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专家共识2023年版.pdf
54页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专家共识2023年版脑炎是由脑实质的弥漫性或者多发性炎性病变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其病理改变以大脑灰质与神经元受累为主,也可累及白质和血管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 A E) 泛指一类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脑炎A E 合并相关肿瘤者,称为副肿瘤性 A E 自2007 年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2methy 1-D-aspartate receptor, NMDA R) 脑炎被发现以来,一系列抗神经元细胞表面或者突触蛋白(neuronal cell-surface or synaptic protein) 的自身抗体被陆续发现目前A E 患病比例约占脑炎病例的 10%~20%,以抗NMDA R脑炎最常见,约 占 A E 病例的54%~8 0乐其次为抗富含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eucine-rich glioma-inactivated protein 1,LGI1)抗体相关脑炎与抗丫- 氨基丁酸B 型受体( 丫-amino butyric acid type B receptor, GA BA BR) 抗体相关脑炎等。
国内于2010年报道了首例抗NMDA R脑炎病例,其后陆续报道了抗L G H 、GA BA BR, a氨基-3- 羟基-5- 甲基-4- 异嘎酸受体(a-amino-3-hydroxy-5-methyl-4- isoxazolepropionica c i d r e c e p t o r , A M P A R )抗体相关脑炎、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 ( c o n t a c t i n a s s o c i a t e d p r o t e i n 2 ,C A S P R 2 )抗体相关莫旺综合征( M o r v a n s y n d r o m e )和抗Ig L O N家族蛋白5 ( Ig L 0 N 5 )抗体相关脑病等的个案和病例组这一大类新型A E ,与经典的副肿瘤性边缘性脑炎有明显不同,其靶抗原位于神经元细胞表面,主要通过体液免疫机制引起相对可逆的神经元功能障碍,免疫治疗效果良好( 表1 ) O表 1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的抗神经细胞抗体对发i1肿类应抗原原病年发炎瘤比瘤位龄性综例类置( 岁别合型)征N M1-i1细D A R经〜8 5性N M D2 〜4 5巢胞元比A R岁女畸表胞例脑S胎面膜高炎4 0 %瘤抗原L G1 1经15 〜9 6性)1缘5%~10腺抗元6 0 %性%瘤体胞脑膜炎G A2t、5B A B R经0 ~8 0性缘0 %细元多性胞胞见脑肺膜炎癌C A28 0 %细胞肺癌、乳腺癌A K6、I<细5经07 0性缘1 0 %胞元多性内胞见脑抗质炎原L i-H u6i>抗( A N N A经0 〜7 0性缘8 0 %细体~1 )元比性胞胞例脑肺核略炎癌高、经母细胞瘤cv4t、>2 / C R M P突0 ~7 0女缘8 0 %细5细比性胞胞例脑肺胞接炎癌质近、胸腺瘤M a男t1>2经3 0 〜4性》缘8 0 %原元07 0 %性细核女脑胞仁6 0 〜7炎瘤0、、间非脑炎小细胞肺癌K L41-1>H L U经0 ~5 00 0 %脑8 0 %原元为炎细胞男胞核性瘤注:部分抗体也与其他神经综合征相关,如僵人综合征、亚急性小脑变性与感觉神经元神经病等;NM DAR : N-甲基- D-天冬氨酸受体;L G H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 GABABR : 丫- 氨基丁酸B型受体;CAS P R 2 :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 ; Ig L 0N5 : Ig L ON家族蛋白5 ; AM P AR : a氨基-3 -羟基-5- 甲基- 4- 异嗖酸受体;DP P X :二肽基肽酶样蛋白;GABAAR : 丫- 氨基丁酸A型受体;m Gl uR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D2 R :多巴胺2型受体;Gl y R :甘氨酸受体;GAD:谷氨酸脱峻酶;AK5 :腺甘酸激酶5 ; ANNA- 1: 1型抗神经元核抗体;CV 2 /CR M P 5 :塌陷反应调节蛋白5 ; KL HL : Ke l c h样蛋白;P E R M :伴有强直与肌阵挛的进行性脑脊髓炎;- :无数据可参考一、临床表现与临床分类( -)临床表现1 .前驱症状与前驱事件:抗NM DAR脑炎常见发热、头痛等前驱症状。
抗NM DAR脑炎偶尔可以发生于单纯疱疹病毒( HS V - 1)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 c e n tra l n e rv o us sy ste m , CNS )病毒感染之后2 .主要症状:包括精神行为异常、认知障碍、近事记忆力下降、癫痫发作、言语障碍、运动障碍、不自主运动、意识水平下降与昏迷、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抗NM DAR脑炎的症状最为多样一些AE患者以单一的神经或精神症状起病,并在起病数周甚至数月之后才进展出现其他症状不自主运动在抗NM DAR脑炎中比较常见,可以非常剧烈,包括□面部的不自主运动、肢体震颤、舞蹈样动作,甚至角弓反张抗L GH抗体相关脑炎患者也可见肢体震颤和不自主运动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泌涎增多、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中枢性发热、体温过低和中枢性低通气等,在抗N MDAR脑炎中相对多见3 .其他症状:( 1 )睡眠障碍:AE患者可有各种形式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快速眼球运动( r ap i de y e m o v e m e n t , R EM)睡眠行为异常、 日间过度睡眠、嗜睡、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在 抗N MDAR 脑炎、抗 LGH抗体相关脑炎、抗 IgLO N 5 抗体相关脑病中较常见。
2 )CN S 局灶性损害:相对少见,抗 N MDAR 脑炎可合并 CN S 炎性脱髓鞘事件,表现为肢体瘫痪、复视,可以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 ( 3 )周围神经和神经肌肉接头受累:神经性肌强直等周围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见于抗CAS P R 2 抗体相关莫旺综合征抗 GABABR 抗体相关边缘性脑炎可以合并肌无力综合征抗二肽基肽酶样蛋白 ( d i p e p t i d y l - p e p t i d as e - l i k e p r o t e i n ,DP P X )抗体相关脑炎常伴有腹泻 二)临床分类根据不同的抗神经元抗体和相应的临床综合征,A E 可分为以下3种主要类型:1 . 抗 N MDAR 脑炎:抗 N MDAR 脑炎是A E 的最主要类型,其特征性临床表现符合弥漫性脑炎,与经典的边缘性脑炎有所不同2 . 边缘性脑炎;以精神行为异常、癫 痫 发 作 ( 通常起源于颗叶)和近记忆力障碍为主要症状,脑电图与影像学符合边缘系统受累抗谷氨酸脱竣酶( gl u t am i c aci d d e car bo x y l as e , GAD) 抗体、抗LGI1 抗体、抗 GABABR 抗体与抗AMP AR 抗体相关的脑炎符合边缘性脑炎的特点。
