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湖市耕地保有量规模预测研究.pdf
26页洪湖市耕地保有量规模预测研究一、洪湖市概况(一)地理位置与区位条件洪湖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东南端,东、南濒临长江,分别与湖南省临湘市、岳阳市北区, 湖北省赤壁市、 嘉鱼县隔江相望, 北邻东荆河和仙桃市、武汉市蔡甸区一衣带水,西与监利县水陆交界地势平坦,河湖密布,有“ 水乡泽国地,江汉鱼米乡” 的美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为洪湖市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洪湖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7′35″—114°05′10″,北纬 29°38′49″—30° 12′30″,全境东西长94 公里,南北宽62 公里,市域面积2528.23 平方公里,全市辖14 个镇, 1 个乡, 2 个办事处, 3 个管理区,共469 个村民委员会二)自然资源条件1、地形地貌洪湖市处于江汉平原,市域内地势自西向东南,呈缓倾斜 形成南北高, 中间低的分布,全市平均坡度为1/3000,地势广阔而平坦,其海拔高度大都在22—28.5 米之间地貌类型为冲积平原2、水文地质境内河流如蛛网, 湖泊星罗棋布, 河湖港汊纵横交错 境内大小河流41 条, 总长 538.4km,较大的河流有长江、东荆河、内荆河等湖泊众多是洪湖的市情,建国初期共有大小湖泊100 个,面积约1500k,由于围湖造田,不少湖泊已经消失,至今尚存的湖泊约为47 个,面积不足470 k。
目前最大的湖泊洪湖—洪湖的面积约300 k,是湖北省最大的湖泊3、气候条件洪湖地处中北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16.6℃,严寒期短,温暖期长;大于10℃的活动积温为5210-5350℃全年日照充足,平均日照时数为1980-2032 小时平均每天日照5.5 小时左右, 以 6-8 月为最, 达 700-750小时光热资源丰富,有利于多熟制植物生长洪湖市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060.5-1324.8mm 之间, 月平均降雨量487.6mm,为荆州之最, 但雨量分配不均匀,夏季雨量集中,大雨、暴雨增多,时有洪涝发生秋季少雨,气爽,昼夜温差大;冬季气候寒冷干燥,降雨量少, 多北风和东北风无霜期较长, 平均为 266.5 天,是江汉平原无霜期最长的县市之一4、自然资源洪湖市自然资源储量分布十分丰富,地下有煤、石油、天然气和丰富的地下水,地上河湖港汊纵横,水资源异常丰富,具有特色的是野生禽类、鱼类、菱、藕、芡等水生植物全市飞禽 167 中种,不常见的飞禽87 种,常见但数量不多的64 种其中雁、野鸭、獐鸡是洪湖著名的特产洪湖鱼类储量十分丰富,具湖北省首位。
鱼类品种共114 种,其中草鱼、鲤鱼、鳊鱼、鲬鱼等鱼类已形成规模产量,暨贝、甲鱼乌龟等名贵水产人工养殖已形成一定的产量洪湖水生高等植物68 种,莲藕、菱角、芡实、芡白等年产量占全省之首5、土壤洪湖市地貌类型为冲积平原,以第四纪冲积、湖积物为主,其土壤主要有四个土类:1.水稻土类,以种植水稻为主,占洪湖市总土壤面积的62.4%,2.潮土,通气状况较好,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沃,占洪湖市土壤面积的37.5%; 3.草甸土,占土壤面积的2.7%,分布于长江、东荆河洲滩4.黄棕土壤,土壤母质为红砂岩的风化物,零星的分布于螺山黄蓬的岗地,面积仅为845 亩,占洪湖市土壤面积的0.6%三)社会经济条件据统计, 2005 年洪湖区、市域生产总值(当年价)55.09 亿元,比上年增长12.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 亿元,增长11.45%,第二产业增加值1.30 亿元,增长12.15%,第三产业增加值2.43 亿元,增长13.15%全年农业总产值39.55 亿元(当年价),较1996 年增加 15.68 亿元,年均增长5.18%;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巩固,粮食产量保持稳定,特色农业规模扩大,全年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 70559.4hm2,粮食总产量53.17 万吨,粮食播种面积单产7530kg/hm2。