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勘查类型与工程间距、矿山生产建设与矿床规模划分、一般工业要求、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及其转换关系.pdf
8页DB64/T 17562020 10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勘查类型与工程间距 A.1 勘查类型划分的主要地质因素分类 A.1.1 矿体(层)规模 大型:矿体(层)长度1000m; 小型:矿体(层)长度1000m A.1.2 主矿体(层)内部结构复杂程度 简单:矿体(层)矿石类型单一,质量稳定,不含脉岩和夹层(石);或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 石类型,但建筑石料矿等级类型一致; 复杂:矿体(层)由两种以上矿石类型构成,且质量等级不一致,需分采分别加工;或矿体(层) 矿石类型单一,但有脉岩、夹层,增加了开采难度和成本 A.1.3 矿体(层)厚度稳定程度 稳定:矿体(层)连续,厚度变化小或呈有规律变化,厚度变化系数40% 一般:矿体(层)基本连续,厚度变化不大,局部变化较大,厚度变化系数40% A.1.4 构造复杂程度 简单:矿体(层)呈单斜或宽缓向、背斜,无断裂或虽有小断裂,但其两侧矿石质量等级类型不变; 复杂:有较大断裂切割,或有较宽的破碎带,岩石破碎严重或裂隙两侧硅化蚀变,致使蚀变岩石或 破碎角砾为夹石不能利用 A.1.5 覆盖层发育和风化程度 一般:覆盖层不发育,矿体(层)裸露良好,覆盖率70%。
矿体(层)未见风化; 发育:覆盖层发育,矿体(层)大面积被覆盖,覆盖率70%矿体(层)弱风化 A.1.6 岩溶发育程度 不发育:矿床岩溶较少,不发育 一般:矿床岩溶少发育或较发育 DB64/T 17562020 11 A.2 矿床勘查类型 建筑石料矿床勘查类型见表A.1 表A.1 建筑石料矿床勘查类型 勘查类型 第勘查类型 (地质条件简单型) 第勘查类型 (地质条件一般型) 矿体(层)规模 多为大型 不分 主矿体(层)内部结构复杂程度 简单 复杂 矿体(层)厚度稳定程度 稳定 一般 构造复杂程度 简单 复杂 覆盖层发育和风化程度 一般 发育 岩溶发育程度 不发育 一般 A.3 勘查工程间距 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勘查工程间距见表A.2 表A.2 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勘查工程间距 勘查类型 勘查工程间距(m) 第勘查类型(地质条件简单型) 400 第勘查类型(地质条件一般型) 200 注1:本表为不同类型矿床探求控制资源量勘查工程间距的参考值,对勘查工程不能满足要求的局部问题,例如: 对矿体(层)覆盖层和风化层的控制,应在勘查剖面上和剖面间适当加密工程;对首期开采地段,当基本勘 查工程间距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适当增加工程。
注2:不同勘查类型不同地质可靠程度的资源类型间工程间距的差别,不限于加密或放稀一倍,可视实际需要而定 注3:根据地质因素允许有过渡类型 注4:当勘查区范围较小,无法满足工程间距要求时,应至少有3条勘查线 DB64/T 17562020 12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与矿床规模划分 B.1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划分见表B.1 表B.1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划分 分级 开采矿石量 (万立方米/年) 开采矿石量 (万吨/年) 大型 100 260 中型 10050 260130 小型 50 130 B.2 矿床规模划分见表B.2 表B.2 矿床规模划分 分级 资源储量规模(万立方米) 大型 5000 中型 50001000 小型 1000 DB64/T 17562020 13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一般工业要求 C.1 质量要求 C.1.1 普通建筑石料用化学成分一般要求 普通建筑石料用灰岩化学成分一般要求 (见表C.1) ; 普通建筑石料用白云岩化学成分一般要求 (见 表C.2)一般要求中有其中一项满足,应按照普通建筑石料评价。
表C.1 普通建筑石料用灰岩化学成分一般要求 矿石 类别 化学成分(%) 备注 CaO MgO K2O+Na2O fSiO2 石英质 燧石质 灰岩 45 3.5 0.8 6 4 表C.2 普通建筑石料用白云岩化学成分一般要求 矿石 类别 化学成分(%) 备注 MgO CaO+MgO 酸不溶物 SiO2 白云岩 16 49 7 4 C.1.2 普通建筑石料物理性能一般工业要求 不同岩石类型普通建筑石料质量一般要求(见表C.3);普通建筑石料物理性能一般工业要求(见 表C.4) 表C.3 不同岩石类型普通建筑石料质量一般要求 项目 指标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岩 抗压强度(水饱和)MPa 30 60 80 DB64/T 17562020 14 表C.4 普通建筑石料物理性能一般工业要求 测试项目 质量指标与等级 备注 I类 II类 III类 硫酸盐及硫化物 (按SO3质量计)% 0.5 1.0 1.0 坚固性 (质量损失)% 5 8 12 采用硫酸钠溶液法经5次循 环后的质量损失 岩石饱和抗压强度 Mpa 90 60 45 立方体试件尺寸5050 50(mm);圆柱体试件尺寸 直径与高均50(mm)。
