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深圳城市空间拓展的路径选择_林先扬done.pdf

3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3368846
  • 上传时间:2017-08-0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20.22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38 FORWARD POSITION IN ECONOMICS Feb. & Mar. 2005深圳城市空间拓展的路径选择经 济全球化, 特别是我国成功入世将进一步与世界经济体系接轨的发展背景下, 深圳城市发展其越来越受到来自国内外城市群的竞争压力 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的深入发展, 深圳的持续发展客观上也要求对城市空间进行全方位的拓展来谋求其经济长远持续的快速发展一、 深圳城市空间拓展的新机遇可以说经济全球化、 港澳回归、 大珠江三角洲经济整合以及 CEPA 的实施为深圳经济与周边区域合作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从发展机遇看, 由于港澳回归使深圳所处的地区获得外资、 外国先进技术和信息的机会增加, 有利于加快该地区经济全球化进程未来的城市不仅要在竞争中求生存, 还要在合作中谋发展 目前, 深圳因产业链和市场链的作用在功能上已形成一个关联度极高的经济体, 深圳应当寻求经济发展的统一规划和配合, 共同提高产业衔接和配套水平随着市场化、 全球化、 信息化浪潮的推进, 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性大大增强, 城市发展必须走出自我封闭和各自为政的圈子, 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发展趋势 深圳域内经济行为跨越行政区域的发展及空间组织成为必然, 当前对深圳造成直接影响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有 : 港深经济一体化进程 ; 跨境的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 (珠江三角洲加上港澳地区) 一体化进程 ; 泛珠江三角洲地区 (粤、 桂、 湘、 赣、 闽等 9 省区, 加上港澳地区为 9+2 ) 一体化进程以及正在筹建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深圳与周边这些省区的合作与发展将构建新的发展格局。

      二、 深圳城市空间拓展的功能定位与价值取向城市的发展必然处在开放复杂变化的动态之中, 更直接、 更深刻地受到来自国内外政深圳城市空间拓展的路径选择■林先扬摘 要 :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快, 深圳必须通过空间拓展来谋求其经济长远持续的快速发展 本文分析当前城市空间行为的背景与条件以及对价值取向进行审视, 并对其路径选择展开分析, 寻求城市向持续高效方向发展关键词 : 深圳 ; 空间拓展 ; 路径选择 ; 持续发展城市话题METROPOLITAN TOPICS39FORWARD POSITION IN ECONOMICS Feb. & Mar. 2005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多重影响 尽管深圳同周边的城市相互竞争仍然存在, 但竞争的形式将以更规范的规则代替, 从竞争开始走新一轮经济互动与合作发展,特别是城市之间在区域产业发展、 产业体系空间扩散及其空间结构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共同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赢得新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合作与发展中, 在区域共同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寻求各自更大的发展 其中, 深圳要从 “立足泛珠三角、 辐射全国、 融入全球” 的发展战略出发, 以联合、 带动与服务为主线,跳出 2000 多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范围,在泛珠三角的更大地域空间组合上重新审视和思考深圳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

      从深圳目前具备的区位、 交通、 体制、 产业基础优势来看, 其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建成华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从长远意义上看, 深圳经济竞争战略目标就不仅要自己整合经济资源, 而且也要把整个城市放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经济发展大格局中谋划发展 着眼于完善产业配套链、 升级和整合优势产业及现代产业集群, 与周边协同发展, 同时主动融入泛珠三角区域, 广泛参与分工合作, 迈向现代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深圳参与国际分工, 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将承担着一定的国际分工 香港、 广州由区域中心节点功能向更为广泛的整合功能转型,而相应的功能正逐步由周边的城市承担 深圳的金融、 信息、 物流等优势和成熟的市场经济意识, 需要与内地的腹地空间相结合 深圳重点发展商业、金融和服务等功能, 向商贸、 物流、 金融和信息一体化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迈进三、 深圳城市空间拓展的路径选择1 、 深圳城市内部经济空间的重构目前, 深圳市总占地面积为 2020 平方公里, 除去农业保护、 水源保护等不可建设用地, 可建设用地总量为 761 平方公里 2000 年, 第五次人口普查深圳的人口为 700 万, 但据有关部门测算, 深圳的实际人口数已经超过 1000万。

