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屏幕和显示器的发展史.doc
6页OFweek显示网讯 平常生活中的多种设备的屏幕和显示屏与我们息息有关,其种类繁多,各式各样但你理解屏幕和显示屏的发展历史吗?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时间轴,乘着时光机,去理解一番屏幕和显示屏的发展历程 大把时间我们都盯着屏幕有人估算说:美国人平均每天看电视、、电脑等等设备的屏幕超过400分钟,而这大概占我们醒着的时间的40% 数十年间,显示技术已是我们平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20世纪50年代的调频电视,到初期Macintosh电脑,再到今天令人印象深刻的AMOLED和灵活多变的屏幕 事实上,如今众多普及的显示技术在近年前就已生根萌芽例如,一想到3D电影,你就会想到如阿凡达之类的视觉杰作,但3D电影技术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而高清4K(如今是5K)电视的浮现也具有极深的渊源 看看下方的时间轴,它将为你概述过去一种半世纪里显示技术的简史 奠基:CRT(阴极射线管)和初期发现铺平道路 1897——CRT诞生 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杰出物理学家和发明家,同步也是Karl Ferdinand Braun(卡尔·布劳恩),建造了第一种CRT(阴极射线管)该CRT涉及一种可以通过电子束触及磷光表面发明出图像的真空管。
之后,此项技术被用于初期电视和电脑显示屏上显示图像 1907——电场发光的发现 英国无线电研究员Henry Joseph Round发现电场发光电场发光是一种自然现象,该发现奠定了之后LED技术发展的基本同年,俄罗斯科学家Boris Rosing初次运用CRT将简朴的几何图像显示到了电视屏幕上 1925-1928——电视功能初现 苏格兰工程师John Logie Baird,演示了电视的某些功能,涉及传播辨认人脸(1925)、动态图像(1926)和彩色图像(1928) 20世纪40、50年代:3D电影的实验 1947年,苏联放映了电影Bwana Devil(博瓦纳的魔鬼)并称其为“首部3D电影”在1952年至1955年间,共有46部3D电影放映,涉及出名的House of Wax(神秘蜡像馆)然而,3D电影劣质的视觉效果使得观众大失所望,因此也就没有流行开来1952——“曲屏”电视荧幕初次亮相 曲屏电视荧幕在少数电影院浮现,而全景电影也随之产生这项技术超乎人们想象,以致成为一项旅游景点吸引人们驱车千里来看。
但曲屏荧幕半个多世纪来也未能进入一般家庭之中 50年代初期——彩色电视 电视初次显示彩色图像,涉及图像的亮度和色度由于电视初次运用了NTSC System(1952年12月美国国家电视原则委员会定的彩色电视广播原则,又称为N制式),使得电视色彩根据顾客电视设备的不同而有区别因此,人们为NTSC技术取了个昵称“不会浮现同样的色彩” 1961-1962——LED的发明 1961年,德州仪器的Robert Biard和Gary Pittman为红外线LED(首个发光二极管)申请了专利然而,该产品是人眼不可见的1962年,Nick Holonyack发明了首个人眼可见的LED灯,并被称为“LED之父” 1964——LCD和Plasma(等离子)的发明 首个LCD(液晶显示器)和首个PDP(等离子显示屏)双双问世LCD技术使得平板电视成为也许之后,一位美国发明家James Fergason对于LCD的研究促成了1972年首台液晶电视的诞生然而等离子电视在那时并未成为也许,直到数年后数字技术的浮现 不断发展的科技:触摸屏、IMAX和高清技术 1965——触摸屏技术 E.A. Johnson研发出了世界上首个触摸屏。
起初,触摸屏用于航空交通管理,但后来,大概1995年时,它是如今ATM和取号机屏幕的前身 1967—IMAX诞生 IMAX的诞生是出于一次契机加拿大电影制作人齐聚蒙特利尔,通过九部电影放映机的同步放映实现了多屏的电影放映,而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屏电影 20世纪60、70年代——高清电视萌芽 日本广播公司(NHK)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开始实验高清电视在1974年,Panasonic(日本松下公司)设计出了可显示1125行像素的电视(是原则画质的2.5倍20世纪80、90年:更大更好的显示屏 1984——首台Macintosh电脑 首台Mac电脑配备了9英寸 单色辨别率达512×342,并投入了市场而如今Mac配备的Retina 5K,屏幕辨别率达5120×2880(与首台Mac相比增长了8400%),支持数以百万计的色彩 1987—OLED诞生 Eastman Kodak(伊士曼·柯达公司)的研究员发明了OLED技术(有机发光二极管)化学家Ching W. Tang和Steven Van Slyke是其重要的发明者 20世纪80、90年代——大型电视兴起 消费者可以购买到的电视变得越来越大。
