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吉林石化爆炸及水污染危机中的危机管理能力.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lil****ar
  • 文档编号:288316870
  • 上传时间:2022-05-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吉林石化爆炸及水污染危机中的危机管理能力表1 吉林石化爆炸及水污染危机的预警阶段:接连不断的爆炸事故时间点 标志性事件 主要利益主体在危机管理中的行为 中化或吉化 政府及领导者 公众 媒体 吉林石化双苯厂101车间爆炸前 2001年10月8日,吉林石化双苯厂苯酚车间发生爆炸火灾; 2004年4月20日,吉化集团中部基地一个容器爆炸起火,2死2伤; 2004年12月30日,吉化102厂合成气车间爆炸,3人死亡,3人受伤; 2005年1月26日晚,吉化公司辽源市精细化工厂一生产车间爆炸,2死2伤; 爆炸前,吉林石化双苯厂101车间刚经过三年一次的大检修 沉默 沉默 沉默 沉默表2 吉林石化爆炸及水污染危机的预控阶段:危机导火索时间点 标志性事件 主要利益主体在危机管理中的行为 中石油或吉化 政府及领导者 公众 媒体 -15吉林石化爆炸 2005年11月13 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101 厂) 新苯胺装置发生连续(15次)爆炸事故 14日15时,双苯厂附近的警戒解除 15日,紧急疏散的近1.2万名大学生和3万名居民,都已分别返回学校和家中,吉林市社会秩序基本恢复正常   事件定性:企业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吉林石化迅速启动消防应急预案; 中石油总部也迅速作出反应; 13日24时,吉林石化召开第一次新闻发布会,指出目前火势已得到控制,基本消除了安全隐患,没有造成大气有毒污染,苯在燃烧前有毒性,但在燃烧、爆炸后就在瞬间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

      吉林省委书记、省长王珉、吉林市委书记、市长等亲临事故现场指挥救援抢险工作; 相关部门领导都赶赴现场; 成立抢险一线指挥部; 吉林市启动应急预案中的人员疏散方案 爆炸源是苯,含剧毒,谣言开始四起; 吉林市近一半出租车自发参与救援;   吉林电视台、“都市110”、吉林交通台等迅速反应,播放危机信息及讲解苯含毒量的专业知识 -17 11月14日10时吉林省环保部门发现有大量苯类污染物由吉化公司东10号线入江口流入第二松花江,苯胺、硝基苯、二甲苯等主要污染物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最高达108倍 14日吉林市停水一天 15日吉林市恢复供水 17日吉林省松原市部分地区停水 吉化公司立即封堵事故污染物排放口,并将厂区内事故产生的污水全部引入厂内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切断了污染源; 中石油对吉林石化爆炸造成松花江水的污染情况保持沉默 吉林省政府发现污染情况后, 立即启动《吉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全力防控”,加大丰满水库的放流量,稀释 污染物 对外否认水污染 吉林当地水污染是“公开的秘密”; 下游沿江地区毫不知情   对水污染事件沉默 -20 19日 21时,污染团进入省界缓冲区,苯超标2.5倍,硝基苯超标103.6倍。

      20日 7时,在吉林界内的第二松花江汇入黑龙江省界第一个监测断面即肇源断面开始检出苯超标,表明污染带前锋已到达黑龙江省   事件定性:企业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逐步转变为重大环境污染危机   中石油和吉化对爆炸污染松花江水情况保持沉默 18日吉林省政府通知直接从松花江取水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停止生活取水,并对工业用水采取预防措施环保部门通过增加监测点位和监测频率,加强对松花江水质的监测; 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吉林省环保局分别将此次爆炸可能对松花江水质产生污染的信息通报了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及省环保局; 黑龙江省政府并未将信息公开 吉林省已经无污染 下游沿江地区毫不知情 对水污染事件表3 吉林石化爆炸及水污染危机的应急处理阶段时间点 标志性事件 主要利益主体在危机管理中的行为 中石油或吉化 政府及领导者 公众 媒体 水污染危机爆发 21日晚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临时停水的公告   事件定性:生态危机与城市公共危机并存   中石油和吉化对爆炸污染松花江水情况保持沉默 21日,黑龙江省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刘丹明确表示,“哈尔滨近期将发生地震”是谣传,市民可以放心生活,不必恐慌; 黑龙江省有关部门制订了紧急调水方案,从21日起,哈尔滨市内的高耗水行业立即停止用水; 黑龙江省卫生厅发布停水期间水质安全保障应急工作方案; 黑龙江省物价局、哈尔滨市物价局联合下达紧急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哈尔滨市饮用水及相关商品价格,并责令各商服网点将通知张贴于各商场显著位置,接受群众监督。

      11月20日中午,“哈尔滨近期将发生地震”的传言开始竞相传播; 21日下午,哈尔滨市民开始抢购饮用水,一时水贵如油; 对于官方“维修水网”的说法,大部分市民嗤之以鼻:“室外零度冰冻的天气,如何维修管道?”“供暖期管道维修从来都是分一段一段进行的,怎么会突然全市维修?”各种关于停水的传言开始出现,人们用、、短信等方式互相告知很快,传言传遍了哈尔滨的每个角落,整个城市被恐慌的情绪所笼罩在哈尔滨的各大超市及商店随处可见开着车、拿着桶、抱着箱、排队疯狂抢购纯净水的现象,且有部分商家限量销售,乘机涨价一些社区超市的纯净水价格由原来的12元一桶,卖到40多元一桶,原来卖1元钱一瓶的矿泉水,现在要价3元,且供不应求 官方媒体继续沉默; 网上流传的关于停水原因的说法有两种:饮用水网中被投入了可以导致2亿人死亡的剧毒氰化钾及氰化金钾;吉林的水源头被有毒的苯污染 22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市区市政供水管网因可能受到上游来水污染临时停水的公告   继续保持沉默 成立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省长张左己任组长; 22日下午,黑龙江省政府召开重大突发事件应对会议,就松花江水可能出现污染的防控情况进行通报和全面部署。

