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综合检测卷(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通用).doc
15页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1. 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正常人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是由于( )A. 视网膜可以前后调节移动 B. 眼球前后径可以随时调节C. 瞳孔可因光线的强弱缩小和扩大 D. 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答案】D【解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其中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晶状体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D正确2. 小刚爷爷奶奶都是近60岁老人,爷爷平时戴眼镜,看书时则摘掉眼镜;奶奶相反,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要戴眼镜,小刚爷爷和奶奶眼镜的镜片最可能是( )A. 变色镜和凹透镜 B. 凸透镜和变色镜C. 凹透镜和凸透镜 D. 凸透镜和凹透镜【答案】C【解析】老花眼是指上了年纪的人,逐渐产生近距离阅读或工作困难的情况,这是人体机能老化的一种现象,老花眼医学上又称老视主要是由于晶状体硬化,弹性减弱睫状体收缩能力降低而致调节减退,近点远移,故发生近距离视物困难,这种现象称为老视。
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爷爷平时戴眼镜,是为了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书时离得较近不需要戴眼镜表明爷爷是近视眼,近视眼佩戴凹透镜;奶奶平时不戴眼镜,说明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书时离得较近,为了看清要戴眼镜,表明奶奶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因此奶奶是老花眼,老花眼需要佩戴凸透镜3. 在无碘的水中用无碘食物饲养蝌蚪,最可能的结果是蝌蚪( )A. 不能发育成蛙 B. 发育成甲状腺肿大的蛙 C. 发育成正常的蛙 D. 很容易死亡【答案】A【解析】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在无碘的水中用无碘的食物喂蝌蚪,最可能的结果是蝌蚪不能发育成蛙,A正确4. 杨朔不小心手指被利刃划破,疼痛难忍,但他仍然紧咬牙关不吭声此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路线是( )①传出神经 ②感觉神经 ③腮部肌肉 ④手部感受器 ⑤脊髓 ⑥脑A. ④②⑥⑤③① B. ②⑤①③⑥④ C. ②③④⑤⑥① D. ④②⑤⑥①③【答案】D【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杨朔手指被刀划破,疼痛难忍,但他紧咬牙关不吭声,这时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手上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他在缩手后紧咬牙关不吭声,此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可见D正确。
5. 生来就有的反射是简单反射以下属于简单反射的是( )A. 望梅止渴 B. 谈虎色变 C. 孔雀开屏 D. 鹦鹉学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望梅止渴、谈虎色变、鹦鹉学舌都是复杂反射;孔雀开屏是孔雀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为一种繁殖行为,因此是简单反射考点: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6. 眼球内折射光线的主要结构是 ( )A. 晶状体 B. 角膜 C. 玻璃体 D. 瞳孔【答案】A【解析】眼球就是一个成像系统,物体发出的光线经眼球折光系统的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光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把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等结构都对光线有折射作用,但具有折射作用的主要结构是晶状体,A正确7. 关于大脑、小脑、脑干依次叙述正确的是( )①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神经中枢 ②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③有调节呼吸、心跳、血压的神经中枢 ④传导联络的功能 ⑤是躯干、内脏联系的通路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②③【答案】D【解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①大脑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中枢,正确;②小脑能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正确;③脑干有调节呼吸、心跳、血压的中枢,正确,④脊髓具有传导、联络的功能,错误;⑤脊髓是躯干、内脏联系的通路,错误,可见,D正确。
8. 学习生物学知识时,如果用流程图将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联系起来,便于我们梳理和掌握下面的流程图错误的是( )A. 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听觉神经→大脑B. 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C. 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D.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左心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可用流程图表示为: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听觉神经→大脑,A错误;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神经冲动沿反射弧传导,B错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用流程图可表示为:→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视觉,C错误;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根据血液流动的途径的不同,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即体循环的止点是右心房,而不是左心房,D正确。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9. 有人看到别人吃酸杏时,自己也会分泌唾液,这是一种反射现象下列叙述与这种反射现象的特点不相符的是( )A. 是后天形成的 B. 属于低级神经活动C. 可以消退或减弱 D. 图中的①处参与该反射的完成【答案】B【解析】人看到别人吃酸杏时,自己也会分泌唾液,这种反射现象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后天性复杂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反射活动,可以消退或减弱点睛: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10. 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 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 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相同的C. 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 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答案】A【解析】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A正确;反射指的是生物体感受外界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弧的组成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因此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并不是相同的,B错误;反射弧完整是出现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反射弧完整就出现反射活动,出现反射还需要有适度的刺激,如果刺激过小或过强,反射活动都不能发生,C错误;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而不是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D错误。
11. “望梅止渴”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 )A. 大脑皮层 B. 脊髓 C. 脑干 D. 小脑【答案】A【解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望梅止渴是人出生后产生的,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属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条件反射,A正确12. 6月6日为世界爱眼日,2020年世界爱眼日主题是“关爱青少年眼健康”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近视的人数居世界之首下列措施中不能预防近视眼的是( )A. 看书写字时控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 B. 发现视力下降立即佩戴近视镜C. 看书写字一小时左右就应休息远眺 D. 坚持认真做眼睛保健操【答案】B【解析】看书时书与眼的距离越近,晶状体的曲度越大,眼睛越容易疲劳,时间长了会形成近视,因此要控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A不符合题意;发现视力下降后,还不一定就是形成了近视,应该注意用眼卫生,预防近视的发生,不要立即佩戴近视镜,B符合题意;看书一段时间后应远眺几分钟,可以放松睫状体,使晶状体的曲度变小,有利于促进眼的血液循环,保护视力,C不符合题意;按时做眼保健操,可起到调整眼及头部的血液循环,调节肌肉,改善眼疲劳,能预防近视,D不符合题意。
13. 对被烫的手马上缩回来,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因疼痛才缩手 B. 疼痛和缩手同时发生C. 先缩手,后知疼痛 D. 无法判断【答案】C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14. 某患者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后,出现休克现象,若要使其尽快苏醒,可适量注射( )A. 血浆 B. 葡萄糖 C. 球蛋白 D. 生理盐水【答案】B【解析】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给患者注射胰岛素后,体内的葡萄糖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迅速合成糖元和被分解,使患者出现低血糖而处于休克状态,要使其苏醒,可适量注射葡萄糖使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恢复正常,B正确15. 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则小白鼠的耗氧量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别表现为( )A. 增加、降低 B. 增加、增强 C. 减少、降低 D. 减少、增强【答案】B16. 飞机起飞和降落时机舱内的气压均会发生剧烈变化这时,乘务员往往要求乘客张大嘴或咀嚼口香糖这主要是为了保护( )A. 咽鼓管 B. 鼓膜 C. 听小骨 D. 耳蜗【答案】B【解析】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通常发给每位乘客一块口香糖,嚼口香糖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击穿鼓膜,B正确。
17. 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 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到兴奋C. 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D. 神经元包括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两部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 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 冲动可见D符合题意考点: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18. 既有外分泌腺,又有内分泌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