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知识的收集.docx
3页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由于学生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成熟半幼稚的成长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他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以至于不少学生感到孤立无助,只好都隐藏在心灵深处,备受煎熬,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 严峻的现实提醒着我们:不能只关心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他们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此我认为,青年学生首先应学习一些心理知识,促使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并且对将来的学习生活都有好处其次,青年学生应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个性和统一的人格,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最后,心理也是促进学生正确的认知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形成的重要途径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对教育的关注,从家庭到社会,处处可以体现。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一.中学生应该学习一点心理知识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 2、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些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 3、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
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 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中学生应学习一点心理学二、优化心理环境 研究证明:某一个体心理健康与否,与该个体所处的心理环境,某一社会团体(或某一群体)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带来的影响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个体心理状态受制于整体,个体水平受制于整体水平所以,我们在教育中要善于在整体中发现问题,研究整体是否适应个性发展需要,不断更新整体塑型机制,优化个性发展所需要的心理环境 1.营造宽松的氛围 宽松是一种总体感觉置身于宽松氛围的每个成员的心理此时此地应是放松的自在的,在一定程度上情感可以自然流露,思想可以任意驰骋,不必受太多的拘束 ⑴放下教师的“架子” 在传统的教育中,可谓是“师道尊严”但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身上具有无限的潜能教师的作用正在于帮助学生最充分地发挥其内在的潜能,所以必须放下为师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你。
每个人都有权利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应接受他人的批评,包括教师在内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应是学生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欣赏者 ⑵减少“规定”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做过多、过细的限制,虽然能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但无疑,学生会因为害怕违反教师的各种规定而感到紧张、焦虑和压抑,丧失了自由表现的机会,抑制了主动创新的动机因而,减少不必要的规定,还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有益于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得以生动活泼的发展 2.建立友好的交往关系 交往是人的重要社会生活内容之一不善交往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困扰学生在广泛的交往中可以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友情的美好,懂得协作的重要 ⑴同伴的“互动” 同伴的交往对儿童的情绪发展与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能给他们以情绪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应付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紧张和压力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同伴交往,指导、培养、锻炼他们的交往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各种交往策略,学会和同伴和睦相处,真诚合作,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交往能力 ⑵教师的“期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然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被长期忽视。
为此,我们必须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够重视 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1.学习方面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初中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和学习效率低 (1)厌学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出现厌学情绪,甚至可以说“厌学心理”在初中学生中有一定的普遍性 (2)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分好班、差班,考试排名次,张榜,搞题海战术,使学生处于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2.人际关系方面 (1)与老师关系不和谐产生对抗心理如果老师对学生缺乏理解、缺乏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就会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以至关系紧张 (2)同学间的关系不够融洽学习任务越来越重,竞争越来越激烈,同学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如果老师疏于引导,同学之间就会产生隔膜,缺乏应有的同窗情 (3)与父母的关系不够亲密专制式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导致这些学生产生孤僻、专横的性格,加上“单亲”家庭等问题的存在,使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或制造了痛苦,会因此憎恨父母、家庭。
于是,有的学生就走向极端,家长和老师的话无论对错一律拒绝,以免家长和老师对自己进行干涉 3.青春期方面 (1)自卑情绪严重青少年时期处于由幼稚的童年期向成熟的成人期过渡的阶段,认知特点是天真、浪漫、理想化的成分多,现实性的成分少一旦将他们的主观想象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时,他们惊讶地发现,理想是如此的脆弱天真想象的破灭,给他们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往往把失败归因于自己无能,因而灰心丧气、意志消沉和自卑 (2)逆反心理普遍初中学生一般都对家长和教师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可是,他们的潜意识里却将自己看作大人,迫切要求独立但在家长和教师的眼里,他们仍还是个孩子,还很幼稚,惟恐他们上当吃亏,于是对他们关爱有加,喜欢过多干涉他们的生活,这会引起初中学生的强烈反感 (3)性困扰频繁性早熟的女生因为发育较快,在班上找不到交往的对象,性晚熟的男生因为较同龄人发育缓慢,在班上也找不到交往的对象这两种人在班上好像被孤立起来了,于是,他们很痛苦,就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加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更新教师观念 尽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共识,但仍有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错误认识严重阻滞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
有些学校视心理健康教育为无关紧要的事情,有些学校简单地以思想政治工作取而代之,甚至采取简单粗暴的手段压服了事因此,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大力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一部分是开展心理健康调节训练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 3.开设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初中学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的趋势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等原则,这样才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在进行心理治疗时,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 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大量的实践问题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教材、研究资料以及评价机制的构建还欠缺,心理素质与其他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等也有待进一步明确。