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6.61 亿元,同比增长28.58%非农业人口33.16 万人,占总人口的36.44%四)耕地资源情况1、土地利用现状根据洪湖市土地利用详查资料,2005 年末洪湖市土地总面积2502.37k,其土地利用结构是: ①农用地总面积175972.18,占土地总面积的70.32%,其中耕地105121.37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2.01%;园地面积1014.88,占 0.41%;林地 5291.65,占 2.11%;其他农用地64544.28,占 25.79%②建设用地16959.19,占土地总面积的6.78%,其中城乡居民点工矿用地13677.89,占土地总面积的5.47%,占建设用地的80.65%;交通运输用地651.13,占土地总面积的0.26%水利设施用地2630.17,占土地总面积的 1.05%③未利用地57306.02,占土地总面积的22.90%,其中沙地254.45,占土地总面积的0.10%,其它未利用土地630.06,占土地总面积的0.25%河流水面12361.33,占土地总面积的4.94%;湖泊水面35525.07,占土地总面积的14.20%苇地 4446.74,占土地总面积的1.78%。
滩涂 4088.37,占土地总面积的1.63%具体结构见图1) 2、耕地利用现状2005 年末,洪湖市耕地面积105121.37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2.01%,总人口90.73 万人,人均耕地为0.1159(折合 1.74 亩),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人均耕地警戒值0.053(折合 0.8 亩) [1] ,高于全国人均耕地水平0.092(折合 1.39 亩)从耕地的类型结构来看,洪湖市耕地中比重最大的是灌溉水田,占耕地总面积的57.77%; 其次是旱地, 其比例是37.41%; 再次是菜地, 其比例是 4.82%, 三者总比例是100%见图 2)3、耕地分镇和乡现状2005 年末洪湖市耕地总面积为105121.37从各乡镇耕地数量来看,分布比较平均,其中以汊河镇、永丰、龙口镇和曹市镇的耕地面积较大,分别为9489.67、7454.92、7183.41和 6539.55,分别占到洪湖市耕地面积的9.03%、7.09%、6.83%和 6.22%;新堤办事处、滨湖镇和小港农场的耕地面积较小,分别为 1144.31、 715.09和 1189.15,占洪湖市耕地面积的1.09、0.68%和 1.13%。
从各乡镇的耕地结构上来看,灌溉水田面积比例最大的是汊河镇,面积为8021.33,占汊河镇耕地面积的84.53%; 旱地则以燕窝面积最大,为 4714.79, 占燕窝耕地62.82%瞿家湾以灌溉水田为主,其面积为1541.37,占其耕地比例的87.10% (具体见表1)二、基于粮食安全策略的耕地保有量预测(一)预测思路耕地利用目的是提供人类生活所需的农产品,这决定了耕地利用方式主要是用于种植业生产 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引致了对耕地的需求农产品的供给不仅取决于耕地数量,还与农作物的单产、 复种指数有关, 如果农作物的单产和复种指数高,则对耕地需要量少,反之,则对耕地的需要量则多在耕地需求多样化的工业化社会,为确保食物安全,人们希望研究人口食物的基本需求和食物消费对耕地的基本需求因此,研究人口食物消费对耕地的需求量的多少,离不开对农作物的单产和耕地农作物结构、复种指数的分析我们重点对农作物生产状况进行了分析,试图从农作物种植结构、粮食总产、 单产的历年变化趋势,预测耕地增产潜力,最终确定人口食物消费对耕地的需求量,即规划期耕地的保有量根据全国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参考大纲规定:耕地需求量 =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需要耕地+建设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耕地 +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 +灾毁耕地其中, 建设占有耕地按照各项建设用地预测结果;退耕还林耕地、 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灾毁耕地按照历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资料反映的变动规律和今后的变动趋势、以及相关部门规划预测。