3. 其他A E 综合征:包括莫旺综合征、抗 GABAAR抗体相关脑炎、伴有强直与肌阵挛的进行性脑脊髓炎(p r o gr e s s i v e e n ce p hal o m y e l i t i s w i t h r i gi d i t yan d m y o cl o n u s , P ER M) 、抗 DP P X 抗体相关脑炎、抗IgL0 N 5 抗体相关脑病等,这些A E 综合征或者同时累及中枢与周围神经系统,或者表现为特征性的临床综合征二、一般诊断流程与诊断标准( -)A E 的诊断流程A E 的诊断首先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神经影像学和脑电图等结果,确定其患有脑炎,继而选择A E 相关的抗体检测予以诊断A E 诊断的一般程序见表2 o表 2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评估程序病史 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旅居史、动物接触史基础疾病、肿瘤病史、手术史、疫苗接种史、免疫状态现病史:起病时间、病程时相特点、主要症状与伴随症状、系统性症状体征 1.神经科体征:高级神经功能,脑干、小脑、锥体外系和脑膜刺激征等局灶性体征2 . 一般内科体征3 . 临床评分:改良R an k i n 量表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血液 血常规、生化、红细胞沉降率、检查 甲状腺功能、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自身抗体谱、AN C A抗体、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细胞因子等X 线 胸 片 和 ( 或)胸 部 C T 、盆腔C T 和与超声 ( 或)超声、睾丸超声脑 电 | 脑电图,必要时V - P S G图神经 头颅M R I ( 平扫与增强)影像学P E T 头与全身P E T ( 必要时)。
其中全身 P E T 可协助发现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特定类型肿瘤脑脊 压力、细胞计数与细胞学、生液检查 化、特异性寡克隆区带;合理的病原体检测抗神 建议脑脊液与血清同时检测经细胞抗体注:AN C 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C T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V - P S G :视频多导睡眠图;M R I :磁共振成像;P E T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 二)A E 诊断标准1 . 诊断条件: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确诊实验与排除其他病因4个方面A. 临床表现:急性或者亚急性起病( <3 个月),具备以下1个或者多个神经与精神症状或者临床综合征a. 边缘系统症状:近事记忆减退、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3个症状中的1个或者多个b .脑炎综合征:弥漫性或者多灶性脑损害的临床表现C .基 底 节 和 ( 或 )间脑/ 下丘脑受累的临床表现d.精神障碍,且精神心理专科认为不符合非器质疾病B .辅助检查:具 有 以 下1个或者多个的辅助检查发现,或者合并相关肿瘤a .脑脊液异常:脑脊液白细胞增多 O5 X 1 0 6 / L ),或者脑脊液细胞学呈淋巴细胞性炎症,或者特异性寡克隆区带阳性b .神经影像学或者电生理异常:磁 共 振 成 像( m a gn et icr es o n a n ce im a gin g, M R I )边 缘 系 统T 2或者液体衰减反 转 恢 复 序 列( fl u id a t t en u a t ed in v er s io nr eco v er y , F L A I R )异常信号,单侧或者双侧,或者其他 区 域 的T 2或 者F L A I R异 常 信 号 ( 除外非特异性白质改变和卒中);或 者 正 电 子 发 射 体 层 摄 影 (p o s it r o nem is s io n t o m o gr a p hy , P E T )边缘系统高代谢改变,或 者 多 发 的 皮 质 和 ( 或 )基底节的高代谢。
图1展示了 A E患者的典型神经影像表现脑电图异常,表现为局 灶 性 癫 痫 或 者 癫 痫 样 放 电 ( 位于题叶或者题叶以外 ),或者弥漫或者多灶分布的慢波节律而成年抗N M D A R脑 炎 患 者 出 现 异 常8刷 状 波( ex t r em e del t ab r u s h)常 对 应 住 院 时 间 延 长 及 不 良 预 后 ( 图2) o c.与A E相关的特定类型的肿瘤,例 如 :边缘性脑炎合并小细胞肺癌,抗N M D A R脑炎合并卵巢畸胎瘤C .确诊实验:抗神经细胞抗体阳性其中,抗神经元表面抗原抗体和部分抗神经突触胞内抗原抗体( 如G A D抗体) 检测主要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 n di r e c ti m m u n o fl u o r e s c e n c e a s s a y , I I F )根据抗原底物分为基于细胞底物的实验( c e l l b a s e d a s s a y , C B A )与基于组织底物的实验( t i s s u e b a s e d a s s a y , T B A ) 2种C B A采用表达神经元细胞表面抗原的转染细胞,T B A采用动物的脑组织切片为抗原底物。
C B A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应尽量对患者的配对的脑脊液与血清标本进行检测,脑脊液与血清的起始稀释滴度分别 为1 : 1与1 : 10抗神经细胞胞内抗原抗体( 多数为副肿瘤抗体) 和部分抗神经突触胞内抗原抗体[ 如两性 蛋 白( a m p h i p h y s i n )抗体] 检测主要采用免疫印迹方法但其带来的假阳性或假阴性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必要时需结合临床并通过T B A或C B A予以验证( 图3 ) o D. 