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道德经读书笔记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docx
8页2024年道德经读书笔记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 道德经读书笔记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 【道德经经典名句】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行至计,故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寻寻呵不行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道德经现代汉语解读】 道,看它又看不见它,这叫微想听它又听不到,称为希摸它又摸不着,叫夷三者不行揣摩,所以混在一起 一,其上不清楚不光明,其下昏暗不清,长长的连绵不绝,不行描述,又似乎没有这就是没有形态的状态,没有实体的样子,这就是特别微妙,又辽远到不行探究的状态跟着道的后面看不到它的结束,迎着它又看不到它的起先看今日的道是怎么运行的,应用道的法则于生活中看看结果,就可以推断古代道是怎么运行的,这就是道的规律 【道德经感悟赏析】 这一章是老子对于天之道的描述,也是老子的宇宙观微,悄无声息希,织布,孔大的称希,我们可以理解为稀有的意思夷,平坦的意思一,是指世界混沌状态。
道生一,道是源头,一是道落实到世界的体现,是世界最初的状态这里老子讲的是道介于有与无之间,无论视觉、听觉,触觉都触摸不到,但又的确存在 沕,微妙,望,边际,辽远这里老子告知我们,道是无影无形的,我们好像能够看到又看不清晰道是超越时空存在的,我们看不到它的起先,也望不到它的结尾 道的运行规律我们是可以找到的道的运行规律亘古不变的,我们可以依据今日道的运行规律推断自古以来道的规律其方法就是把道的法则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看看结果,就能够明白道的运行规律这是老子告知我们道的学习方法 这一章讲的是天之道老子总是从天之道中推演出圣人之道,所以道德经的行文结构总是讲一段天之道,然后阐述圣人之道老子眼中的道是模糊不清、混沌的,无法描述的,但又确的确实存在的这是老子的宇宙观,我们发觉老子是高超的,又很科学因为在他的那种年头对于宇宙的了解很少,事实上直到现在,我们对于宇宙的了解仍旧很有限,科学说宇宙中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暗物质、暗能量,而我们对此一窍不通,英国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存在平行空间老子的做法是明确道的存在,也承认描述不清,而不是像宗教那样描绘出自己认为的明确世界所以,道家并不是宗教。
后来的道教与道家有一些关系,但并不亲密,而且本质上是不同的 道德经读书笔记及感悟赏析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最终无难 【现代汉语解读】 以无为的看法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以小为大,以少为多对于怨恨要以恩德来回报对难的事有所图谋就要从它简洁的地方起先,要做大事就要从细微环节上一点点去做天下的难事都是从简单的事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点点滴滴小事做起所以圣人不说要做大事,但是从点滴小事做起最终做成了大事轻易的承诺就肯定会失信,把事情看得太简单结果做事中必定会有许多困难出现所以有道的领导者做事都严谨仔细的当作大事来做,做起事来就最终没有困难 【延长解读】 为无为就是以无为的心态去做事就是没有特殊剧烈的企图心,不是为了我获得什么什么去做事,我放轻松,轻装前进,放下企图心去做事,反而会做得更好事无事,也是一样的道理,就是以无事的心态去做事,这样做事情结果反而做得更好,境界更高。
