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园林之植物.docx
5页年 03 月 15 日 15:25 阅读(0) 评论(0) 分类:收藏 soso 权限: 公开 字体:中▼ o小 o中 o大 更多▼ o设置置顶 o权限设置 o推荐日志 o转为私密日志 删除编辑苏州园林之植物花木是组成园景不可缺少的因素苏州古典园林的花木配植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得到启示花木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故与山石、水面、房屋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混合配植中,常利用各种树形的大小,树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变化的景色,在形成自然山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拙政园中部二岛,用较多的落叶树配以适当的常绿树,与土坡上茂密的竹丛和池边的芦苇相组合,掩映于宽阔的水面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花木既是园中造景的素材,也往往是观赏的主题,园林中许多建筑物常以周围花木命名,以描述景的特点,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倚玉轩、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松风亭,柳阴路曲等等,其他各园此类名称也数见不鲜利用花木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习用的一种手法例如各园厅堂前的玉兰与花台上的牡丹,侧重春景;怡园内群植的紫薇,拙政园与狮子林等的荷蕖,主要供夏季观赏;留园西部土山上的枫林,以及各园的桂花与菊花,构成秋景;拙政园西部十八曼陀罗花馆前的山茶,以及各园小院内栽植的天竹、蜡梅,则为冬景。
不仅如此,园林中对花木混合布置的方法更为重视,如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前院和留园冠云峰庭院,都配有四季分别可观赏的花木,花期衔接交替,形成四时景色的变化苏州园林花木的栽植,大都根据地形,朝向和干湿情况,结合花木本身的生长习性配植例如桂花、山茶、黄杨,天竹、枸骨、女贞等耐阴,多植于墙阴屋隅;松、柏、榆,枣、丝兰等耐旱,则多植于山上;垂柳、枫杨、石榴等喜湿,多布置在池畔但并不机械地为其习性所拘束,而是根据花木的姿态、线条、构图、色香等特点,与周围环境作有机的配植远香”原由荷花引伸而来(见宋周敦颐《爱莲说》),远香堂面临荷池,故名倚玉”,据明文征明拙政园诗:“倚楹碧玉万竿长”,轩前原有竹雪香”意为梅花,“云蔚”指山间树木茂密待霜”指霜降桔始红,亭旁种桔树梧竹幽居亭旁有梧有竹松风亭前有松柳阴路曲廊前植柳充分利用和发挥原有大树在园林中的作用,也是一种传统的手法由于某些园林历史悠久,往往遗留若干百年至数百年的古树,后人重建新园,并不因其妨碍修建而加以砍伐,相反地却视为珍品,充分利用这些古树,与山,池、房屋巧妙地组合起来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南的柏树与罗汉松,拙政园中部的几株大枫杨,留园中部的银杏与朴树,狮子林问梅阁前的银杏,都是利用古树的较好例子。
一) 种 类 选 择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有大量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萝,可供四季观赏当地大型园林的花木约在百种以上,中小型园林亦有二,三十种至六、七十种左右 -花木选用方面,主要利用当地传统的观赏植物,发挥地方性的特色故园林中的树木,多半以落叶树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类、芭蕉,草花,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过去苏州古典园林对花木种类的选用,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与艺术标准,以及园主们的喜好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对于花木讲究近玩细赏,因而比较重视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对树木的选择常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封建迷信思想,在花木种类选择上也有许多反映,例如认为栽植紫薇、榉树象征高官厚禄,玉兰,牡丹谐音玉堂富贵,石榴取其多子,萱草可以忘忧等,因此就使花木选用受到了局限解放以后,在园林的修整过程中,批判了这些观点,花木的配植主要根据园景需要,同时注意结合生产,纠正和改变了过去那些局限,大大丰富了树种,美化了园景,有些花木还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收益苏州园林常用的花木种类,按观赏植物学分,大致如下:1.观花类 因花色艳丽而芬芳,是园中主要观赏对象。
常绿的有山茶,桂花、广玉兰、月季、杜鹃、夹竹桃、栀子花、金丝桃、六月雪、瓶兰、探春、黄素馨、含笑等;落叶的有牡丹、玉兰、梅桃、杏,李、海棠,紫薇、丁香、木槿,木芙蓉,辛夷、蜡梅,紫荆、绣球、锦带花,迎春、连翘,珍珠梅、棣棠、郁李、榆叶梅等其中牡丹有“花王”之称,花大色艳,是园中花台上的主要花种海棠,紫薇因兼有姿态花色之美,山上、水滨、庭院等处无不相宜海棠又有西府,垂丝、贴梗、木瓜之分,虽树形各异,都具有相当观赏价值,垂丝海棠花枝婆娑,园中栽植尤多山茶与桂花既为常绿,又可耐阴,而且茶花色艳,桂花芬芳,故亦较多采用蜡梅花香色美,是冬季的重要观赏对象,常作为院落种植的树种2.观果类 此类花木主要作为夏秋观赏之用,或作为冬季点缀常绿的有枇杷、桔、 香椽,南天竹、枸骨、珊瑚树等;落叶的有石榴、花红、柿、无花果、枸杞、枣等其中枇杷果实金黄,既能观赏,又可供食用,各园颇多采用南天竹亦称天竹,冬季结红果,常与蜡梅合栽,也是园中常用的重要树种3.观叶类 是园中不可缺少的树木常绿的有瓜子黄杨、石榴,桃叶珊瑚、八角金盘、女贞、丝兰、棕榈等;落叶的有槭,枫香、乌桕、垂柳,山麻杆、柽柳、红叶李等其中槭树种类很多,叶色姿态均有不同,是单株观赏或群植的较好题材。
4.林木、荫木类 这类树木是构成园中山林与绿荫的主要因素,也是园林植物配置的基础;常绿的有罗汉松、白皮松、黑松,马尾松、桧柏、柳杉、香樟等;落叶的有梧桐、银杏、榆、榔榆、榉,朴、糙叶树、槐、枫杨、臭椿,楝、合欢、梓、黄连木、皂荚等其中枫杨生长较速,枝干盘曲,树冠有浓荫,容易形成葱茏的佳境,园中应用颇多5.藤蔓类 是园中依附于山石、墙壁、花架上的主要植物因其习性攀缘,故有填补空白,增加园中生气的效果常绿的有蔷薇、木香、薜荔、络石、常春藤、金银花、匍地柏等;落叶的有紫藤、凌霄、爬墙虎,葡萄等其中紫藤除攀缘外,还可修剪成各种形态木香花千枝万条,香馥清远,园中颇喜采用6.竹类 性喜温暖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姿态挺秀,经冬不凋,与松柏并重由于生长快,不择阴阳,墙根池畔,皆可种植,常用的有象竹、慈孝竹、箬竹、石竹,观音竹、寿星竹、斑竹、紫竹、方竹、金镶碧玉竹等其中象竹竿大且直,多成片种植,绿意盎然箬竹叶阔,低矮成丛,多植于山上、石间,增添山林野趣紫竹,方竹竿叶纤细,多植于墙阴屋隅,或用以填补空白,遮挡视线7.草本与水生植物类 草本植物常见的有芭蕉、芍药、菊花、萱草、书带草、诸葛菜、鸢尾(蝴蝶花)、紫萼、玉簪、秋海棠、紫茉莉、凤仙花、鸡冠花、蜀葵、秋葵、鸭趾草、虎耳草等。
其中芭蕉多植于庭院,窗前或墙隅,姿态扶疏,绿荫如盖水生植物常用的有荷花、睡莲、芦苇等二) 配 植 形 式苏州古典园林根据花木的种类、姿态,色香等不同的特点,在配植方面有不同的形式孤植是采用较多的一种形式,它能充分发挥单株花木色、香、姿的特点单株孤植尤其适合于小空间近距离观赏的要求,因此常作为庭院景物的主题例如拙政园玉兰堂前的玉兰与桂花,网师园射鸭廊前的红叶李,小山丛桂轩侧的蓑衣槭等有时还利用某些树干的盘曲、树冠的扶疏,孤植于山崖,以衬托绝壁的险峻,或植于池畔,以增加水面生动的倒影,例如环秀山庄假山上斜出绝壁外的紫薇,网师园竹外一枝轩前的黑松即是较好例子以姿态优美的花木孤植于建筑物附近或桥头、路口、水池转弯处,也是常见的一种形式,它能起配景或对景作用,可丰富园景的构图如拙政园梧竹幽居亭前的枫杨,网师园桥头的白皮松等孤植作为树群旁的点缀也很多,主要作用是打破同一树种的单调,丰富观赏内容,例如留园东北部象竹林前的广玉兰、西部枫林中的银杏等同一树种的群植和丛植,容易发挥和强调某种花木的自然特性,同时使园景产生变化如拙政园的枇杷园遍植的枇杷林,留园中部闻木樨香轩周围的桂花林,留园、沧浪亭与狮子林的竹丛,拙政园远香堂前的广玉兰,怡园的梅林等,或以观赏取胜,或以芳香见长,或因色、香、姿三者俱全而形成园中弓 1 人入胜的景色。
