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X市疾控中心“十三五”疾控中心发展规划 初想.doc
11页XX市疾控中心“十三五”疾控中心发展规划 初想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继续加强疾控机构履行基本职责工作的能力建设;优化人员和设施条件,从发展健康和促进健康公平入手、科学评估,明确疾病防控重点、防控策略措施;建立健全科学的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和绩效管理评估体系,完善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城乡的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努力满足我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二、目标原则——继续深化医疗机制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加大人才配备及硬件建设,理顺结构体系,2020年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建立全市疾控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中心,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能力,完善、规范各项应急预案,科学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机制,做到及时、准确——建立健全全市各级政府领导、多部门配合和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控体系健全艾滋病实验室和艾滋病疫情监测网络,- 1 -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大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推行预防干预措施,艾滋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到2020年为全市所有城乡育龄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开展麻疹主动监测工作,适时开展不同人群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逐步降低麻疹发病率,实现消除麻疹目标,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完善覆盖全市的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病报告网络监测系统,加强危险因素干预,深入开展慢性病筛查,规划年度内至少建成1个以上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能开展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项目数达到300项,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监测网络初步覆盖城乡具备水质常规指标全部项目,以及非常规项目指标中重金属、有机物染污等重点控制指标的检测能力,区级疾控机构具备42项常规指标检测能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工作机制,形成健康监护、现场监测评价的科学合理格局,提高职业病预防控制及职业病(尘肺)诊断能力——构建市区两级常见食品安全和化学性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市级应具备的检验能力A级项目,规划年度末达到80%以上——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综合防控体系,不断加强各级防治机构装备设备和能力建设,全面落实防治措施,持续消除重点地- 2 -方病危害,确保全市达到消除疟疾目标 三、重点任务(一)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继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一是有效防控传染病流行坚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建立覆盖全市主要病种的疾病监测网络;提高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审核率、完整率,降低漏报率,保持全市传染病报告质量稳居全省前列。
健全和完善市县乡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完善传染病疫情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系统,提高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完善、规范各项应急预案,反应快速,处置及时率达100%;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流感等重大传染病为重点,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防控方法,以提高应对各种新发传染病的处置能力,逐步实现由控制疾病向预防疾病的转变,提高公众健康水平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包括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15-60岁城镇居民达到85%以上,农村居民达到80%以上;流动人口达到85%以上;青少年达到90%以上健全全市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网络,配备较为完善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满足当地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的需要艾滋病检测工作人员100%接受自愿咨询检测专业培训、艾滋病防治专职人员100%接受- 3 -自愿咨询检测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人员90%以上、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和卫生员80%以上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助产的服务人员90%以上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技能培训。
建立完善高危行为干预体系,高危行为人群有效干预措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暗娼人群、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和吸毒人群安全套使用率达到90%以上符合治疗标准的当地籍艾滋病病人8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在自愿咨询检测点检测出艾滋病感染者80%以上接受结核病症状筛查,符合治疗标准的感染者和病人接受规范抗艾滋病病毒治疗比例达到85%以上二是2020年,为全市所有城乡0-6岁儿童提供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8%以上,有效控制和降低集体人群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病率,加大麻疹、乙肝等实验室监测工作强化冷链建设,实现基本消除麻疹的目标实现全市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管理信息的全覆盖三是建立覆盖全市的慢性病、重性精神病发病报告网络和死因监测系统,加强危险因素干预,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伤害等疾病发生开展慢性病防治研究,深入开展慢性病筛查,促进早诊早治进一步健全重性精神病防治体系,开展重性精神病监测加强医疗机构消毒隔离指导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定期开展消杀应急演练,提高消杀队伍的应急能力;稳步推进虫媒防治工作四是坚决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立有效的职业病防控体系,提高职业病防控能力,做好职业病(尘肺)患者的诊断工作;配合用人单位加强职业病危害的管理。
二)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加强学科及硬件建设 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原则上每年引进3-6名本科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人员,到2020年,市疾控中心硕士学位以上人员达10%以上,本科学历人员达到50%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达到85%以上完善医学教育、继续教育和各种岗位培训制度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逐步培养出一批学科带头人,力争1-2个学科进入全省先进水平行列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高科研能力,十三五期间使市疾控中心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能有一定水平的省、市级科研成果二是加强实验室建设改造或新建市级检测检验中心,不断完善市级应具备的检验能力,规划年度末市级疾控中心A级实验项目达到80%以上开展食品安全、食品污染物溯源等方面的试验,提高对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评估能力和预警能力完善食品、水、空气等的卫生质量检测,作业、生活等场所有毒有害因素的相关实验;开展病毒分离技术三)加强全民健康教育,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开展公共卫生、保健和营养知识宣传,倡导健康有益的行为方式2020年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城市达到80%以上,农村70%以上;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城市达60%以上,农村达50%以上。
5 -积极开展以公共场所和流动人群为重点的普及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市区乡三级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健康教育队伍素质和服务能力三、重大举措(一)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推进制度建设根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操作手册》的要求,探索适合我市的防病工作模式继续积极推进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推进规范化建设,落实责任,完善运行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争取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支持,加大对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建立经费保障机制规划年度内建设3000m检验楼,使业务用房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积极争取扩充机构编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二)进一步完善防病体系,全面提高服务能力继续加大专项资金投入,购置必要设备,五年需投入设备购置专项资金2500万;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调整人员结构,开展人员培训,提高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考核标准,继续完善规范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体系建立规范、科学、有序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推动应急法制化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重大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全面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指挥和处置能力。
完善突发- 6 -2公共卫生事件的联防联控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避免重复建设三)拓宽工作思路和服务领域,积极争取项目工作整合和利用好现有资源,充分发挥现有设备、人才资源作用,让其发挥更大的能量继续积极争取项目工作,以项目工作带动业务工作全面发展积极推进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与先进地区的合作机制加强部门间沟通配合,逐步实现社会大协作,加快疾控系统信息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为群众提供便利的条件四)加强疾病监测,依法科学防控传染病和慢性病坚决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依法对传染病进行监测与防治,加强监控能力,提高传染病监测与防治规范化管理水平,准确掌握其他发病情况及防治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建立覆盖全市的慢性病、重性精神病发病报告网络和死因监测系统,加强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和干预,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疾病发生加强慢性病防治能力建设,100%的镇卫生院开展血糖测定,50%以上的镇卫生院开展肺功能测定,促进慢性病的早诊早治规范开展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与干预,提高检出率,完善干预措施以“健康山东”为平台,扎实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行动覆盖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