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区划.doc
4页第七章 综合自然区划答案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区划:泛指区域的划分,通常所说的区划可分为自然区划、经济区划和 行政区划2、综合自然区划:综合自然区划的对象是自然地理综合体,根据自然地理 综合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逐级进行区域划分,并根据其相似性程度和差异 性程度排列成一定的区域等级系统综合自然区划反映了自然地理系统的 地域分异和地域联系二、简答题:二、简答题:1、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原则有发生统一性、相对一致性、区域共轭性、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2、综合自然区划的主要方法有古地理法、顺序划分和合并法、类型制图法、部门区划叠置法、地理相关分析法、主导标志法3、综合自然区划研究有何实践意义?①揭示了自然综合体的地域分异规律性;②掌握一定地域的自然地理综合特征;③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有效的改造自然条件,拟定改造自然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所以,综合自然区划工作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与生产建设的基础研究工作之一4、什么是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全面、综合分析自然地理各个要素,从中找出主导因素,以便选取主导标志作为划区的界限三、论述题:三、论述题:1、试分析《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三大自然区的特征。
大区东部季风大区西北干旱大区青藏高寒大区气候季风,雨热同季,局部有旱涝干旱、水分不足限制了温度发挥作用高寒,温度过低限制了水分发挥作用地貌大部分地面在 500m 以下,有广阔的堆积平原高大山系分割的盆地、高原,局部为窄谷和盆地海拔 4000m 以上的高原及高大山系地带性纬向为主经向或作同心圆状垂直为主水文河系发育,以雨水补给为主,南方水量充沛,北方稀少绝大部分为内流河,雨水补给为主,湖泊水含盐西部为内流河,东部为河流发源地,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土壤南方酸性、粘重,北方多碱性;平原有盐碱,东北有机质丰富大部分含有盐碱和石灰,有机质含量低,质地轻粗,多风沙土有机质分解慢,作草毡状盘结,机械风化强植被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至落叶针叶林,草甸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局部山地为针叶林、荒漠草原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沟谷中有森林农业特征粮食生产为主,干鲜果类,林、牧、渔业以牧为主,绿洲农业沟谷及低海拔高原面有农业,高原牧业2、试评价 1956-1959 年(黄秉维主持的)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 (初稿) 优点:(1)在区划等级系统中,第一次反映出地带性区划单位,成为我国综合自然区划的典范。
2)区划方案有一套完整的综合自然区划理论和方法作指导,每一级区划单位都有明确的概念,划分原则和指标,从科学上看,十分严谨创造性地运用了交叉排列单列等级系统,有独到之处,对以后的区划方案影响大3)全面评价了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为合理利用和拟定改造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实践性强,为农业服务的目的性明确4)第一次划分三大自然区5)在区划的理论上有突出特点: ①明确提出中国自然区划的主要任务是为农、林、牧、副、渔、水利等事业的规划与先进经验推广提供依据②广义理解的地带性分异规律③在高级单位中,主要反映地带性分异规律,低级单位反映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为主④采用不同区域相同级别的统一原则、统一依据、统一指标⑤在高级区划单位中,交替使用主导标志法⑥区划单位的命名采用自然地理特征表述法缺陷:①等级单位过多,应用不便②命名的名称过长,不便记忆和应用③区划单位的具体界限分歧大,争执较多3、简述 1959 年中科院自然区划委员会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 (初稿)优缺点或《中国综合自然区划》 (初稿)有什么特点?其不足是什么?优点:①吸收了比较先进的自然区划理论和一定的自然区划经验②该方案有一套完整的综合自然区划的理论与方法作为指导。
③实践性强、目的性明确④首次将我国划分为三大区⑤在理论上有突出特点不足:①区域等级单位过多,实际应用不方便②区域单位命名,在高级单位中没有冠地理位置③自然地带名称过长,不便于记忆与应用④各级区划单位的具体界线分歧较大,争执过多4、你是如何进行“广东省综合自然区划”的?以“广东省综合自然区划”为例,简述其方法、步骤本题此答案仅供方法、步骤的参考,具体内容依个人发挥,合理即得分:原则:发生统一性、相对一致性、区域共轭性、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方法:部门区划叠置法、地理相关分析法、主导标志法等级系统:采用统一单列系统命名:地理位置与区域主要综合自然地理特征并列命名法5、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发生统一性原则——古地理法(历史检验法) 相对一致性原则——顺序划分和合并法(类比区划法) 区域共扼原则——类型制图法综合性原则——部门区划选置法(图幅叠合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网格分析法) 主导因素原则——主导标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