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与水生经济动物复合种养的应用进展.docx
11页茭白与水生经济动物复合种养的应用进展 戴艳丽+杨柳依+杨湘虹+刘乐承摘 要:近年来,茭白与水生经济动物复合种养模式在江苏等地得到研究与应用,经济效益比单纯种植茭白显著提高综述了我国茭白与虾、泥鳅、鱼、鸭等复合种养模式的应用进展关键词:茭白;水生经济动物;复合种养;经济效益:S645.2 :A :1001-3547(2017)18-0068-04茭白(Zizania latifolia)属禾本科稻族菰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1],国外仅东南亚有少量栽培,日本、美国曾引进茭白,但未能大面积推广[2,3]茭白营养丰富、肉质细嫩、纤维少、蛋白质含量高,是我国“江南三大名菜”之一,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4]近年来,茭白田里养鱼、虾、鸭等水生经济动物的模式,在江苏省多个地区得到推广应用,并且收效显著,在湖北[5]、福建[6]、安徽[7]等地也有应用茭白田里养殖作为一种良性循环生态养殖的模式,比单纯种植茭白和其他经济作物效益高,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好途径本文综述了我国茭白与水生经济动物复合种养的应用进展1 茭白的品种选择与病虫害防治1.1 茭白的品种选择茭白与水生经济动物复合种养时,应选择分蘖性强、孕茭率高、抗逆性好、适应性强的茭白品种。
2014年潜江市渔洋镇排湾村在尝试“茭虾共作”时,采用从浙江选购的浙茭6号获得较好的收成,而从荆门引进的品种则几乎没有收成[4]一般双季茭白在11月下旬育苗,第二年6月中旬定植,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采收,然后平地割除老茭越冬,第三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再次采收,即定植一次可收获秋茭、夏茭各一季;而单季茭白在11月中旬育苗,第二年3月下旬4月上旬定植,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采收[5,8]单季茭白以短日照品种为主,如六安茭、美人茭等;双季茭白对日照长度要求不严,可选用杭州梭子茭、浙茭2号等[9]浙江地区与水生动物复合种养较好的地方品种有无锡中介茭、广益茭、苏州小腊茭、纡子茭等[10]另外,茭白与水生动物复合种养时,对病虫害防治施药要求较高,因此应特别注意要选用抗病的品种,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1.2 茭白的病虫害防治茭白田中套养水生动物时,病虫害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即主要采取生物农药防治,而且关键在于早防早治、防重于治,必要时才选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避免对水生动物造成伤害及环境污染茭白的虫害主要有二化螟、飞虱等,这类害虫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雾防治[11];已大部分孵化的长绿飞虱越冬卵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防治[5],在二化螟第1代幼虫孵化高峰期采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防治;喷药时使用孔径为7 μm喷孔的喷头,同时药要喷在植株的中上部,减少药液落入水中的数量[12];并且注意粉剂农药应在露水未干前使用,水剂农药在露水干后喷洒[6,13]。