      随着人口的迅猛增长和城市土地的不断开发利用, 土地资源已十分有限2003 年深圳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深圳特区内可开发利用土地面积只剩下22 平方公里, 而特区外尚待开发土地面积也只有 250 平方公里在深圳市内部的第一圈层为全市的中心城区 ; 第二圈层为次级功能中心和先进产业聚集区 ; 第三圈层为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区 在第一圈层的特区已经处于 “过度开发” 边缘的情况下, 第二圈层将成为未来 5 年城市建设的亮点,其功能将向综合性城区转化升级 可见深圳的企业完全可以将其工厂沿交通干线以梯度或等级扩散的形式向外转移这样不但可以推动城市产业转移形成深圳市的产业链、 技术扩散链和市场分工链还可以使城市产业的成长与和发展空间得到不断拓展与国内其它城市相比较, 在 “十一五” 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 深圳市在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上不断完善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 一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建设, 形成以高速公路、 城市主干道系统和市际轨道快速交通网, 同时构筑以海、 陆、 空对外交通通道, 如今深圳市已具备了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以及发达的通讯网络, 进一步增强了其在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2 、 深港都市圈的协作与整合从 1979 年到 2003 年广东经济运行的这 20 多年中, 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共有 103004 个, 其中来自香港、 澳门的有 82316 个, 占了 79.92% ;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1404.79 亿美元, 其中来自香港、 澳门的有 977.36 亿美元, 占了 69.57% , 这些项目大部分都落户珠江三角洲地区, 使得产业发展的 “前店后厂” 模式空前发展 显然港资一直在深圳的外来直接投资中占有大半的比重 由于香港与深圳两个城市在地域空间上连为一体, 香港和澳门在主权上的相继回归, 在 “一国两制” 的前提下,通过物资、 资本、 技术、 信息、 人才的双向交流, 扩大在金融保险、 信息服务、 科技教育、 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 现在深圳市的经贸关系正从垂直型的 “前店后厂” 模式向全方位、 立体的整合转变, 各种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布局都趋向于合理化, 客观上促进深港都市圈多元化整合事实上, 深圳的体制和政策优势正弱化, 在寻求自身发展上, 两地经济动力和自然条件的同质性 ( 外力推动的开放型经济、 区位、 港口 ) 和产业互补性 ( 际化的服务业与深圳国际化的制造业 ) 、 要素互补性 ( 香港的资金、 市场与深圳的土地、 人力和高科技 ) , 制度资源的互补性 ( 香港资本主义的市场体制与深圳社会主义的市场体制 ) 等形成了两地资源组合的基础条件。