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需要耕地量按下列步骤进行预测:(1)粮食需求量 =人均粮食需求量× 总人口(2)粮食播种面积=粮食需求量 ÷ 播面单产(3)种植粮食需要耕地=粮食播种面积÷ 复种指数(4)经济作物生产需要耕地=种植粮食需要耕地÷ 粮经比(5)实际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需要耕地=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需要耕地× 粮食自给率(二)洪湖市人口预测随着人口城镇化、城镇化的推进, 城镇非农人口必然增加,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与城市用地规模紧密联系这对道路广场、 公园绿地等基础设施提出了高的要求,这些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城乡用地规模扩张1、洪湖市人口发展趋势城市用地的多少,城市规模的大小,无不与城市人口的数量与构成有着密切关系截止2005 年,洪湖市总人口为907336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7104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69 ‰ ,出生率 7.01‰,死亡率4.32‰2、总人口预测根据历年人口统计数据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别采用自然增长法、灰色 GM(1,1)模型法及回归预测法来对洪湖市总人口规模进行预测1)自然增长法自然增长法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统计资料所形成的人口趋势,建立统计数学模型,进行外推以预测未来。
指数增长模型就是其中的一种,它也常用来推算增长人口,采用此法的前提条件是一个地区的人口数基本上按一定的比例增长,并假定该地区仍按此比例增长下去,以此进行长期预测,适用于人口机械增长率较低的地区其公式为:式中:——规划年人口数——基期年人口数(某一阶段末人口数)——某一阶段初人口数—— 预测年限m ——该阶段内年数K ——人口增长率洪湖市 1997-2005 年人口总数如下所示:从图 5 看出,洪湖市 1997-2000 年人口波动较大, 但 2000-2005 年总人口变动平稳递增,可选取此段数据运用统计外推法来预测洪湖市未来各年人口总数根据公式,通过对2000-2005 年总人口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以2005 年人口资料为预测基期,以统计外推法分别预测规划年的人口数,计算得:k= 0.006646,到 2010 年,总人口为 937890 人,到 2015 年,总人口为969473 人,到 2020 年,总人口为1002120 人2)灰色 GM(1,1)模型进行人口规模预测由于人口的发展变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国家的人口政策、人们的生育观念、经济发展水平等, 其规律性不很明显,而灰色系统可针对人口变化的外观规律性虽不强的特点,将人口观察数通过数据累加或累减生成进行处理,发现其内在规律性,从而做出预测。
①变量数据列的选择在人口统计资料中,人口总数是人口变动各个因素(如出生、死亡、迁移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灰色量的特征,可建立灰色动态模型GM(1 , 1)②灰色系统模型的建立及人口规模预测这里采用灰色系统模型中的GM(1 , 1)模型对总人口进行预测,其微分方程模型为:其中—— 人口数据生成数的变化率—— 人口数据累加生成数a,u—— 参数以 1997 年~ 2005 年洪湖市域的人口统计数据为基础数据进行预测,确定预测模型为:,预测 2010 年为 907020 人, 2020年为 921185 人预测结果是受政策影响较大,我国人口增长变化较大,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前, 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自七十年代推行计划生育这一政策,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变慢,受人口基数的影响,总人口数呈较快增长趋势,直至九十年代初的人口生育高峰后,总人口数的增长才逐渐趋于稳定,增长趋势变缓并作后验差检验:小误差概率P=1.00>0.95,方差比C=0.914779>0.35(一般),模型属一级模型预测结果为:2010 年: 907020 人; 2015 年: 914076 人; 2020 年: 921186 人3)回归预测法回归预测法 (回归模型) 是根据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利用其他变量的已知数来推断预测变量的数值,是通过表明两个或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数学方程式进行预测的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