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一:词与事物联系起来.doc
2页1词与事物联系起来苏霍姆林斯基针对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什么有些学生学习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更困难呢?因为我们在学校里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识记、保持、再现,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学习负担重,学习效果就差;学习差,就会失去信心所以,这些学生就会越学越差,最后掉入不及格的行列中了 ”他还告诉我们:“要想学生越学越聪明,必须把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要使他们把所观察到的事物与表达这个事物的词联系进来例 1(浙教版八册《登山》教学片断):师:请自读课文,用这种(前面解题介绍背景的方法 )联系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生:自读课文师:你有困难吗?谁愿意与大家交流,你学会了哪些词语,你是怎样学会的?生:我是用查字典的方法学会了“蔚蓝” ,它指天很蓝的意思生:我是用前后加起来的方法学会了“头昏目眩” “头昏”是指脑子昏沉沉;“目眩”是指眼前很模糊,看不清楚;“头昏目眩”是指……师:(出示词语)躲避 搜捕 深渊 悬崖 狭窄 头昏目眩 蔚蓝 锻炼 望而生畏老师要看看大家是否真的学会了。
抽生读词语师:请记一记这些词语记住它也有各种办法,你有什么好方法生:(自己记字形 )师:(出示右图)谁能联系图把刚才的词语写出来生:(写词语 )师:哪一位愿意将所写的词语读给大家听,并说一说写这个词的依据生:“蔚蓝” 因为天很蓝生:“陡峭” 因为山很陡生:“狭窄” 因为山路很窄……例 2(浙教版十册《月光曲》教学片断):师:你用哪个词来形容《月光曲》 生:我用“美妙”形容《月光曲》 师:为什么?生:因为月光下,像轻纱似的,很清幽;大海上微波粼粼,洒满了银光师:请你读一读师:教师觉得你没有读出美妙还有谁来形容《月光曲》 2生:我觉得《月光曲》令人陶醉因为风吹灭了蜡烛,月光像银纱;海面上微波粼粼,洒满银光,后来又刮起了大风,掀起了巨浪,盲姑娘虽然看不到,但听着贝多芬为她演奏的曲子,完全被陶醉了,好像看到了美妙的景象师:请你读一读,能否让人陶醉?生:读(该生是班长) 师:你不愧为班长出示:“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 ”请女生读女生读:(没有读出令人陶醉的感觉)师:在读时,你们脑海中有画吗?要边读边在脑海中产生画面。
请大家一起读师:出示“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岸边涌过来……”请男生读教师:范读(很投入地读) 在读时,脑海里产生了画面,这才是成功的读请男生读男生:读放音乐读分析:(1)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积累、感悟和运用,需要老师的教育智慧画面鲜艳的彩图(无论是实实在在的彩图还是脑海中展现的彩图)对小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它能将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知识世界,那些生动、形象、有趣的画面中的东西,学生也不需要作出太多的努力,就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的那种光靠干巴巴的“转达” 、 “灌输”手段,学生不但坐不住,听不进,而且即使听懂了,也记不牢2)经研究证明:用记忆代替思考,用背诵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本质的观察,这是使儿童变得愚笨,以至最终丧失学习愿望的一大弊病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就是因为老师在学习时割断了词与事物的联系如,平时,学生会写“蔚蓝” ,但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蔚蓝的天空时,却不会用“蔚蓝” 在例 1 中,老师一改以往读字音,写字形的方法,让学生看着图画写词语,把课堂变成了生活。
在例 2 中,教师教给了学生一种技能,在朗读文本时,要在脑子里产生文本所描述的场景心理学研究表明:词与事物联系进来,有利于理解和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