合理排除其他病因( 参考共识的鉴别诊断部分 ) ▲ 图1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神经影像表现示例A :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抗体相关脑炎急性期 液 体 衰 减 反 转 恢 复 序 列( F L A I R )可见左侧基底节( 尾状核头及壳核)高信号;B :抗 丫 -氨 基 丁 酸B型受 体 (G A B A B R )抗体相关脑炎急性期F L A I R示双颗叶内侧轻度高信号,右侧略肿胀;C :该 抗G A B A B R抗体相关脑炎患者同期弥散加权成像序列示双颗叶内侧均轻度弥散受限,右侧为著;D :该 抗G A B A B R抗体相关脑 炎 患 者 行P E T / C T示 右 侧 颗 叶 内 侧 高 代 谢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刘磊供图)5慢活动基础上,叠加节律性B活 动 ( 箭头),在成人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常对应住院时间延长及不良预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许春伶供图)基于组织底物的实验( TB A )显示抗N- 甲基- D - 天冬氨酸 受 体 ( NMD A R)抗体强阳性,大鼠海马齿状回( D G )颗粒细胞胞核无荧光,外周神经毡( NP )均质强荧光间接免疫荧光法显色X 4 0 0 ; B : TB A 显示抗谷氨酸脱竣 酶 ( G A D )抗体强阳性,大鼠海马D G 颗粒细胞胞核无荧光,临近胞核之间存在突触样荧光,外周N P 弱荧光 间接免疫荧光法显色X 4 0 0 ; C : TB A 显示抗H u 抗体强阳性,大鼠海马D G 颗粒细胞胞核强荧光,临近胞核之间无突触样荧光,外周N P 无荧光 间接免疫荧光法显色 X 4 0 0 ; D : TB A 显示抗NMD A R抗体强阳性,大鼠海马D G 颗粒细胞胞核无荧光,外 周N P 均质强荧光,海 马 ( C A ) 4区无荧光 间接免疫荧光法显色X 2 0 0 ; E : TB A 显示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 抗体强阳性,大鼠海马D G 颗粒细胞胞核无荧光,外 周 NP内弱外强荧光( 白色箭头示交界处),C A 4 区弱荧光间接免疫荧光法显色X 2 0 0 ; F : TB A 显示抗G A D 6 5 抗体强阳性,大鼠小脑皮质分子层( ML)细沙状荧光,皮质颗粒细胞层( G C L)豹纹状荧光,二者之间单层浦肯野细胞无荧光( 未标记),皮质下白质( W M)无荧光 间 接 免 疫 荧 光 法 显 色 X 2 0 0 ; G :基于细胞底物的实验显示抗NMD A R抗体强阳性 间接免疫荧光法显色X 2 0 0 ; H :免疫印迹膜条法分别显示抗H u 抗体强阳性( 上),抗 C V 2 抗体强阳性( 下)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刘磊供图)2.诊断标准:包括可能的A E 与确诊的A E :( 1 )可能的A E :符合A 、B与 D 3个诊断条件。
2 )确诊的A E :符合A 、B 、C与 D 4个诊断条件 三) 自身免疫性边缘性脑炎的诊断标准满足全部以下4项条件可确诊自身免疫性边缘性脑炎:A.亚 急 性 ( 3个月内迅速进展)起病的工作记忆 缺 陷 ( 短期记忆丧失)、癫痫发作、精神症状,提示边缘系统受累B . MRI 的 F LA I R序列示双侧题叶内侧异常信号影C.至少符合以下1 项:a . 脑脊液白细胞 增 多 ( 白细胞计数>5 X 1 0 6 / L) ; b.脑电图提示源自题叶的痫样放电或慢波活动D. 合理排除其他病因满足全部4项条件可确诊自身免疫性边缘性脑炎;若 前 3项条件中的某1 条未能符合,则需抗神经元抗体阳性才能确诊三、各 型AE的临床特点( -)抗NMDAR脑炎1 . 临床特点: ( 1)儿童、青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 2 )急性起病,一般在2周至数周内达高峰 3 )可有发热和头痛等前驱症状 ( 4 )主要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近事记忆力下降、言语障碍/ 缄默、运动障碍/ 不自主运动、意识水平下降/ 昏迷、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窦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泌涎增多、中枢性低通气、低血压和中枢性发热等。
( 5 )其他C N S 局灶性损害的症状,例如复视、共济失调等2 .辅助检查: ( 1)脑脊液检查:腰椎穿刺压力正常或者升高脑脊液白细胞数轻度升高或者正常,少数超过10 0 X 10 6 / L , 脑脊液细胞学多呈淋巴细胞性炎症,可见浆细胞,脑脊液蛋白轻度升高,特异性寡克隆区带可呈阳性,抗 N M D A R 抗体阳性 ( 2 )头颅M R I可无明显异常,或者仅有散在的皮质、皮质下点片状F L A I R高信号;部分病例可见边缘系统F L A I R和T 2高信 号 ,病灶分布可超出边缘系统的范围,少数病例兼有C N S炎性脱髓鞘病的影像学特点 3 )头 颅P E T可见双侧枕叶代谢明显减低,伴额叶与基底节代谢升高 4 )脑电图:呈弥漫或者多灶的慢波,偶尔可见癫痫波,异 常5刷是该病较特异性的脑电图改变,多见于成人重症患者 5)肿瘤学:卵巢畸胎瘤在青年女性患者中较常见, 中国女性抗N M D A R脑炎患者卵巢畸 胎 瘤 的 发 生 率 为1 4 . 3 % 〜4 7. 8 % ,在重症患者中比例较高,卵巢超声和盆腔C T /M R I有助于发现卵巢畸胎瘤 ,卵巢微小畸胎瘤的影像学检查可以为阴性。
男性患者合并肿瘤者罕见 6)神经病理学检查:脑实质内小胶质细胞增生、血管周围间隙及沿脑表面少量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T淋巴细胞罕见3.诊断标准:根 据Gr a u s与D a l m a u标 准( 2 0 1 6年 ),确 诊 的 抗N M D A R脑 炎 需 要符合以下A、B与C 3个条件:A . 6项 主 要 症 状 中 的1项或者多项:( 1 )精神行为异常或者认知障碍;( 2 )言语障碍;( 3 )癫痫发作;( 4 )运动障碍/不自主运动;( 5)意识水平下降;( 6)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或者中枢性低通气B.抗N M D A R抗体阳性:建 议 以 脑 脊 液C B A法抗体阳性为准若仅有血清标本可供检测,除了 C B A结果阳性,还需要采用T B A与培养神经元进行H F予以最终确认,且低滴度的血清阳性( 1 : 1 0 )不具有确诊意义C.合理排除其他病因 二)抗 LGI1抗体相关脑炎1 .临 床 特 点 :( 1 )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2 )多数呈急性或者亚急性起病 3 )主要症状包括:癫痫发作、近事记忆力下降、精神行为异常 4 )癫痫发作:以各种形式的颗叶癫痫常见,先兆以竖毛发作(“ 起鸡皮疙瘩”感)多见;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 f a c i o b r a c h i a l d y s t o n i c s ei z u r e,F B D S )是该病特征性发作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F B D S ,表现为单侧手臂及面部乃至下肢的频繁、短暂的肌张力障碍样不自主动作,其发作时间短暂,一般仅数秒,发作频繁者可达每日数十次;可伴有双侧肌张力障碍样发作、感觉异常先兆、愣神、意识改变等。
