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模拟试卷.doc
39页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模拟试卷一、压轴题1.如图1.在△ABC中,∠ACB=90°,AC=BC=10,直线DE经过点C,过点A,B分别作AD⊥DE,BE⊥DE,垂足分别为点D和E,AD=8,BE=6.(1)①求证:△ADC≌△CEB;②求DE的长;(2)如图2,点M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着边CA运动,到终点A,点N以8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从点B出发沿着线BC—CA运动,到终点A.M,N两点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t>0),当点N到达终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过点M作PM⊥DE于点P,过点N作QN⊥DE于点Q;①当点N段CA上时,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线段CN的长度;②当t为何值时,点M与点N重合;③当△PCM与△QCN全等时,则t= .2.如图,中,,,点为射线上一动点,连结,作且.(1)如图1,过点作交于点,求证:;(2)如图2,连结交于点,若,,求证:点为中点.(3)当点在射线上,连结与直线交于点,若,,则______.(直接写出结果)3.某校八年级数学兴趣小组对“三角形内角或外角平分线的夹角与第三个内角的数量关系”进行了探究.(1)如图1,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P,∠A=64°,则∠BPC= ;(2)如图2,△ABC的内角∠ACB的平分线与△ABC的外角∠ABD的平分线交于点E.其中∠A=α,求∠BEC.(用α表示∠BEC);(3)如图3,∠CBM、∠BCN为△ABC的外角,∠CBM、∠BCN的平分线交于点Q,请你写出∠BQC与∠A的数量关系,并证明.4.如图1,在等边△ABC中,E、D两点分别在边AB、BC上,BE=CD,AD、CE相交于点F.(1)求∠AFE的度数;(2)过点A作AH⊥CE于H,求证:2FH+FD=CE;(3)如图2,延长CE至点P,连接BP,∠BPC=30°,且CF=CP,求的值.(提示:可以过点A作∠KAF=60°,AK交PC于点K,连接KB)5.探究:如图①,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若∠B=30°,则∠ACD的度数是 度;拓展:如图②,∠MCN=90°,射线CP在∠MCN的内部,点A、B分别在CM、CN上,分别过点A、B作AD⊥CP、BE⊥CP,垂足分别为D、E,若∠CBE=70°,求∠CAD的度数;应用:如图③,点A、B分别在∠MCN的边CM、CN上,射线CP在∠MCN的内部,点D、E在射线CP上,连接AD、BE,若∠ADP=∠BEP=60°,则∠CAD+∠CBE+∠ACB= 度.6.如图,在等边中,线段为边上的中线.动点在直线上时,以为一边在的下方作等边,连结.(1)求的度数;(2)若点段上时,求证:;(3)当动点在直线上时,设直线与直线的交点为,试判断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7.在中,若存在一个内角角度,是另外一个内角角度的倍(为大于1的正整数),则称为倍角三角形.例如,在中,,,,可知,所以为3倍角三角形.(1)在中,,,则为________倍角三角形;(2)若是3倍角三角形,且其中一个内角的度数是另外一个内角的余角的度数的,求的最小内角.(3)若是2倍角三角形,且,请直接写出的最小内角的取值范围.8.如图,已知△ABC中,AB=AC=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后,BP= cm,CQ= cm.(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3)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4)若点Q以(3)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在轴上且关于轴对称. (1)求点的坐标;(2)动点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出发沿轴正方向向终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点到直线的距离的长为,求与的关系式;(3)在(2)的条件下,当点到的距离为时,连接,作的平分线分别交、于点、,求的长.10.某校七年级数学兴趣小组对“三角形内角或外角平分线的夹角与第三个内角的数量关系”进行了探究.(1)如图1,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P,∠A=64°,则∠BPC= ;(2)如图2,△ABC的内角∠ACB的平分线与△ABC的外角∠ABD的平分线交于点E.其中∠A=α,求∠BEC.(用α表示∠BEC);(3)如图3,∠CBM、∠BCN为△ABC的外角,∠CBM、∠BCN的平分线交于点Q,请你写出∠BQC与∠A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4)如图4,△ABC外角∠CBM、∠BCN的平分线交于点Q,∠A=64°,∠CBQ,∠BCQ的平分线交于点P,则∠BPC= ゜,延长BC至点E,∠ECQ的平分线与BP的延长线相交于点R,则∠R= ゜.11.(1)探索发现:如图1,已知Rt△ABC中,∠ACB=90°,AC=BC,直线l过点C,过点A作AD⊥l,过点B作BE⊥l,垂足分别为D、E.求证:AD=CE,CD=BE.(2)迁移应用:如图2,将一块等腰直角的三角板MON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三角板的一个锐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O重合,另两个顶点均落在第一象限内,已知点M的坐标为(1,3),求点N的坐标.(3)拓展应用: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直线y=﹣3x+3与y轴交于点P,与x轴交于点Q,将直线PQ绕P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后,所得的直线交x轴于点R.求点R的坐标.12.