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借助多媒体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山茶花教学案例.doc.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91625943
  • 上传时间:2019-06-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22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借助多媒体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山茶花教学案例  ——山茶花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理念:   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下的读书课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读的要求逐渐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能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读出情,能感受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寓意、精髓和言外之意在读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走进文本所描绘的语言美景中,去直观的感受景物的美,从而帮助学生突破理解语言文字中的难点,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所要面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由于是刚刚才从二年级升上来的,孩子们还比较小,还没有掌握一定的理解语言文字的方法,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图画比较感兴趣,生动活泼、形象新颖、色彩鲜艳的刺激物最容易成为他们注意的对象好动爱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表现欲强是我班学生另一显著特点但他们虽然聪明活泼,却缺乏认真细致,读起书来往往留于形式,没有深入到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 他们理解语言文字不能从抽象的文本内容中去理解,只能从直观的情境中理解鉴于这些特点,我就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来帮助学生去理解语言文字,去感悟,最终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内容分析:  《山茶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

      该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文中用浓重的抒情笔法从山茶花的颜色与样子这两方面来描绘山茶花的美,并使人感悟到山茶花的神韵,即“山茶花骨朵有股特别的劲儿”整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描写逼真,将人能置身于茶花烂漫,芬芳四溢的花海之中,令人留连忘返,美不胜收  教学目标阐明:  知识与技能:  学会7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6个汉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山茶花的美,学习它坚韧、顽强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山茶花美在何处  能用打比方的形式说出山茶花的形和色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说的“一股特别劲儿”中蕴含的坚韧、顽强的精神  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山茶花美在何处,文本中的语言文字描写的很优美,但学生却很难体会到那种美,此时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描写的山茶花的颜色与形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当前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如何减轻他们的负担,使课堂成为高效课堂呢?同样,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把学生从烦琐的抄写中解脱出来,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说,去读,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动口说的机会,发展每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及媒体:  山茶花的形与色的CAI课件  学生口头练习的句式  收集有关山茶花的资料及古诗  教学过程: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认读识记生字,了解“晶莹、潇洒、舒展”等词语  学习课文1——3自然段,从颜色和形状这两个方面来体会山茶花的美  3、学习打比方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抓住“真是美极了这句话,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山茶花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山茶花的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打比方来描写事物的方法,了解设问句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大自然美丽绝伦,既有山川湖泊,又有花鸟鱼虫你们喜欢花吗?同学们!你们看——(课件出示山茶花图片)这就是山茶花,板书课题:19 山茶花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由直观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山茶花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CAI出示预习要求: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⑵查字典理解“晶莹、潇洒、舒展”等词语的意思  ⑶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按照自学要求自学  检查自学情况  ①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注意强调骨——花骨朵,是第一声  ②出示词卡,集体认读晶莹、排列有致、潇洒、舒展、  ③指名学生汇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板书:美  [“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它应该成为课堂的主题活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牢牢把握住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给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空间例: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从读得正确到读出一定的语感;再读课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喜欢的内容进行朗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  细读品味,感受山茶花的美  课文里有一句话概括了山茶花的美,谁找到了,请读给我们听一听  CAI 出示句子:真是美极了  山茶花到底美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1——3自然段,用笔勾划出描写山茶花美的句子,和同位互相读一读  [这一教学环节是使学生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去发现好词好句和好的表达方式这个过程就是自读自悟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老师告诉他们的好词好句及好的表达方式,而是经过自主探究才发现的教师在学生研读过程中,恰当地引导,巧妙地点拨,及时地评价,不断地鼓励,通过"读--议--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把语感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  3、指名学生汇报交流  A、花色美(教师板书:颜色)生汇报(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这样的花吗?CAI出示山茶花图片  师:这么多的颜色,真是——美极了学生也来仿造着说,这么多的颜色,真是——棒极了;绝了;酷极了;漂亮极了……  把你的这种感受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B、课文里还有哪些句子描写了山茶花很美?生继续汇报交流读出课后练习三的句子)  ①CAI出示句子“山茶花的白,那是怎样的白啊!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  教师引导: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白色的花?和山茶花一样吗?有什么区别?(抓住晶莹一词)CAI出示图片,让生观察  师小结:这种白让人喜爱,让人惊叹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②同时CAI出示句子“那墨茶,仿佛一汪碧绿的清潭,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  “粉红的呢?那是织女用朝霞和白云织成的轻纱  小组讨论“墨茶和粉红山茶花”美在哪里?  ③学生交流,CAI出示墨茶和粉红山茶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墨茶:生活中你见过绿色的花吗?现在见到绿色的山茶花,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种感受读给你的同桌听吗?教师点评: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见墨茶在阳光下对我们微笑,谁能让墨茶的笑容更灿烂一点?)  (粉红的山茶花:朝霞是什么颜色的?白云是什么颜色的?是啊,火红的朝霞和洁白的白云揉在一起的轻纱,美不美呢?谁能把朝霞和白云织成的轻纱读出来?)  ④师过渡:白茶像水花;墨茶像清潭;粉红山茶花像轻纱,那红茶,黄茶,还有紫茶又像什么呢?  CAI出示练习:红色山茶花 ;黄色山茶花 ;   山茶花 。

        难怪作者看见了这些山茶花会发出赞叹——真是美极了生齐读)  C山茶花除了颜色美,还美在哪里呢?生答:花形美读出句子  ⑴CAI出示句子:有单瓣的,也有重瓣的,有叠成六角形或八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有致,潇洒而舒展  ⑵CAI出示图片,学生欣赏图片,判断花形  ⑶花形美在哪里?看图片感受“大小疏密排列有致,潇洒而舒展”  ⑷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么美的山茶花吗?(千姿百态、千娇百媚)  是啊!这些不同形状的山茶花真是——美极了!  [在这一教学的过程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美并且运用图画、音乐等教学手段使整节课洋溢着美育气氛,使学生在接受语文教学的同时能收到美育的熏陶,能体现知情结合,学生在认识的不断深化中,伴随着情感的起伏,注重了读写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读写能力的相互转换]  感情朗读,品味山茶花的美  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和作者一起去感受山茶花的美吧!配乐朗读1——3自然段  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山茶花的美,美在花色,美在花形,那它为什么会这么美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接着学习  课后练习:  CAI出示句式训练:  红色山茶花 ;  黄色山茶花 ;   山茶花 。

        2、CAI 出示陆游的《山茶》学生诵读  “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板书: 19山茶花    美 花色 真是美极了   花形  教学评价与反思:  1、 在教学的过程中,2、 能创设情境,3、 让学生充分感受美能运用CAI教学,4、 整节课洋溢着美育气氛,5、 使学生在接受语言文字训练的同6、 时又能受到美的熏陶,7、 能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8、 让学生在认识的不9、 断深化中,10、 伴随着情感的起伏,11、 在课堂上注重读说写练结合,12、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13、 读说写练的能力得到相互转换  14、 学生学习兴趣高,15、 教学效果好  16、 但在本课的教学中,17、 我也还存在不18、 足,19、 由于对教材的预设不20、 够,21、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积累的程度,22、 因此学生在进行句式练习时,23、 缺乏想象能力,24、 不25、 能形象的运用打比方的方法表达出来我应该在设计作业练习时,26、 分层来设计,27、 给学生一个思维的坡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