      培育深港都市圈, 积极参与大珠三角的经济整合, 拓展 “泛珠三角” 腹地资源, 使深港都市圈特有的区位优势与腹地优势最终结合是必然选择 在 CEPA 的制度框架下, 两地经济的整合进入更广泛领域和更深的层次, 它必将在大大降低营运成本的同时, 大大提升两地的竞争实力3 、 深圳与周边腹地的有效联合25 年来所形成的外向型经济格局使深圳经济对境外市场过度依赖, 其经济发展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较大 20 多年来, 深圳利用其体制、 政策、 区位及投资环境等方面的优势, 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普通劳动者和大批的专业、 技术及管理人才 与全国各地建立起明显的辐射状的经济联系结构 然而, 在改革开放最初的十几年里, 深圳建立的是“两头在外”、 “大进大出” 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体系, 对周边地区以及内地的经济联系主要在贸易联系和劳动力流动两个经济联系环节上, 对国内的经济辐射作用不强根据新的动态的区域圈层理论,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经济核心区与经济腹地已经不是简单的支配与依附关系, 而是一种更为平等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分工的关系 在这种新型的关系城市话题METROPOLITAN TOPICS40 FORWARD POSITION IN ECONOMICS Feb. & Mar. 2005中, 深圳在制定自身发展战略的时候,应该更多地考虑经济腹地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积极主动地做好合作和互动工作, 共同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在 CEPA 的框架下, “粤主制造、港主服务” 本身就是大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广东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提升阶段, 而周边 8 个省区相继进入类似于广东上世纪 90 年代高速工业化的发展时期, 因此, 生产服务体系的支撑, 是 9 个省区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条件, 这也是深圳在 “泛珠三角” 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同时深圳市完全可以把西北及大西南腹地纳入发展中, 使经济腹地获得延伸 将低层次的加工企业和劳动密集企业北移京九和京广线,发挥沿线土地、 劳动力资源的优势, 使京九和京广铁路线成为其真正有效的经济腹地 事实上, 深圳除了在深入腹地投资以外, 还要有双边合作的姿态, 为周边其他城市输送庞大资本, 输送专业服务, 同时利用其他城市的内部市场和资源, 为深圳企业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深圳经济的发展受国际和国内两大发展背景的双重影响, 当前我国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已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和要求 我国产业发展的变化 : 首先,不再是追求数量扩张, 而是要在产业发展的科技水平和效率上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据此, 结合深圳产业发展实际, 必须转变增长方式, 从以数量扩张为主转向以提高产业素质和产业增长质量为主 ; 其次, 不再是解决短缺和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的失调问题, 而是推进产业结构扩充和解决供求结构失衡问题 ; 再次, 产业发展以行政和计划手段为主转为以市场机制为主。

      从国家产业发展上, 深圳与周边区域合作与发展要以国家经济发展为导向, 坚持以市场化为切入点, 将高技术化、 高加工度化的产业和服务业联系作为合作重点, 强化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素质, 并注重规模效应形成4 、 跨区域基础设施与物流体系空间接合深圳作为全国唯一的海陆空立体口岸城市, 从发展的形势来看深圳城市空间拓展越来越需要建设共同或相互有影响的基础设施体系 如连接区内的港口、 机场、 各种管网及区域间的交通基础设施等, 高效、 完善、 统一的区域基础设施体系是实现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在空间流动的必要保障, 决定着深圳同周边的参与程度 深圳市内部空间上己经产生了 3 条明显的产业密集带 :( 1 ) 从深圳市的蛇口起, 经深圳市的西乡、 沙井、 东莞市的长安、 虎门、厚街、 至广州市的黄埔、 芳村的广深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密集带 ; ( 2 ) 从深圳市的盐田起, 经深圳市的布吉、 东莞市的凤岗、 塘厦、 清溪、 樟木头、 常平、石龙至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深铁路产业密集带 ; ( 3 ) 京九铁路沿线产业密集带 这些产业密集带构筑了深圳市强大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的完整产业体系在产业空间发展上, 依托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完善将会密切深圳同周边的产业联系, 增强了华南地区与华东、 华北和西北地区的通道衔接, 奠定新的发展局面。

      无疑深圳将充分利用其口岸优势、 国际大港口优势、 海陆空联运优势、 物流枢纽城市优势, 为合作区域内各省区提供全方位、 多层次、 现代化、国际化的物流服务, 为 CEPA 签署后使香港的高质量的服务业可以联合深圳进军内地, 并刺激经济的发展四、 结语深圳城市空间拓展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区域经济的联系、 组织、 分工、 竞争以及合作的多重关系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强化 “跨” 城市合作的力量和跨区域的竞争与合作 在城市化与工业化藕合作用下的深圳城市空间拓展还有新的命题有待解决 :1 、 城市与周边经济整合是基础设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