若施药不当或农药浓度过高,应尽快灌“跑马水”以缓解可能的药害茭白的病害主要有胡麻叶斑病、纹枯病、锈病胡麻叶斑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防治,纹枯病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锈病用20%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5]2 茭白与虾的复合种养2.1 虾的种类与投放密度目前,茭白田放养的虾有3种,即青虾、小龙虾和克氏鳌虾青虾和克氏鳌虾的放养密度基本相同,即每年5~6月每667 m2放养长1.5 cm左右的幼虾1.5万~2.0万尾;克氏螯虾还可在每年11月或第二年3月底放养亲本虾,让其自然繁殖幼虾,每667 m2放养亲本虾10~15 kg,雌雄比例为3∶1;小龙虾则每667 m2放养长2~3 cm的幼虾0.5万~1.0万尾[11,14,15]2.2 虾苗投放前的处理虾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养殖虾的水pH值应保持在7~8.5[15,16],水质透明度以30~40 cm为宜,水体溶氧量应保持在5 mg/L以上[9]在放养虾苗前,水位灌至茭白田块以上20~30 cm,将生石灰对水化浆后按75~100 kg/667 m2均匀泼洒到环形虾沟内,2~3 d后过滤灌水,再用浸泡一昼夜的茶籽饼液按50 kg/667 m2泼洒消毒,以杀灭虾田内有害病菌和敌害生物;消毒后7 d,灌水至40~50 cm,按照虾沟面积每667 m2施腐熟的有机肥500~800 kg,以培育天然生物饵料[10,11]。
虾苗投放前也要进行消毒处理,用3%~4%的食盐水洗浴消毒10 min,以杀死虾苗所带的寄生虫和致病菌[16,17]为了增强虾对环境的适应性,在晴天下午或阴雨天放养,将虾苗先在田中浸泡10 s,然后提出水面3~5 min,重复3次,再均匀地放养到茭白田中[15]2.3 虾的饲养管理虾可自由穿行茭白田间觅食杂草、茭白无效分蘖、水生昆虫等天然生物饵料[10]但是,为了保证虾的正常生长,应在虾沟四周的浅水处投放饲料虾的饵料以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混合为宜,植物性飼料主要有饼类、谷类、麸皮、玉米及农副产品加工的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主要有螺蚌肉、蝇蛆、畜禽内脏、鱼肉、蚯蚓等[9],投喂量因天气、水质以及虾的摄取量灵活掌握,一般日投喂量占在池虾总质量的5%左右,每天8:00、18:00各投喂1次,2次的投喂量分别占1/3和2/3[14],若遇到低压或阴雨天则可少喂或停喂3 茭白与泥鳅的复合种养3.1 泥鳅的种类目前茭白田内放养的泥鳅主要有2种,即普通泥鳅和大鳞副泥鳅[18,19]大鳞副泥鳅体型较大、生长速度快,是出口韩国的主要品种[18]3.2 泥鳅苗的放养泥鳅苗放养前10 d左右对茭白田块进行消毒,以杀灭田中的致病菌和敌害生物,如蛙卵、蝌蚪、水蜈蚣等[19~21],可将生石灰30~40 kg/667 m2或漂白粉1.0~2.5 kg/667 m2,均匀泼洒到茭白田中,也有使用生石灰15~600 kg/667 m2或漂白粉1~endprint37.5 kg/667 m2等报道[6,22,23]。
泥鳅苗在放养前也要进行消毒,以防止泥鳅体表疾病的发生,可用10%聚维酮碘溶液0.35 mg/kg浸泡消毒5 min,或2.5%~4.0%的食盐水浸泡5~10 min,或10~15 mg/kg的高锰酸钾浸泡8~10 min[23~25]放养泥鳅有2种方式:一是选择体形好、个体大、无伤病、体表黏液正常的泥鳅作为亲本泥鳅进行繁殖,雌鳅选择体长15 cm、单个质量30 g以上且腹部膨大的个体,雄鳅可略小,雌雄比为1∶2,放养量为15~20 kg/667 m2 [23];二是放养长6~8 cm、单个质量4 g以上的泥鳅苗,放养密度一般为30~40 kg/667 m2 [19,21]3.3 泥鳅病害的防治引起泥鳅发病的原因有很多,如水质条件、放养密度过大、机械性损伤等在防治泥鳅病害时要以预防为主,如在放养前要做好鳅体消毒及水体的消毒,控制好放养密度,以及防止鳅体损伤等泥鳅病害的种类复杂,如赤鳍病、车轮虫病、三代虫病等在夏季发病率高,要对症下藥进行防治[21]赤鳍病可按每1 kg饲料加2~4 g复方新诺明拌饵投喂,每天2次,连续3 d;车轮虫病和三代虫病属寄生性病害,可用0.7 mg/kg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合剂泼洒;三代虫病还可用0.5 mg/kg晶体敌百虫泼洒。