5 )部分患者合并语言障碍、睡眠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 顽固性低钠血症)等2 . 辅助检查:( 1 )脑脊液检查:多数腰椎穿刺压力正常,脑脊液白细胞数正常或者轻度升高,特异性寡克隆区带可呈阳性 2 )头 颅M R I :多数可见单侧或者双侧颈叶内侧( 杏仁体与海马)异常信号,部分可见杏仁体肥大,以 F L A I R 相敏感,部分患者可见基底节区异常信号 ( 3 ) P E T 可见内侧颗叶与基底节区呈高代谢 ( 4 )脑电图:F B D S 发作期脑电图异常比例仅为2 11r3 0 % , F B D S 发作间期可表现为轻度弥漫性慢波或双侧额题叶慢波,也可完全正常 三)抗 G A B A B R抗体相关脑炎1 . 临 床 特 点 : ( 1 )主要见于中老年,男性多于女性 ( 2 )急性起病,多在数天至数周内达高峰 3 )主要症状包括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近事记忆力下降 ( 4 )严重且难治的癫痫发作是该病主要的特点,以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为主,抗癫痫药物通常无效,可迅速进展为癫痫持续状态 ( 5 )少数患者可以合并语言障碍、睡眠障碍和小脑性共济失调。
2 . 辅助检查: ( 1 )脑脊液检查:多数腰椎穿刺压力正常,少数压力升高脑脊液白细胞数轻度升高或者正常,脑脊液细胞学呈淋巴细胞性炎症,脑脊液蛋白轻度升高,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可呈阳性 ( 2 )多数患者头颅M RI 可见双侧或者单侧的颗叶内侧( 海马、杏仁体)病灶 ( 3 )脑电图:可见颗叶起源的癫痫放电,以及弥漫或者散在分布的慢波 ( 4 )肿瘤学检查:约 1 / 3 患者合并小细胞肺癌,这部分患者可有抗H u 抗体阳性,胸 部 C T 与 P E T 可提示肺部恶性肿瘤 四)抗 C A S P R2 抗体相关脑炎该病罕见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为: ( 1 )中位发病年龄在6 0 岁左右 ( 2 )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近事记忆力下降部分表现为肌颤搐、肌强直等周围神经过度兴奋,可伴有神经痛 ( 3 )莫旺综合征:由抗C A SP R2 抗体介导的周围神经过度兴奋伴脑病,表现为肌颤搐、肌强直、精神行为异常、失眠、多汗、心律失常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消瘦等,可以发生猝死 ( 4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放松状态下,可见自发的持续快速的二联、三联或者多联的运动单位放电活动,肌颤搐电位和纤颤电位较常见。
F波检测可见后放电现象,重复神经电刺激可有后放电现象患者脑电图可见弥漫分布的慢波 ( 5 )少数患者合并肿瘤,以胸腺瘤多见 五)抗 I gL O N 5 抗体相关脑病该病罕见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为: ( 1 )中位发病年龄在6 0 岁左右 ( 2 )以睡眠障碍和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出现行走不稳、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吞咽障碍、中枢性低通气、舞蹈样动作、口面部不自主运动等 ( 3 )神经影像学与常规脑脊液检查无特殊发现 4 )视频多导睡眠监测( vi d e o -p o l y s o m n o g r a p h y , V- PSG )可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喘鸣、RE M期睡眠行为障碍,也可见非快速眼球运 动( n o n - r a p i d e y e m o v e m e n t )睡眠和 RE M 睡眠期均出现的异常运动、睡眠结构异常 5)基因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 h u m a n l e u k o c y t e a n t i g e n , H L A )-D RBl * 1 0 0 1 和 ( 或)H L A - D QBl * 0 50 1 异常。
6)神经病理学检查:晚期出现神经元丢失与t a u蛋白沉积,伴胶质细胞增生,无炎细胞浸润以海马、脑干被盖、下丘脑受累明显 7)治疗与预后:多数对免疫治疗效果不佳,少数病例有效,可以发生猝死 六)抗A M P A R抗体相关脑炎该病罕见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为:( 1 )青春期至高龄老人均可发病,以中老年为主,女性多见 2 )主要表现为边缘性脑炎,也可表现为单纯性遗忘甚至暴发性重症脑炎 3) 3/ 4患者神经影像异常,但无特异性2 / 3患者脑电图异常 4)所有患者脑脊液抗A M PA R抗体阳性,2 / 3血清抗体阳性,多数患者脑脊液蛋白升高 5)半数以上患者合并肺癌或胸腺瘤 6)预后较差,与是否合并肿瘤无明确相关性 七)抗D P P X抗体相关脑炎该病罕见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为:( 1 )青春期至老年均可发病,以中老年为主,男女比例接近2 : l o ( 2 )半数以上患者出现明显体重减轻及腹泻前驱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症状( 幻觉、过度惊骇、抑郁)、认知功能下降、神经兴奋性增高( 癫痫发作、震颤、肌阵挛、肌强直)、 自主神经兴奋性增高 ( 腹泻、睡眠障碍)以及小脑脑干受累症状。
3 )不 足1 0 %患者合并淋巴瘤,有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报道 4 )多数患者神经影像正常,仅少数有白质病变部分病例1 8 F- FDG P ET提示双侧频叶、丘脑低代谢 5)约1 / 4患者脑脊液白细胞增高 6 )本病对及时且足量足疗程免疫治疗反应较好 7 )血清和 ( 或)脑脊液抗DP P X抗体阳性 A )抗GABAAR抗体相关脑炎该病罕见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为:( 1 )婴幼儿至高龄老人均可发病,中位发病年龄4 0岁 2 )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认知障碍、行为异常、意识障碍及不自主运动其中尤以癫痫症状最为突出,近半数患者出现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发作形式以及部位亦不固定 3 ) 4 0 %患者合并肿瘤,其中以胸腺瘤最为常见 4 )本病也可继发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后 5)神经影像多数患者表现为皮质及皮质下多发病灶,在 T 2 - FL A IR 上呈高信号,以额题叶受累多见,也可见于顶枕叶及基底节病灶部位和数量可随着病程而多变,免疫治疗后病变减轻或消失 九)抗 mG luR5 抗体相关脑炎该病罕见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为: ( 1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位发病年龄3 5 岁 ( 2 )多为亚急性起病,前驱症状包括头痛、低热、体重减轻、消化道以及呼吸道症状,主要以边缘系统受累表现为主,包括精神与认知障碍、癫痫发作,可出现运动障碍、睡眠障碍以及脑神经受累表现等。