        22日晚,冰城开始恢复平静,商店营业,街市正常,人们对于停水的猜测和恐慌开始平息,但忍不住抱怨:早在11月18日,吉林方面已分别将此次爆炸可能对松花江水质产生污染的信息通报了黑龙江,为何哈市整整4天后才做出停水决定?既然官方早知道水污染状况,又为何直到23日才想到用活性炭粉末吸附污染带? 媒体开始向公众发布真实信息,随时告知广大公众事态的发展 23日哈尔滨发布第3次公告,与前两次公告不同的是,全城停水开始时间延迟到23日零时,但停水持续时间由前两次公告的4天变成了未知数   中石油对所属企业对松花江水体造成污染,给沿江市县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不便,给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工作带来的影响深表歉意 23日,黑龙江省政府和哈尔滨市政府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松花江水污染情况; 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宋法棠来到哈尔滨市部分企业和居民家中调研走访; 黑龙江省卫生厅发布《关于应对突发化学污染(苯中毒)医疗救治工作方案》,成立了省、市两级苯中毒医疗专家指导组,对临床病例的会诊和治疗方案进行指导 国家环保总局首次向媒体通报,受吉林石化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吉林、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启动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哈尔滨市民心态开始平和,谣言平息, 积极备战度过危机; 下游其他城市得知实情开始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应对危机 媒体继续及时向公众发布真实信表4 吉林石化爆炸及水污染危机的恢复阶段时间点 标志性事件 主要利益主体在危机管理中的行为 中石油或吉化 政府及领导者 公众 媒体 -27 24日开始,中央各部委开始介入危机管理 11月27日晚18时,停水四天的哈尔滨恢复供水   24日下午水利部工作组在松花江哈尔滨段现场勘查后,经过请示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并协调松花江防汛总指挥部、国家电网公司,同时加大丰满水库放流量; 制定并组织实施《关于恢复哈尔滨市政供水的实施方案》 吉林省副省长,吉林市委书记向哈尔滨人民表达歉意; 26日温家宝总理飞抵哈尔滨指导工作; 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在市民家中喝下了供水后的第一口水 公众心态稳定 媒体继续及时向公众发布真实信息 -27 11月22日,中国将松花江污染事件的有关情况正式向俄罗斯方面通报此后中国每天都即时向俄方通报水质情况和监测结果 12月29日,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政府宣布,松花江污染带尾部残余当天已全部移出哈巴罗夫斯克市区阿穆尔河(黑龙江)水域哈巴罗夫斯克边区政府紧急状态委员会决定自即日起解除紧急状态。

        俄罗斯国会议员提出因环境污染应向中国提出赔偿; 11月26日,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约见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代表中国政府对此次污染事件给俄罗斯人民可能带来的损害表示歉意 12月4日温家宝总理就松花江水污染致信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表示中方会以负责任态度处理水污染问题 12月5日,中国政府向俄方无偿提供150吨活性炭和一批用于水质快速检测苯类污染物的色谱仪为使色谱仪能尽快得到应用,中方派专家组来俄罗斯对设备进行调试,并对俄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12月7日,由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外交部和黑龙江省代表组成的松花江水污染问题联合工作组7日启程赴俄罗斯展开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向俄方通报水污染情况,介绍中方已经并将继续采取的减少污染的措施,表达愿同俄方共同努力,尽快消除灾害后果的意愿 12月12日,为了保证俄罗斯沿江城市的取水安全,应俄罗斯要求,经我国政府批准,黑龙江省将在抚远水道入口处实施临时筑坝堵污工程,阻止污染水团流入乌苏里江 12月20日,俄罗斯与中国军人在市区南方60公里运河抢筑水坝,以阻止污水进入哈巴罗夫斯克人口最稠密地区 12月26日,中国向俄罗斯提供的新一批400吨用于消除松花江污染的活性炭运抵哈巴罗夫斯克市。

      俄罗斯民众怀疑地方政府为了政治利益隐瞒真相,人们害怕明年春季冰块溶化后可能造成更严重污染哈巴罗夫斯克谣言满天飞,有人谣传中国在吉林省秘密制造化学武器,甚至谣传中国军方有毒火箭燃料外泄到松花江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也成了俄远东城市哈巴罗夫斯克市的热点话题,媒体密切追踪事件的进展;俄罗斯的一些聊天网站上出现辱骂中国人以及呼吁惩处当地中国移民的声音 2005.12 12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指出,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国家环保总局作为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事件重视不够,对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对这起事件造成的损失负有责任 中石油决定免去吉林石化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于力的职务,接受国务院工作组和吉林省事故调查组的调查;责成吉林石化分公司免去双苯厂厂长申东明、苯胺二车间主任王芳的职务,接受事故调查 解振华辞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职务; 12月6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及重大水污染事件国务院调查组正式在北京成立组长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副组长由来自安监总局、监察部、国资委、环保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吉林省人民政府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的七位副部级官员组成; 2006年1月24日,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北京表示,《松花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已经基本完成并将全面启动,松花江水污染防治将纳入全国的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重点。

      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优先保护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到2010年确保流域内90%以上的水源地水质要达标 2006年2月1日,由于担心春季冰雪融化后,黑龙江地区生态资源将再次面临污染威胁,俄罗斯开始对黑龙江的生态和水质进行大规模考察,这项考察持续到10月份在考察过程中,俄罗斯科学家对黑龙江的河床淤泥、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