鳅体受伤后,在冬季蓄养期易感染水霉病,按667 m2菖蒲汁0.75~1.00 kg、食盐0.3 kg、人尿2 kg浸泡4 h后对水泼洒防治鳅体被嗜水产气单胞杆菌感染后,可用浓度为1 g/m3的漂白粉泼洒;亲本鳅在人工繁殖前后患病时,可用1%高锰酸钾溶液涂抹患处,同时每天用鱼康药拌饲料,连喂3~5 d [26~28]4 茭白与鱼、鸭的复合种养茭白与鱼、鸭共养需要在茭白田附近搭建鸭棚,鸭的放养在茭白种植前后均可鸭苗先在室内饲养半月左右,以提高其生活能力每667 m2放养12~14只,鸭生长后期也可适当投入鸭饲料[18,29,30]茭白与鱼、鸭共养与单独种植茭白相比,每667 m2茭白增效220元,同时还收获鱼100 kg、鸭15 kg,每667 m2增鱼、鸭收益910元,每667 m2总增收益1 130元[31]茭白与鱼、鸭复合种养的相关报道主要集中在2003-2004年,此后少有报道5 茭白与水生经济动物的其他复合种养模式茭白与水生经济动物的复合种养的形式多样,如茭白—泥鳅—鸭的复合种养,这种模式结合了茭白与泥鳅、茭白与鸭分别种养的技术,管理起来相对困难一些,具体做法是先种植茭白后放养泥鳅,而鸭的放养时间比较灵活[32],该模式比单独种植茭白每667 m2增加总产值1 143元[33]。
茭白—鱼—蛙的复合种养模式则是在种植茭白后同时投放鱼苗和蝌蚪,鱼类可以同时投放鳝鱼和泥鳅或黑鱼、黄鳝、银鲫等凶猛的肉食性鱼类[34]而江苏盐城市盐都区义丰镇的茭白—青虾—泥鳅的复合种养模式,茭白、青虾、泥鳅的产量分别为800~1 000、46、90 kg/667 m2,获得净利润4 000元[35]6 茭白与水生经济动物复合种养的效益茭白与水生经济动物复合种养,不仅茭白的产量有所增加,而且也有较好的水生经济动物养殖收益据统计,茭白与虾共养可收获虾、茭白150 kg、2 000~2 200 kg/667 m2,这比单种茭白提升的效益显著[10,15]湖北潜江市渔洋镇排湾村2016年全市推广茭白—虾共养,面积达到25.1 hm2,纯收益达到12万元/hm2[5]2012-2013年嘉兴市南湖区凤桥荣发水八仙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的茭白田套养泥鳅试验结果收获茭白3 450 kg/667 m2,平均销售价格2.95元/kg,每667 m2产值10 178元,收获泥鳅310 kg/667 m2,平均销售价格56元/kg,每667 m2产值17 360元,合计每667 m2产值27 538元[36]汤溪镇上叶村的茭白田养鱼,不仅避免了当地茭白在8月下旬收获后近半年的闲置期,而且每667 m2茭白产量增加700 kg,效益增加300元,养鱼效益增加900元,总净利润比单纯种茭白增加1 600元[37]。
参考文献[1] 卢宝荣.利用生物多样性合理布局探索茭白的可持续生产模式[J].浙江农业学报,2003,15(3):118-123.[2] 陈卓良.中国茭白在美国华盛顿地区的引种栽培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02,20(1):43-47.[3] 俞晓平,陈建明.茭白高效安全生产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4] 周多勇,王淑娟,张涵,等.农民袁作圣“茭虾共作”生态种养见成效[J].渔业致富指南,2015(17):22-23.[5] 李德振,余礼涛,万炎生,等.茭白—虾共生高效种养模式[J].长江蔬菜,2017(6):22-24.[6] 郑朱昂.茭白田生态养殖泥鳅技术[J].河南水产,2007,73(4):19-20.[7] 汪文彬.大别山区茭白田套养泥鳅效益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311.[8] 程立宝,尹静静,陈学好,等.茭白高效栽培模式与技术[J].长江蔬菜,2012(16):85-87.[9] 王守红,张家宏,寇祥明,等.茭白—克氏原螯虾共作生产技术规范[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6):383-384.[10] 宋光同,丁凤琴.茭白、克氏原螯虾生态共作技术[J].科学养鱼,2011(2):24-26.[11] 胥容庆.克氏螯虾养殖技术之七大面积池塘种植茭白套养克氏螯虾技术[J].中国水产,2008,392(7):46-47.endprint[12] 周密.水生蔬菜田养小龙虾注意密度[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5-05-14(5).[13] 郑权富.茭白田套养鱼虾的办法[J].新农村,2002(2):26-2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