( 3 )半数以上合并肿瘤,特别是霍奇金淋巴瘤,也有合并小细胞肺癌病例报道 ( 4 )脑脊液白细胞增高,多数患者脑脊液特异性寡克隆区带阳性 ( 5)部分患者头颅M R I影像有阳性发现,除边缘系统外,额顶枕叶、丘脑、脑桥以及小脑均可受累 ( 6 )部分患者脑电图检查可有异常表现,多为局限性或弥漫性慢波,可有癫痫样放电 +)抗突触蛋白- 3a 抗体相关脑炎该病罕见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为: ( 1 )中青年发病,中位发病年龄4 4 岁 ( 2)急性起病,前驱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恶心、腹泻,逐渐进展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 自主神经功能障 碍 ( 心率及呼吸频率加快),严重者有中枢性低通气伴有□周不自主运动、肌阵挛发作、肌张力障碍整体类似抗N M D A R 脑炎临床表现 ( 3 )目前未见合并肿瘤报道 ( 4 )神经影像学检查部分患者有颗叶内侧、海马以及岛叶受累脑脊液白细胞轻度升高 十一)抗 G A D 抗体相关边缘性脑炎/ 癫痫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中位发病年龄为4 0 岁左右,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近事记忆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部分患者以颗叶癫痫为唯一表现抗 G A D 抗体相关癫痫是一种以颜叶癫痫为主的急性或慢性癫痫综合征,可伴有轻度的认知功能受损,抗 G A D 抗体相关癫痫可能属于抗G A D 抗体相关边缘性脑炎的不全表型,某些慢性病程者可能属于后遗症,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部分抗G A D 抗体相关边缘性脑炎患者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意识障碍、低钠血症患者可合并僵人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小脑共济失调以及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等抗G A D 抗体相关疾病,少数患者合并胸腺瘤辅助检查:头颅M R I 显示单侧或者双颗叶内侧异常信号,主要为T 2、F L A I R 序列高信号,增 强 M R I 一般无明显强化,部分患者头颅M R I 无明显异常,P E T / C T 可见海马区高代谢;2/ 3 的患者脑电图显示频区局灶性痫样放电;脑脊液白细胞数可正常或呈轻度淋巴细胞炎症,部分患者特异性寡克隆区带阳性患者血清和脑脊液抗G A D抗体阳性,脑脊液抗G A D抗体高滴度的阳性具有确诊意义 十二)抗两性蛋白抗体相关脑炎临床特点为:老年患者居多,女性略多于男性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近事记忆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等边缘系统受累症状也可出现僵人综合征、小脑性共济失调、脊髓病以及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主要合并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血清抗两性蛋白抗体阳性具有确诊意义 十三)抗A K 5抗体相关脑炎该病罕见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为:( 1 )主要累及中老年患者,男性居多 2 )主要表现为快速进展性情景遗忘、抑郁、焦虑、行为异常以及精神症状。
近半数患者出现体重下降及厌食不 足1 / 5患者病程晚期合并癫痫部分患者合并头痛及味觉障碍 3 )目前没有本病合并肿瘤报道,携带H L A - D R B 1 * O 3 : 0 1 -D Q A 1 * O 5 : 0 1 - D Q B l * 0 2 : 0 1被认为是本病的危险因素 4 )绝大部分患者出现颍叶T 2、F L A I R高信号,上述病灶会进展为脑萎缩早期病灶可能会出现强化 5 )多数患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增高并伴有特异性寡克隆区带阳性 6 )脑电图通常无癫痫样放电 7 )神经病理学检查提示血管周围及脑实质内大量C D 8 阳性T细胞浸润,而 B细胞除在血管周围聚集外,在脑实质内仅散在零星分布同时脑实质中广泛存在激活小胶质细胞 ( 8 ) 仅 约 1 / 5 的患者对一线及二线免疫治疗有反应十四)其他抗神经细胞内抗原抗体相关脑炎除抗A K5 抗体外,仍有相当数量神经细胞特异性抗体针对胞内抗原,但不是直接的致病性抗体这些抗体通常在合并肿瘤的情况下在患者血清中被检出,可以作为抗原特异性T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免疫反应标志物,也被称为肿瘤神经抗体( o nc o ne u r a la nt i b o d i e s )。
表达此类抗细胞内抗体患者对免疫治疗反应差,预后更与肿瘤本身治疗情况密切相关包括抗H u 、Ri 、C V2 、Ma 2 抗体等1 . 抗 H u 抗体相关脑炎:又 称 1型抗神经元核抗体( a nt i - ne u r o na l nu c le a r a nt i b o d y t ype - 1 ) 脑炎临床主要表现为边缘性脑炎,也可合并或单独表现为感觉性神经元神经病、假性肠梗阻等抗 H u 抗体阳性成人患者中约8 0 % 合并肺癌,特别是小细胞肺癌,并可与抗G A B A B R抗体等叠加在儿童中则与神经母细胞瘤相关目前也有抗H u 抗体阳性但临床无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例报道绝大多数抗H u 抗体阳性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对治疗反应差2 . 抗 C V2 抗体相关脑炎:又称塌陷反应调节蛋白5 ( c o lla ps i n r e s po ns e - me d i a t o r pr o t e i n- 5 )脑炎,靶抗原位于少突胶质细胞胞质内临床表现为脑炎,以边缘性脑炎为主,也可出现舞蹈病、不自主运动、脑神经受累、小脑性共济失调、脊髓病、周围神经病以及假性肠梗阻等。
超 过 8 0 % 合并肿瘤,主要是小细胞肺癌和胸腺瘤,并可与抗L GH抗体或抗C A SPR2 抗体等叠加早期启动免疫治疗及抗肿瘤治疗可能带来较为理想的预后3 . 抗 Ma 2 抗体相关脑炎:临床主要表现为边缘性脑炎或间脑炎( 可继发发作性睡病),也可伴脑干受累,也有类似运动神经元病的病例报告影像学上以颗叶内侧、间脑或脑干T2 、F LA IR高信号为特点抗Ma 2 抗体在年轻患者中与男性睾丸精原细胞瘤密切相关,在中老年患者中则与非小细胞肺癌相关并可叠加抗 Ma l抗体除睾丸肿瘤治疗彻底的青年男性患者( <4 5 岁)外,抗 M a 2 抗体相关脑炎通常对治疗反应不佳4 . 抗 K e l c h 样蛋白 1 1 ( K e l c h - l i k e prote i n1 1 )抗体相关脑炎:该病罕见报道病例均为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菱脑炎,对应脑干和( 或)小脑受累症状体征,也有少数表现为边缘性脑炎有相当比例病例存在听力下降或耳鸣等前驱症状与睾丸、纵隔或后腹膜等部位精原细胞瘤密切相关十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 m m une c h e c k poi nti nh i b i tors, I C I )相关脑炎ICI是一类抗肿瘤的免疫治疗生物制剂。