问题背景:(1)如图1,已知△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求证:DE=BD+CE.拓展延伸:(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请写出DE、BD、CE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实际应用:(3)如图,在△ACB中,∠ACB=90°,AC=BC,点C的坐标为(-2,0),点A的坐标为(-6,3),请直接写出B点的坐标.13.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出了这样一个题目:“已知:于,点、分别在和上,作线段和(如图1),使.求证:”.(1)聪聪同学给出一种证明问题的辅助线:如图2,过作,交于.请你根据聪聪同学提供的辅助线(或自己添加其它辅助线),给出问题的证明.(2)若点在直线下方,且知,直接写出和之间的数量关系.14.已知:MN∥PQ,点A,B分别在MN,PQ上,点C为MN,PQ之间的一点,连接CA,CB.(1)如图1,求证:∠C=∠MAC+∠PBC;(2)如图2,AD,BD,AE,BE分别为∠MAC,∠PBC,∠CAN,∠CBQ的角平分线,求证:∠D+∠E=180°;(3)在(2)的条件下,如图3,过点D作DA的垂线交PQ于点G,点F在PQ上,∠FDA=2∠FDB,FD的延长线交EA的延长线于点H,若3∠C=4∠E,猜想∠H与∠GDB的倍数关系并证明.15.如图,在中,为的中点,,.动点从点出发,沿方向以的速度向点运动;同时动点从点出发,沿方向以的速度向点运动,运动时间是.(1)在运动过程中,当点位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时,求出的值;(2)在运动过程中,当时,求出的值;(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6.阅读材料并完成习题:在数学中,我们会用“截长补短”的方法来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请看这个例题: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BAD=∠BCD=90°,AB=AD,若AC=2cm,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解:延长线段CB到E,使得BE=CD,连接AE,我们可以证明△BAE≌△DA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AE=AC=2, ∠EAB=∠CAD,则∠EAC=∠EAB+∠BAC=∠DAC+∠BAC=∠BAD=90°,得S四边形ABCD=S△ABC+S△ADC=S△ABC+S△ABE=S△AEC,这样,四边形ABCD的面积就转化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AC面积.(1)根据上面的思路,我们可以求得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cm2.(2)请你用上面学到的方法完成下面的习题. 如图2,已知FG=FN=HM=GH+MN=2cm,∠G=∠N=90°,求五边形FGHMN的面积.17.(1)如图1,和都是等边三角形,且,,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接,相交于点,求证:.(2)如图2,在中,若,分别以,和为边在外部作等边,等边,等边,连接、、恰交于点.①求证:; ②如图2,在(2)的条件下,试猜想,,与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8.探究发现:如图①,在中,内角的平分线与外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1)若,则 ; 若,则 ; (2)由此猜想:与的关系为 (不必说明理由).拓展延伸:如图②,四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3)若,,求的度数,由此猜想与,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19.如图1,直角三角形DEF与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在同一直线上,∠EDF=30°,∠ABC=40°,CD平分∠ACB,将△DEF绕点D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记∠ADF为α(0°<α<180°),在旋转过程中;(1)如图2,当∠α= 时,,当∠α= 时,DE⊥BC;(2)如图3,当顶点C在△DEF内部时,边DF、DE分别交BC、AC的延长线于点M、N,①此时∠α的度数范围是 ;②∠1与∠2度数的和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1与∠2度数和;若变化,请说明理由;③若使得∠2≥2∠1,求∠α的度数范围.20.(概念认识)如图①,在∠ABC中,若∠ABD=∠DBE=∠EBC,则BD,BE叫做∠ABC的“三分线”.其中,BD是“邻AB三分线”,BE是“邻BC三分线”.(问题解决)(1)如图②,在△ABC中,∠A=70°,∠B=45°,若∠B的三分线BD交AC于点D,则∠BDC= °;(2)如图③,在△ABC中,BP、CP分别是∠ABC邻AB三分线和∠ACB邻AC三分线,且BP⊥CP,求∠A的度数;(延伸推广)(3)在△ABC中,∠ACD是△ABC的外角,∠B的三分线所在的直线与∠ACD的三分线所在的直线交于点P.若∠A=m°,∠B=n°,直接写出∠BPC的度数.(用含 m、n的代数式表示)【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压轴题1.(1)①证明见解析;②DE=14;(2)①8t-10;②t=2;③t=【解析】【分析】(1)①先证明∠DAC=∠ECB,由AAS即可得出△ADC≌△CEB;②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CE=8,CD=BE=6,即可得出DE=CD+CE=14;(2)①当点N段CA上时,根据CN=CN−BC即可得出答案;②点M与点N重合时,CM=CN,即3t=8t−10,解得t=2即可;③分两种情况:当点N段BC上时,△PCM≌△QNC,则CM=CN,得3t=10−8t,解得t=1011;当点N段CA上时,△PCM≌△QCN,则3t=8t−10,解得t=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