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五篇)(可编辑).docx

30页
  • 卖家[上传人]:柏**
  • 文档编号:298708890
  • 上传时间:2022-05-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92KB
  • / 3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五篇)第一篇:《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宋词解释翻译赏析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宋词解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作品原文 江城子⑴·密州出猎⑵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⑶,左牵黄,右擎苍⑷,锦帽貂裘⑸,千骑卷平冈⑹为报倾城随太守⑺,亲射虎,看孙郎⑻ 酒酣胸胆尚开张⑼,鬓微霜⑽,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⑾?会挽雕弓如满月⑿,西北望,射天狼⒀ 作品解释 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市 ⑶.老夫:自称,时年四十聊:姑且,暂且狂:狂妄 ⑷.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起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⑸.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这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⑹.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岗像卷席子一般掠过千骑(jì):形容从骑之多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⑺.为报:为了报答太守:古代州府的行政长官 ⑻.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⑼.酒酣胸胆尚开张:尽情畅饮,胸怀开阔,胆气豪壮 ⑽.鬓:额角边的头发 ⑾.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节:兵符,带着传达命令的符节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⑿.会挽雕弓如满月:会,应当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满月:圆月 ⒀.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引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作品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

      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 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这首词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盛行的北宋词坛可谓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对南宋爱国词有直接影响对此阕也颇感自豪,在《与鲜于子骏书》中,他曾说此词“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自是一家”可见这首词可能是第一次作豪放词的尝试,可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颇具文学底蕴 作品鉴赏 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他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

      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过片一句,言词人酒酣之后,胸胆更豪,兴致益浓此句以对内心世界的直抒,总结了上片对外观景象的描述接下来,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词牌说明 江城子 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衬字)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欧阳炯单调词将结尾两个三字句加一衬字成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之法。

      后蜀尹鹗单调词将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两句,开宋词减字、摊破之法晁补之改其名为《江城子》,韩淲调有“腊后春前村意远”句,故又名《村意远》 格律对照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仄平平(韵),仄平平(韵)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中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韵)下段如上,中表示可平可仄,平表示平声,仄表示仄声,韵表示韵脚位置) (本是单三十五字,宋人改为双调此词的韵脚是:七阳;可“三江七阳”通押 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第二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宋词解释翻译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宋词解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作品原文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作品解释 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乙卯(mǎo):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⑶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⑷思量:想念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ang ⑸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孤坟:孟棨《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⑹纵使:即使 ⑺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⑻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⑼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⑽顾:看 ⑾料得:料想,想来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⑿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作品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创作背景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作品鉴赏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题中“乙卯”年指的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这首“记梦”词,实际上除了下片五句记叙梦境,其他都是抒情文字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王弗逝世转瞬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