尽管背投电视占据大量空间,但占据着电视市场直到,背投电视才被裁减,取而代之的是更轻薄的数字电视(DLP)、硅基液晶电视(LCoS)和改良的等离子及液晶电视 20世纪80、90年代——触摸屏潮流 大量科技公司如IBM、Microsoft、Apple、HP和Atari等将触摸屏引入该时期主流1992年,IBM公司的Simon是首部配备触摸屏的在1998年,FingerWorks,一家手势辨认公司,后被Apple收购,生产出多点触控的产品 20世纪90年代——全彩色等离子电视 20世纪80、90年代,科技公司始终在改良等离子显示器的辨别率和模型发展到21世纪,等离子技术始终都重要用于大尺寸的屏幕(40英尺及以上),直到最后被LCD取代 1995——LED:让生活更“广阔” 在美国拉斯维加斯The Fremont Street Experience,世界上最大的LED显示屏在此展示该显示屏有1500多英尺长,有90英尺高 1998——高清电视在美国发售 在美国,官方发布高清电视的数字转播系统尽管高清技术近年来始终被运用(重要在日本和其她国家),但没有在美国成为主流,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
新千禧年:比比皆是的改善与创新 液晶取代等离子 左右,液晶电视凭借着更大的尺寸和更低廉的价格取代等离子电视,成为主流与此同步,LED技术不断发展, LED背光技术液晶电视越来越普遍OLED技术也不断发展,没有背光的状况下也能运作 Retina Display(视网膜显示屏)初次亮相 在,Apple初次在市场上发布其配备Retina Display和Retina HD Display的产品本质上,Retina Display意味着该屏幕的辨别率太高,人眼是无法辨认的Retina屏幕应当说是一种苹果的提出的概念,被运用于iPads, iPhone, iPod, Mac和MacBook之上 现状是触摸屏的运用 发布的iPhone是首款配备触摸屏获得商业成功的智能,尽管对于其“第一”头衔有所争议但不管如何,从iPhone开始,配备触摸屏成为了移动设备新的需求 AMOLED:积极矩形有机发光二极体 AMOLED,是积极矩形有机发光二极体,不仅增长了屏幕辨别率还增长了OLED屏幕的质量目前,对AMOLED称呼繁多,如Super AMOLED、HD Super AMOLED、Super AMOLED Advanced等等,重要是根据各科技公司市场需要而定。
主流:3D回归 得力于技术的改善,如可替代框架序列技术(alternate-frame sequencing)(电池供电的家用3D眼镜)和立体视觉技术的发展(不需要眼镜的3D),3D在家庭和电影院中越来越普遍 辨别率不断改善提高 辨别率变得越来越好——不仅在电视上,并且在移动设备和穿戴式设备上随着更高辨别率而来的是更大的电视在,电视显示屏平均尺寸是27英寸,而目前一般在60英寸及其以上 电子纸张 尽管e-paper(电子纸)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算是超前,但如今正广泛运用于电子阅览器和其她移动设备中E-paper十分便携,可反复使用,可“抹去”—甚至重写成千上万次 屏幕技术的将来:VR、可弯曲屏 更薄、更灵活 电视正变得越来越纤薄如图,这有一台在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亮相Sony 4K电视,它最薄的地方仅有4毫米除此之外,灵活的OLED和AMOLED屏幕充斥整个市场,而市场最大的竞争是谁率先造出完全可弯曲的智能屏幕(辞别“小幅度弯曲”时代) 运用广泛的弧形屏幕 运用于电视的弧形屏幕越来越流行今年在CES上见识到的不仅是电视的弧形屏幕,还涉及电脑一体机Samsung ATIV One 7 Curved配备了弧形显示屏。
4K和5K 在CES上,4K成为焦点而今年,5K将初次亮相展出4K意味着一种设备辨别率水平至少达到4000像素 改良的3D与虚拟现实 显示屏增长了与顾客交互的新功能,如HP Zvr Virtual Reality Display(惠普Zvr虚拟现实显示屏),在今年CES亮相展出,可以使顾客在屏幕上操纵3D图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