ICI通过阻断T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中表达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包括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来增强抗肿瘤免疫ICI可能继发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immune-related adverseevents),包括脑炎ICI的使用也可增加副肿瘤性A E的发生约1/3的ICI相关脑炎患者存在抗神经抗体或者抗肿瘤神经抗体,建议完善相关抗体检测此外,诊 断ICI相关脑炎需充分排除脑膜癌病、CNS感染和代谢性脑病等四、A E的鉴别诊断(一)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脑炎,神经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所致的CNS感染,克 雅 病(Creutzfeldt-Jakobdisease)等;以及免疫抑制剂或者抗肿瘤药物相关的机会性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脑脊液抗NMDA R抗体阴性对抗神经元抗体阴性的边缘性脑炎,可试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少数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在恢复期重新出现脑炎症状,此时脑脊液病毒核酸转阴而抗N M D A R抗体呈阳性,属于感染后A E ,病 毒 感 染 可 能 是A E的诱因之一 二 )代谢性与中毒性脑病如 韦 尼 克 脑 病( W e rni c k e ' se nc e ph a l opa th y )、肝性脑病和肺性脑病,青霉素类或者喳诺酮类等抗生素、化疗药物或者免疫抑制剂等引起的中毒性脑病、放射性脑病等。
三 ) “ 桥本脑病”如果其同时存在抗神经元表面蛋白抗体,则可视为 确 诊 的AE ;如果其抗神经元抗体阴性,则可视为可能 的AE ;具 体 参 考 《 共识》 的AE诊断标准 四)C N S肿瘤尤其是弥漫性或者多灶性的脑肿瘤,例如大脑胶质瘤病、原 发CN S淋巴瘤、多发转移癌等 五 )遗传性疾病如线粒体脑病、 甲基丙二酸血症、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等 六 )神经系统变性病如路易体痴呆、额颗叶痴呆、多系统萎缩和遗传性小脑变性等五 、治疗AE的治疗包括免疫治疗、对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等的症状治疗、支持治疗和康复治疗对合并肿瘤者进行切除肿瘤等抗肿瘤治疗 -)免疫治疗分为一线免疫治疗、二线免疫治疗、长 程 ( 维持)免疫治疗、升级免疫治疗和添加免疫治疗等一线免疫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in t r a v e n o u s im m u n o g l o b u l in , I V I g ) 和 血浆置换,已在AE患者中广泛应用所有首次发病的AE患者均应接受一线免疫治疗对于可能的AE ( 参考本共识诊断标准),可酌情试用一线免疫治疗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 如静脉注射甲泼尼龙)应作为首选的一线免疫治疗。
一般情况下,应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与I V I g ;对于重症AE患者,可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与I V I g对于重症或难治性AE患者,可考虑以多 轮 ( 两轮或以上)I V I g为基础的强化( 重复)一线免疫治疗二线免疫治疗包括利妥昔单抗等抗CD 2 0单抗与静脉注射环磷酰胺,主要用于一线免疫治疗效果不佳的重症患者若使用两种或以上一线免疫治疗,2周后病情无明显好转,应及时启动静脉注射利妥昔单抗治疗若利妥昔单抗无法获得,或者存在禁忌证,可考虑使用静脉注射环磷酰胺等药物在改善长期预后方面,二线免疫治疗优于强化( 重复)一线免疫治疗长 程 ( 维持)免疫治疗方案包括吗替麦考酚酯、硫哇喋吟和重复利妥昔单抗等对于强化一线免疫治疗 ( 例如多轮IVIg)后,或者二线免疫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可考虑加用长程( 维持)免疫治疗一般情况下,长 程 ( 维持)免疫治疗的疗程不少于12个月升级免疫治疗主要为静脉注射托珠单抗,仅对难治性重症A E患者,若使用二线免疫治疗1〜2个月后病情无明显好转,可考虑升级至静脉注射托珠单抗治疗添加免疫治疗包括甲氨蝶吟鞘内注射、硼替佐米和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 ( interleukin-2, IL-2)。
仅对难治性重症A E患者,若使用二线免疫治疗1〜2个月后病情无明显好转,经过严格筛选后,可考虑添加免疫 治 疗 ( 图4) oIVIg: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图 4 抗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NMDA R)脑炎的免疫治疗流程所有A E 复发患者均应接受一线免疫治疗,并应考虑 及 时 ( 在一线免疫治疗后2 周内)启动二线免疫治疗 和 ( 或)长 程 ( 维持)免疫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免疫治疗反应、复发次数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等个体情况,复发患者的长程( 维持)免疫治疗疗程应达 到 12〜 24个月o副肿瘤性A E 的治疗与抗神经元细胞表面或者突触蛋白抗体相关A E 的治疗类似对 于 T 细胞介导的副肿瘤性A E ( 如抗H u 抗体相关脑炎),早期快速出现神经元不可逆损伤,因此可能对免疫治疗反应欠佳考虑到细胞毒性T 细胞在副肿瘤性A E 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一般选择作用于所有淋巴细胞的药物( 如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硫嘤喋吟等),也可选择主要作用 于 T 细胞的药物( 如他克莫司、环抱素A等)1 . 糖皮质激素:一般采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方法为:甲泼尼龙1 000 mg/d,连续静脉滴注3 d,然后改为500 mg/d,静脉滴注3 do而后可减量为甲泼尼龙40〜 8 0 mg/d,静脉滴注2 周;或者改为口服醋酸泼尼松1 mg , kg-1 , d-1, 2 周 ( 或者口服甲泼尼龙,按 5 m g 醋酸泼尼松二4 m g 甲泼尼龙);之后每2周 减 5 m g o 对于轻症患者,可以不采用冲击治疗而直接采用口服激素。