多种花木的群植和丛植,犹如作画构图,,错落有致,同时又不妨碍每一树木本身特性的发挥群植要处理好常绿树与落叶树的配合,常绿的松柏比较严肃,落叶树较为活泼,但入秋后有萧条之感,故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等处多采用混合的树群布置在布置时,一般都是大乔木与小乔木互相搭配,下面间植灌木或竹丛,以达到轮廓起伏,层次变换的效果 不论同种花木或多种花木的群植,都要力避整齐划一,形体重复,务使大小、前后、左右配植适当,互相呼应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变化很多,因此植物配植的形式也因地制宜,随之而异小空间内的植物配植以近距离观赏为主,常用于房屋的前庭、后院以及由廊子和界墙所构成的小院内这种小院,视距短,景物少,要求配植形态好,色香俱佳的花木,有时还配以玲珑剔透的湖石,以白墙为背景,形成各种画面,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在阳光的照射下, 白墙上映出深浅不同的阴影,构成各种生动图案其常用花木有竹、天竹,蜡梅、山茶、海棠、芭蕉等,稍大的庭院,多用玉兰、桂花、紫薇、梧桐、白皮松、罗汉松、黄杨、鸡爪槭等为控制树形不使枝叶过分繁密,宜常加修剪此外还常以藤萝类植物攀缘于白墙面,以破其单调,使有限空间绿意浓郁,并增加层次变化如留园的“华步小筑”小院内的爬墙虎,网师园撷秀楼后院的凌霄,王洗马巷七号某宅书房一侧墙面攀盖的木香,庙堂巷壶园墙上的爬墙虎和络石等都是较好例子。
至于白墙前植月季、蔷薇,开花季节更为绮丽夺目,在各园中也颇常见大空间内的植物配植,多采用树形高大的乔木,使之在构成园林轮廓线,加强建筑物之间的构图联系,划分园内空间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拙政园中部池南起伏错落的轮廓线,主要靠树木与厅堂,曲廊、亭榭构成留园中部靠池南的一株青枫,将低矮的绿荫轩与高大的明瑟楼联为一体庙堂巷畅园由于园的空间较狭长,在池侧和池南以高低不同的树木分层配植,使园内空间层层深入,避免了一览无余之弊其次是以一种树木作为主题间植其他树种,如狮子林山上的白皮松,留园中部山上的银杏及西部山上的枫林都能起主题作用此外,用多种树木交错配植,疏密相间,也能增加景深层次,获得良好的效果三) 花木与房屋、山、池1.房屋附近的花木处理房屋附近的花木,除遮荫、闻香与观赏外,还能配合建筑丰富景面构图如留园曲溪楼前的枫杨,拙政园远香堂前的广玉兰,怡园藕香榭一侧的白皮松等,无不对园景起着重要的作用厅堂前后布置花木,宜选色、香、姿兼备者,为了不影响建筑的外观和采光,不宜多植,且大树应与建筑物保持一定距离临水的房屋,为了欣赏池中景物,临池一面多不植小树丛建筑前植少数花木,以不遮挡视线为佳,或在廊后植高大树木作衬托之用。
园中亭子,无论位于山上或水涯,必翼以树木,不使孤立配植方法大体有二种:一种是将亭子建于大片树丛中,如留园西部的舒啸亭,沧浪亭的山亭等;另一种是在亭旁植少数大乔木作陪衬,再配以低矮的花木,如拙政园的绣绮亭、狮子林的扇面亭等 向外眺望的窗前多栽植枝叶扶疏的花木,在采光用的后窗外,为了遮蔽围墙,每植竹丛或其他花木,绿意满窗,给人以清新的感觉走廊,过厅和花厅等处的空窗或漏窗是为了沟通内外,扩大空间,便于欣赏景物,所以窗外花木限于小枝横斜,一叶芭蕉,或几竿修竹,半掩窗扉,若隐若现,富于画意2.山上花木的配植苏州园林中的假山,其花木的选择与配植多能与山的大小、形状相称对于土多石少的假山,多半以较高大的落叶树和较矮的常绿树错综配植,构成山林的主体,其下配以较低矮的灌木丛,再下植箬竹或草花之类,以适当掩盖山下叠石与池岸自远处眺望,整个山林,莽莽苍苍,青翠欲滴,山林内则枝叶相接,浓荫蔽日,宛然如置身于真山中,拙政园中部二岛和沧浪亭土山即有此意所谓上中下三层树木,不是全山一律如此,有时将灌木略去,或将箬竹略去,使二层与三层间互相交错,成为有变化的构图使用此种方式的山林,树木的种类自然较多其中落叶树的数量,往往超过常绿树,为了发挥山林的自然风趣,树木亦任其自由发展,使之负势竞茂,互相轩邈。
对于石多土少的假山,为了显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