无味,可以说明成朴实和本真的心态,你以这种朴实和本真的心态去体会人生的话,那么您的人生肯定会体会出更多的精彩来所以,消退企图心,轻装前行,凡事尽力而已,这样收益反而越来越多,境界也会越来越高 老子讲的意思是,把小事当作大事去做,把细微环节当作重要的事去做,把少的东西当作多的东西去做也就是说,你看着那东西少,你觉得任务很小,但是你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一个特殊多的事去仔细去做,这是做事的详细方法这其实是我们生活中最大的真理,也就是说,每一个有所成就的人,他莫不是把这小事做好了,不断提升积累,然后最终成为高手所谓细微环节确定成败,就是这个道理我在工作中是,遇到这样的一位上级机关的领导,虽然他并不懂林业,但每一件事不管我们的认为重要或者不重要,他都很仔细对待,都当作重要的事情来做,或者来要求我们来做,结果他始终把工作做得好好的 孔子说以直埋怨,以德报德,而老子说以德报怨后世就为这个问题起先争辩了,争辩究竟老子高超还是孔子高超其实这是没有搞清晰两者讲话对象究竟是谁老子《道德经》写的是管理的内容,是给管理者,最高管理者写的,所以,在当年老子这些东西都是治国的内容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假如你是是公司的最高领导,下面的员工由于种种缘由有怨言,那么作为公司的管理者应当怎么办?莫非立刻以怨报怨,与员工斗争,甚至开除员工吗?长期这样做确定不合适,那样的话你的公司可能很快就倒闭了。
作为领导,应当反思自己的管理问题,主动感化员工,解决问题,接着赐予恩惠,让员工成为一个善人,这就叫埋怨以德孔子讲话对象基本都是老百姓,普遍人对于一般人不能用领导者的标准要求他,而是要求坚持以直埋怨的道德底线直就是公允、正直,譬如起争吵了,要裁决,上法院,这是以直埋怨老百姓之间能保持一个直,一个公允这就特别好了 另外一个角度,强者对于弱者以德报怨,显示出强者的气度、格局譬如,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蔺相如是相国,大权在握,但面对廉颇的挑衅主动避让,这是以德报怨廉颇知道真相后也被感动,负荆请罪,这是历史上出名的将相和同等的双方只要以直报怨就行,社会显得公允而弱者对于强者说以德报怨,那是自欺欺人的软弱行为譬如抗战成功以后,我们不敢向日本索赔、不敢到日本驻兵、不敢管辖硫球群岛,都是一种软弱行为,美其名为以德报怨,这是典型的自欺欺人 与以德报怨相对应的是以怨报德你始终做好事,可反被别人埋怨,被别人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譬如,一个家庭里兄弟姐妹几个人,最小的是儿子,前面都是姐姐,这家里面就让姐姐无休无止的去为弟弟付出姐姐家里边省吃俭用,把在外面打工赚的钱,全都往家里汇,弟弟基本上不干活,但是家里面父母认为这是应当的。
就算这样无休止的付出,一遇到事,还指责姐姐,这就叫以怨报德读后感你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应当的,你只要少付出一点,你就是对不起我了,你就损害我了,我就跟你没完遇到这样的状况,我们坚持的原则就是,第一,我们该做好事,还要做千万不要因为别人没有回报,甚至回报不好我不做了其次,要反思做好事的方法了为什么我们发出善的信息,回馈的却是恶的东西?说明帮助的方式有问题,要调整方式,冷静一下、反思一下,换一种方式大善是小恶,升米恩,斗米仇,等等都是相同的道理,做好事善事也要得法做好事不当,也可能害人害己 图是图谋,要去做的事中医讲治未病,这是《黄帝内经》里的思想,意思就是别等到有病了再治病,有病了再治病相当于要去打仗了您现拿锤子砸兵器;渴了您现挖井,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所以,肯定要打提前量,我们要学会御敌于战壕之外真的到大病爆发出来了,这时候医学往往力不从心 细微环节确定一切,好的坏的都是取决于细微环节简洁的道理往往被忽视,细微环节上的高标准严要求是成大事的关键老子告知大家要做好工作,从细微环节上开做,从细微环节起先、点滴做起,这是修行的方法有人认为,无为是老子希望大家什么都不做,清空自己,放下一切,什么都不做就是无为。
这是胡解,把《道德经》解偏了实际老子说无为是对自己的,对于自己的欲望,那种需求;对大家要为,老子讲为大乎其细也,明显是要为大的,希望做出大事的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您要做一个很宏大、很了不得的事,先不要想着这么宏大的事情如何做,而是只把它当成你的努力方向而只要朝这个方向努力,一步一步把细微环节做好,每一件事都精益求精,过一段时间以后,您回头一看,您原来所期望的目标其实早已完成了一个人怎么做才会胜利?你只要按以下三点去努力,确定会胜利第一,你的事业是对众生有益的,而不是有害的坏事,这是方向其次,你对它有爱好,做这事感觉到欢乐了,然后认仔细真去做第三,你能够坚持下去,情愿坚持十年假如你能够做到以上三点,你确定能够有所成就 凡是简单轻诺的人,因为他看轻这种承诺,他觉得承诺可以随意给,很简洁假如您没有留意到这个细微环节,更简单寡信假如许下了诺言,那么不管再小的一件事,都肯定要做到把每件事都要当作难事来做,不要轻视任何一件事,不要贪多,这样做事才会没有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