚畔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1.孟子善用排比句来说理文中画线的句子构成了排比句,说明了什么道理?12.请举一个例子来证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晓雾将歇: (2)沉鳞竞跃: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5.“猿鸟乱鸣”中“乱”字用得极好,请说说好在哪里16.文章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简要概括“山川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17.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五)阅读《富贵不能淫》一文,回答问题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18.本文作者孟子,是__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_______时期思想家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岂不诚大丈夫( )(2)必敬必戒( )20.下列选项中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彰显出人坦荡的襟怀与无比的尊严B.人的成就不由权力、地位、财富、名望来决定,而由其志向、操守、修养来决定C.孟子骂梁惠王“率兽食人”(带着野兽来吃人),直指封建君主的共同兽性,这体现其“富贵不能淫”D.孟子认为:“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内心有修养、遵循正道前行,人自然可以做的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21.孟子为什么要举“妾妇之道”的例子? 22.文中哪个词语是孟子理想人格的写照?请试举一例来证明后世对此理想人格的践行六)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面小题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3.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孙叔敖举于海:____________ (2)人恒过:____________(3)衡于虑:____________ (4)而后作:____________2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 B.苦其心志/何苦而不平C.行拂乱其所为/天子为动 D.征于色/相与步于中庭2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6.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选文中的哪句话也表达出了类似的观点?(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愚公移山(节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年且九十( )(2)聚室而谋曰( )(3)杂然相许(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北山愚公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而山不加增 学而不思则罔C.其妻献疑曰 其如土石何D.告之于帝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0.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据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囊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3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军士吏被甲( ) (2)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3)军霸上( ) (4)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33.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4.第2段是全文的中心段,表现出了主人公亚夫的什么性格特征?采用了什么手法?35.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试联系全文,说说群臣为何而惊二、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许,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①沈苍酽②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
山之腰皆弇③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④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⑤后之好事者焉选自挥敬(清)《游庐山记》)【注释】①沈:同“沉”,深沉②酽(yàn):色彩浓③弇(yǎn):覆盖④类:大抵,大致⑤诒:同“贻”,留给36.请根据文意,用“/”给划线句断句限断2处)顷 之 香 炉 峰 下 白 云 一 缕 起 遂 团 团 相 衔 出37.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1)遍山皆团团然 (2)生平所未睹也(3)敬故于是游所历 (4)以诒后之好事者焉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出山五里许,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39.庐山之美,古来共谈选文着重描写了庐山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①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②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肤所目见故夙夜③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④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
②穷兵黩武: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③夙夜:朝夕,日夜④徭役: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⑤稔(rěn):丰收4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已( ) (2)惟( ) (3)犹( )4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2)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42.从文中看,你认为唐太宗是一个什么样的君王?(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