口服激素总疗程一般为6 个月在减停激素的过程中需要评估脑炎的活动性,注意病情波动与复发2 . IVIg:根据患者体重按总量2 g/kg,分 3〜 5 d静脉滴注对于重症患者,建议与激素联合使用,可每 2〜 4 周重复应用IVIgo重复或者多轮IVIg适用于重症A E 患者和复发性A E 患者3 . 血浆置换:对于血清抗体阳性的重症A E 患者,可考虑使用血浆置换其中,免疫吸附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性血浆置换技术,能够通过吸附柱较为特异地吸附并清除血液中的致病性抗体血浆置换可与激素联合使用若同时使用IVIg,应先予血浆置换,再予 以 IVIg治疗血浆置换可能难以作用于鞘内合成的自身抗体4 .利妥昔单抗:有常规剂量方案和减低剂量方案可供选择常规方案:按 37 5 mg/m2 ( 体表面积)静脉滴注,每 周 1 次,共给药3〜 4 次减量方案:总量600 mg ( 第 1 天 100 m g 静脉滴注,第 2 天 500 m g 静脉滴注),或者总量400 mg ( 每 次 100 m g , 每 周 1次,连 用 4 次)如果一线治疗无显著效果,可以考虑在其后2 周左右使用利妥昔单抗使用利妥昔单抗期间,可酌情监测外周血CD19 + 淋巴细胞。
5 . 静脉注射环磷酰胺:按 7 50 mg/m2 ( 体表面积),溶 于 100 m l 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时间超过1h , 每 4 周 1 次连续应用6 次或病情缓解后停用6 . 吗替麦考酚酯:常规口服剂量1 000〜 2 000mg/d,分 2〜 3 次口服,至 少 1 年诱导期剂量可用至2 500〜 3 000 mg/d;动态检测周围血淋巴细胞亚群与IgG水平有助于剂量的个体化主要用于复发的患者;也可作为难治性A E 的添加免疫治疗该药致畸风险较高,孕妇慎用7.硫嗖喋吟:口服剂量为1 0 0 m g / d , 至 少 1年用于预防复发8 .托珠单抗:主要用于难治性重症A E 患者根据患者体重按8 m g / k g 静脉滴注,每 4周 1 次对于感染等不良反应风险高的患者,可酌情使用减量方案( 2 〜6 m g / k g ) o9 .鞘内注射甲氨蝶吟:采用甲氨蝶吟1 0 m g ( 说明书用法含鞘内注射的产品,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 0m l )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 0 m g ( 2 m l ),每 周 1次,连 续 3 〜4周治疗周期中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注意急性化学性蛛网膜炎、脊髓神经根病、白质脑病等不良反应。
1 0 .硼替佐米:每个疗程共2 1 d,单次剂量按1 . 3 m g / m 2 ( 体表面积)皮下注射,每周注射2次,连续注射2周 ( 即在第1 、4、8 、1 1 天注射),后停药1 0 d ( 即从第1 2 天至第2 1 天)每次与地塞米松2 0m g 联用一般使用1 〜6个疗程1 1 .低剂量IL - 2 :国内尚无使用报道疗程共9周第 1 周:1 50 万 IU / d 皮下注射,连 用 5 d ;第 3周:3 0 0 万 IU / d 皮下注射,连 用 5 d ;第 6周、第 9周用法与第3周相同在国内,利妥昔单抗、托珠单抗等生物制剂用于A E 属于超说明书用药,需要尊重患方的自主决定权,履行充分的知情同意与药事程序,注意其增加感染风险等不良反应 二)肿瘤的治疗抗 NMDA R脑炎患者一经发现卵巢畸胎瘤应尽快予以切除对于未发现肿瘤且年龄》1 2 岁的女性抗NMDA R脑炎患者,建议病后4 年内每6〜 12个月进行1次盆腔超声检查A E 患者如果合并恶性肿瘤,应由相关专科进行手术、化疗与放疗等综合抗肿瘤治疗;在抗肿瘤治疗期间一般需要维持对A E 的免疫治疗,以一线免疫治疗为主。
三)癫痫症状的控制A E 的癫痫发作一般对于抗癫痫药物反应较差可选用广谱抗癫痫药物,例如苯二氮革类、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和托叱酯等卡马西平、拉考沙胺等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可能对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患者更有效终止癫痫持续状态的一线抗癫痫药物包括地西泮静脉推注或者咪达嗖仑肌内注射;二线药物包括静脉注射丙戊酸钠;三线药物包括丙泊酚与咪达嗖仑丙泊酚可用于终止抗NMDA R脑炎患者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恢复期A E 患者一般不需要长期维持抗癫痫药物治疗需要注意的情况包括:奥卡西平可能诱发或者加重低钠血症;抗 LGU抗体相关脑炎患者的特异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如果使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等药物,需要特别注意不良反应 四)精神症状的控制可以选用药物包括奥氮平、氯硝西泮、丙戊酸钠、氟哌唳醇和喳硫平等需要注意药物对意识水平的影响和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等;免疫治疗起效后应及时减停抗精神病药物自身免疫性脑炎治疗推荐意见及常用免疫治疗方案参见表3, 4O表 3自身免疫性脑炎( A E )的治疗推荐意见共识内容 同意率 ( 劲第一部分:A E 首次发病的一线免疫治疗一线免疫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静 1 0 0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I V I g )与血浆置换( C级证据)所有首次发病的A E 患者均应接受一线免疫治疗( C级证据)对于怀疑A E 的患者,若能够合理地排除其他诊断( 如感染性脑炎),即使抗体检测结果未出,也应及时启动一线免疫治疗对于可能的A E , 可酌情试用一线免疫治疗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 如静脉注射甲泼尼龙)应作为首选的一线免疫治疗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减量期,可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疗程一般为6个月一般情况下,应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与I V I g ;对于重症A E 患者,可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与I V I g ( C级证据)1 0 09 59 39 89 89 3对于重症或难治性A E 患者,可考 9 3虑 以 多 轮 ( 两轮或以上)I V I g 为基础的强 化 ( 重复)一线免疫治疗对于血清抗体阳性的重症A E 患 1 0 0者,可考虑使用血浆置换( C级证据)第二部分:A E 首次发病的二线免疫治疗二线免疫治疗包括利妥昔单抗与静 1 0 0脉注射环磷酰胺( C级证据)若使用两种或以上一线免疫治疗, 9 52 周后病情无明显好转,应及时启动利妥昔单抗治疗( C级证据)若利妥昔单抗无法获得,或者存在 95禁忌证,可考虑使用静脉注射环磷酰胺在改善长期预后方面,二线免疫治 92疗优于强化( 重复)一线免疫治疗( C级证据)a对于使用一种二线免疫治疗( 例如 8 6利妥昔单抗)1〜2个月后,病情无明显好转的重症患者,可考虑第二种二线免疫 治 疗 ( 例如静脉注射环磷酰胺)第三部分:A E 首次发病的长程( 维持)免疫治疗长 程 ( 维持)免疫治疗包括吗替麦 10 0考酚酯、硫嘎喋吟与重复利妥昔单抗( D级证据)一般情况下,长 程 ( 维持)免疫治 98疗的疗程不少于12 个月对于强化一线免疫治疗( 例如多轮 98I V I g )后,或者二线免疫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可考虑加用长程( 维持)免疫治疗第四部分:A E 首次发病的升级免疫治疗升级免疫治疗主要为静脉注射托珠 91单抗。