碎石压碎指标% 10 20 30 碱集料反应 经集料碱活性检验(岩相法) ,骨料被评定为非碱活 性时, 作为最后结论 若评定为碱活性骨料或可疑时, 作测试,在规定的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 0.10% 普通建筑石料公路加测项目指标要求 (见表C.5) ; 普通建筑石料铁路一般项目指标要求 (见表C.6) 表C.5 普通建筑石料公路加测项目指标要求 测试项目 质量指标 公路抗滑表层用粗集料技术要求 高速、一级公路 其他公路 磨光值(PSV) 42 35 磨耗值(道瑞法) (AAV) 14 16 磨耗值(洛杉矶法) (AAV) 30 60 冲击值(LSV)% 28 30 表C.6 普通建筑石料铁路一般测试项目指标要求 测试项目 质量指标 用作铁路轨道梁和轨道板的 碎石料,应加测氯离子含量 0.2%,岩相法检验,石料 无潜在碱活性 C30C45 下部结构技术要求 C50预制箱梁 技术要求 抗压强度(Mpa) 80 100 吸水率(%) 2 1 压碎指标(%) 10 10 坚固性(质量损失)% 8 5 DB64/T 17562020 15 C.1.3 普通混凝土用粗骨料质量指标要求(见表C.7) 表C.7 普通混凝土用粗骨料质量指标要求 项 目 技术分类 类 类 类 含泥量(%) 0.5 1.0 1.5 泥块含量(%) 0 0.2 0.5 针状和片状颗粒含量(%) 5 10 15 有机物(比色法) 合格 合格 合格 卵石压碎指标(%) 12 14 16 吸水率(%) 1.0 2.0 2.0 空隙率(%) 43 45 47 C.1.4 普通建筑石料(卵石、碎石)颗粒级配(累计筛余量)要求(见表C.8) 表C.8 普通建筑石料(卵石、碎石)颗粒级配(累计筛余量)要求 粒 级 公称 粒径 (mm) 筛孔(mm) 2.36 4.75 9.50 16.0 19.0 26.5 31.5 37.5 53.0 63.0 75.0 90.0 连 续 粒 度 510 95 100 80 100 0 15 0 516 95 100 85 100 30 60 0 10 0 520 95 100 90 100 40 80 0 10 0 525 95 100 90 100 30 70 0 5 0 5 31.5 95 100 90 100 70 90 15 45 0 5 0 540 95 100 70 90 30 65 0 5 0 单 粒 粒 度 1020 95 100 85 100 0 15 0 16 31.5 95 100 85 100 0 10 0 2040 95 100 80 100 0 10 0 31.5 63 95 100 75 100 45 75 0 10 0 40 80 95 100 70 100 30 60 0 10 0 DB64/T 17562020 16 C.2 矿山开采技术条件要求(见表C.9) 表C.9 普通建筑石料矿山开采技术条件要求 可采 厚度 (m) 夹石剔 除厚度 (m) 最低开采标高 露天采矿场最 终边坡角 露天采矿场 底盘宽度(m) 剥采比 (m 3/m3) 爆破安全 距离(m) 2 1 不低于当地侵蚀基准面, 如在技术经济可行条件 下,可适当低于当地侵蚀 基准面 松散状矿: 45 岩石状: 50 60 小型:20 大中型:60 0.5:1 300 注:剥采比一般不宜超过本地经济合理剥采比, 一般不大于0.5:1(m 3/m3),当剥采比超过一般要求时, 由当地市县自然资源局组织地质勘查单位与投资方共同论证确定。
DB64/T 17562020 17 D 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及其转换关系 D.1 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及其转换关系图 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及其转换关系见图D.1 图D.1 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及转换关系示意图 D.2 资源量和储量的相互关系 D.2.1 资源量和储量之间可相互转换 D.2.2 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可转换为储量 D.2.3 资源量转换为储量至少要经过预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 D.2.4 当转换因素发生改变,已无法满足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要求时,储量应适时转换为资源 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明资源量 证实储量 资源量 推断资源量 控制资源量 可信储量 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