仅对难治性重症A E 患者,若使用二线免疫治疗1〜2个月后病情无明显好转,可考虑升级至托珠单抗治疗( C级证据)第五部分:A E 首次发病的添加免疫治疗A E 患者的添加免疫治疗包括甲氨蝶吟鞘内注射、硼替佐米和低剂量白细胞介 素 2仅对难治性重症A E 患者,若使用二线免疫治疗1〜2个月后病情无明显好转,经过严格筛选后,可考虑添加免疫治 疗 ( D级证据)第六部分:A E 复发的免疫治疗所有A E 复发患者均应接受一线免疫治疗对于A E 复发患者,应考虑及时( 在一线免疫治疗后2周内)启动二线免疫治疗和( 或)长 程 ( 维持)免疫治疗8 19310 098复发患者的长程( 维持)免疫治疗 9 8疗程应达到12〜 2 4 个月第七部分:A E 患者的肿瘤治疗抗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 100者一经发现卵巢畸胎瘤应尽快予以切除( C 级证据)A E 患者若合并恶性肿瘤,应由相关 9 5专科进行手术、化学治疗与放射治疗等综合抗肿瘤治疗;在抗肿瘤治疗期间一般需要继续A E 的免疫治疗注:本共识制定采用改良德尔菲( Delphi)法每个条目采用5 分制: “ 强烈推荐” “ 推荐” “ 不明确” “ 不推荐” “ 强烈不推荐”,其 中 “ 强烈推荐”和 “ 推荐”均视为同意。
共经历2 轮投票:在第一轮投票中,若 8 0%或以上专家同意,则该条目达成共识;若 50%以下同意,则该条目未达成共识,不再进入第二轮投票;若 50%〜7 9 %同意,则该条目经修改后进入第二轮投票共 4 2 位专家参与第一轮讨论与投票在第二轮投票中,若 8 0%或以上同意,则该条目达成共识;若 8 0%以下同意,则该条目未达成共识共 39 位专家参与第二轮讨论与投票a 该条目经修改后在第二轮投票中达成共识表 4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常用免疫治疗方案药| 作用 用 剂量物/ 治 机制 途疗糖非特■ —糖皮质激素皮质激异性细胞线免疫冲击疗法:甲泼素因子抑制治疗尼 龙 1 000剂mg/d,静脉滴注3d;然后改为500mg/d,静脉滴注3d o 而后可减量为甲泼尼龙40〜 8 0mg/d,静脉滴注2周;或者改为口服醋酸泼尼松1mg , kg-l • d-1, 2周;之后每2 周减 5 mg免疫球蛋白多克隆 Ig G , 具有免疫调节与抗炎作用线免疫治疗每一疗程:总 量 2 g / k g , 分3 〜5 d静脉滴注强化一线免疫治疗:可 每 2 〜4周重复应用血浆置换主要为清除血液中致病性抗体线免疫治疗每一疗程:在 7 〜1 0 d内进行5 〜7次 1 〜2个血浆当量置换利妥昔单抗抗C D 2 0 单抗,主要为清除B淋巴细胞线免疫治疗常规方案:3 7 5 m g / m 2 ( 最多1 g ),每 周 1次,连 用 4次。
减量方案:总量6 0 0 m g ( 第 1 天1 0 0 m g , 第 2 天5 0 0 m g )或者总量 4 0 0 m g ( 每次1 0 0 m g , 每周 1次,连 用 4次)环磷酰胺烷化剂,细胞毒性免疫抑制作用长 可于CD19细程 ( 维 胞再次增多,或持)免 者第一程治疗6疫治疗 个月后再次使用二 7 50 mg/m2线免疫 ( 最 多1 500治疗 mg),每4周1次,连 用6次或以上,或者用至病情缓解吗 次黄替麦考 嘿吟单核酚酯 昔酸脱氢酶抑制剂, 抑制B、T淋巴细胞与浆细胞长程 ( 维持)免疫治疗常规剂量1000〜 2 000mg/d,分2〜 3次口服;诱导期剂量可用至2 500~3000 mg/d硫 6- 疏 长 100 mg/d,嗖嘿吟 基嘿吟类 程 ( 维 一般分2次口服似物,具有抑制核酸合成和免疫调节作用持)免疫治疗托珠单抗IL-6受体单抗,阻断IL-6信号转导,具有抗炎作用升级免疫治疗常规方案:8m g ・ kg-l, 次— I( 最多 8 00 mg/次),每 4 周 1次,连 用 6 次或以上减量方案:2〜 6 mg , kg-l , 次- 1 , 每 4 周 1 次鞘内注射甲氨蝶吟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抑制细胞增殖和抗炎作用添加免疫治疗鞘内注射采用甲氨蝶吟10 mg( 符合说明书用法,用生理盐水稀 释 成 10 ml)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g ( 2m l ),每 周 1次,连 用 3 〜4周硼替佐米蛋白酶体抑制剂,主要作用于浆细胞添加免疫治疗每个疗程共2 1 d,单次剂量按 1 . 3 m g / m 2 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 续 2周( 即在第1 、4 、8 、1 1 天注射),后停药1 0 d ( 即从 第 1 2 天至第2 1天)。
每次与地塞米松2 0 m g 联用一般使用1 〜6个疗程低剂量IL- 2可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主要作用于调添加免疫治疗治疗过程共9周第 1 周:1 5 0万 IU / d皮下注射,连 用 5 d ;第3周:3 0 0 万IU / d 皮下注射,节性T细 连 用 5 d ;第 6胞周、第 9周用法与 第 3周相同注:IL:白细胞介素六、预后A E 总体预后良好可使用N E O S ( a n t i -N M D A Re n c e ph a li t i s o n e -y e a r f u n c t i o n a l s t a t u s ) 评分评估抗N M D A R 脑炎患 者 预 后 ( 表 5 ) o 8 0 % 左右的抗N M D A R 脑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 改良R a n ki n 量表( m R S ) 评 分 0 〜2分] ,患者早期接受免疫治疗和非重症患者的预后较好重症抗N M D A R 脑炎患者的平均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周期为1 〜2个月,病死率在2 . 3 % " 9. 5 % , 少数患者的完全康复需要2年以上抗L G I 1 抗体相关脑炎患者的病死率为6 % 。
抗 G A B A B R 抗体相关脑炎合并小细胞肺癌者预后较差表5 N E 0 S 评分患者特征 评分( 分)需要重症监护室收治 |治疗4周后临床表现无改善 1症状出现4周内未启动治疗1磁共振异常表现 1脑脊液白细胞数>20X 106/L 1注:NEOS评分越高,患 者 1 年后预后不佳( 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 3 分)的概率越高例如:NEOS评分 0~1分,1 年后预后不佳的概率为2%〜 3%; NEOS评分 4〜 5 分,1 年后预后不佳的概率为57 %〜 69 %复发:A E 患者在症状好转或者稳定2 个月以上而重新出现症状,或者症状加重( mRS评分增加1 分及以上)则视为复发抗 NMDA R脑炎患者复发率为12. 0%^31. 4 % , 可以单次复发或者多次复发,复发的问隔平均为5 个月,通常复发时的病情较首次发病时轻;肿瘤阴性患者和未应用二线免疫治疗的患者复发率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